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林艺术】画无不工爱画鬼

【墨林艺术】画无不工爱画鬼

墨林艺术

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数千年的积累沉淀形成了独具中国味道的文化体系。中国绘画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中。由于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已逝先人们的追思,对于鬼神的探索从很早就开始了,绘画自然也成了人们展现鬼怪的一种形式。

《后汉书·张衡传》云:“画工恶图犬马,好作鬼魅,诚以事实难作,而虚伪无穷也。”《韩非子》云:“狗马最难,鬼魅最易。狗马人所知也,旦暮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无形者不可睹,故易。”这两个文献道出了画师们好画鬼魅的原因,因为看不清摸不着,所以怎么发挥都是可以的。

清代画家罗聘是“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曾拜金农为师。一生曾画过数次鬼趣图。其中《鬼趣图卷》是罗聘的存世名作,画家以夸张手法描绘出一幅幅奇异怪谲的鬼怪世界,借以讽喻社会现实,堪称古代杰出的漫画。《鬼趣图卷》共8幅,以鬼为题材,被当今研究漫画史的人认为是中国早期的漫画之一。

那我们就来看看在罗聘的绘画世界中,鬼究竟长什么样?

【墨林艺术】画无不工爱画鬼

《鬼趣图卷》罗聘

第一幅,是在一片弥漫的烟雾中,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些离奇的面目和肢体,似真似幻。那虚无飘渺的形象,就是"鬼"。

第二幅,画面上是两个鬼:一前一后,疾速前行。后面跟着的鬼,头戴缨帽,很瘦,或为一对鬼主仆。

第三幅,画的是一个穿着华丽而面目可憎的"阔鬼",它手拿兰花,贴近一个女鬼说悄悄话,旁边还有一个鬼在窃听。

第四幅,画的是一个矮鬼,拄着拐杖,一个红衣小鬼为他捧着酒钵。

第五幅 ,是一个绿头发鬼,脚和手臂都很长,在作捉拿状。

第六幅,是一个大头鬼,正追赶着跑在前面的两个小鬼。两个小鬼一边奔跑,一边慌慌张张地回头看。

第七幅,一共画了4个鬼。一个鬼打着伞在风雨中疾行,紧紧地跟在前面的一个鬼后。还有两个小鬼,头出现在伞旁,没有身子。

第八幅,画的是两具白骨骷髅,一男一女,站在树丛中的一座古墓旁说话。

古代中国还有一位与鬼相关的著名神祇——钟馗,他的主要职能是捉鬼。钟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赐福镇宅圣君”。古书记载他系唐初雍州终南人,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丑;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肝胆相照。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钟馗醉酒图》是清代画家罗聘所做。画面中的钟馗酩酊大醉,在小鬼的搀扶下踱步前行。人物生动有趣,画面淡雅大气。

【墨林艺术】画无不工爱画鬼

《钟馗醉酒》 罗聘

除了捉鬼之外,有关钟馗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钟馗嫁妹”等。在汉族民间,人们用他的形象制作成各种艺术品,放置在住宅里或大门口,希望驱逐邪恶,获得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