從一個多小時縮短到10分鐘!患者在滬上首家實體社區互聯網醫院就診“體驗”

作者:江躍中 來源:新民晚報

4月26日,滬上首家實體社區互聯網醫院——彭浦新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互聯網醫院,在靜安區建成。患者足不出戶,也可以在家和醫生“面對面”互動問診。昨天下午,記者爬上位於多層結構老公房5樓的彭浦新村居民田阿姨家,現場“體驗”在社區互聯網醫院看病的便捷與效率。此前一天,田阿姨已經在線與醫生進行了就診預約。

從一個多小時縮短到10分鐘!患者在滬上首家實體社區互聯網醫院就診“體驗”

圖說:滬上首家實體社區互聯網醫院——彭浦新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互聯網醫院,在靜安區建成。李豔華 攝

下午4時28分,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的田阿姨拿起手機,找到健康靜安微信公眾號,點擊“就醫服務”,發起網上診療請求,她的“家庭醫生”傅頌華的頁面就出現在了眼前,她再點擊視頻邀請後,傅醫生隨即接診,病患之間的視頻連線就接通了。田阿姨看著視頻中的傅醫生說:““傅醫生您好,我昨天頭有點暈……” 傅醫生問:“血壓高不高?”

從一個多小時縮短到10分鐘!患者在滬上首家實體社區互聯網醫院就診“體驗”

圖說:田阿姨拿起手機,發起網上診療請求。

“血壓倒還可以,要不要換個藥?”田阿姨問道,傅醫生回答:“那暫時不用換藥,再觀察一下,多注意休息。”在向田阿姨關照了幾句後,傅醫生開始寫病史、開藥等,整個過程僅用了10分鐘。“我以前從5樓一層一層走下去,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走路、排隊、掛號、等待,看一次病起碼要花一個多小時。”田阿姨告訴記者,她是傅醫生十幾年的老病人,過去一個月總要去醫院兩三次,現在家裡上網看病,省時、省力很方便。

從一個多小時縮短到10分鐘!患者在滬上首家實體社區互聯網醫院就診“體驗”

圖說:田阿姨在家和“家庭醫生”傅頌華“面對面”互動問診。

“像我們這種社區互聯網醫院,最適合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複診、‘續藥’”。彭浦新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彭德榮介紹,彭浦新村街道轄區實有人口14.6萬人,居住密集、老齡化程度高,年門診量達86萬人次,即使在疫情期間長處方政策下,日門診量仍維持在2800人次左右,為了有效應對傳染病防控工作帶來的較大壓力,中心以“安全、合規、便捷”為前提,加快推進社區互聯網醫院的建設。“從醫療機構的功能定位來說,互聯網醫院最適用場景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彭浦新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健康靜安”微信平臺為互聯網醫院的出入口,確保診療服務全流程數據落地在區域信息平臺,降低居民健康相關隱私信息洩露風險,使網上健康服務安全有保障。他們還嚴把網上診療服務准入關,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先後完成了醫療機構服務方式變更、第二冠名的核準,通過了醫保支付試點審批,並接受上海市衛生信息中心組織的第三方功能測評。

“目前只有簽約了‘家庭醫生’的患者,才能在互聯網醫院就診,一般要提前一兩天預約。” 彭德榮表示,針對服務對象以老年人為主要群體的特點,醫院梳理優化網上診療服務流程,讓行動不便的慢性病患者,也能在子女的幫助下,通過在線與醫生“面對面”地溝通,按時複診,醫生開具的藥品也直接配送至病人家中。

當記者詢問田阿姨,看病、配藥費用怎麼支付時,她說,費用等醫院核准後會通知到她,也是通過網上結算,一點也不麻煩。

從一個多小時縮短到10分鐘!患者在滬上首家實體社區互聯網醫院就診“體驗”

圖說:互聯網醫院醫生在“互聯網診室”與患者在線交流。

彭浦新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在線接診的醫生,設置了專門的“互聯網診室”,由副主任醫師和高年資的主治醫師坐診。記者來到這個“互聯網診室”,見到了傅醫生,她告訴記者,目前和她簽約“家庭醫生”的居民已經有1500多人,70%以上都是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許多都是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他們通過互聯網看病,就不需要很辛苦地去醫院排隊、等候了,醫院人擠人的現象也會得到緩解。”

新民晚報記者 江躍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