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咖啡续命:抱上中石化“大腿”

微信公众号:Coffee研究所(ID:coffeereseach)

连咖啡续命:抱上中石化“大腿”

作者:副所长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连咖啡将与中石化易捷成立合资公司,独立运营“易捷咖啡”,其原来的门店将全部关停,双方还作出3年开设3000家门店的整体计划。

今年4月份开始,连咖啡陆续传出大量关店的传闻,一时之间互联网咖啡的商业模式受到了媒体广泛质疑,疯狂的扩张和补贴并没有换来业务的健康增长。此次连咖啡抱上了中石化的大腿,总归是留在了牌桌,不至于全军覆没。

为什么是连咖啡?

去年9月,中石化宣布正式进军连锁咖啡领域,推出“易捷咖啡”品牌,几乎是在同一时间,OYO酒店也推出了“芬然咖啡”品牌,一时之间引起媒体热议,更多人对“易捷咖啡”的进场是看好的。

不少人认为,国内的咖啡市场正处于一个爆发的黎明阶段,市场足够大,中石化的网点无限多,而来加油的司机顺便买一杯咖啡提提神也正好切合了加油站的消费场景,更重要的是加油站进行跨界经营及产品多元化可以提升综合收益。

然而,问题来了,中石化其实并不太懂咖啡的经营和管理,于是连咖啡便成了中石化的合作方,并为“易捷咖啡”提供产品设计研发、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支持。这也为后面双方合作成立合资公司运营“易捷咖啡”奠定一定的基础。

事实上,连咖啡是最早在咖啡领域进行O2O探索的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切入点是咖啡外送平台,主要为星巴克、Costa等品牌提供外送服务,在此期间连咖啡也积累了一定的用户资源,并获得了资本的青睐。

2014年1月获得了数千万元A轮融资,2016年4月获得了华策影视5000万元的B轮融资,并开始做自有品牌。最新的一轮融资是在2019年4月,完成了高达2.06亿人民币C轮融资。

连咖啡续命:抱上中石化“大腿”

从某种程度上说,连咖啡的发展,一直处于顺风顺水的阶段,根据公开信息,连咖啡称于2017年底已全面实现盈利,单店配送量日均千杯,核心会员从16年的80万增长到300多万。变化来自于瑞幸的携重金进场,连咖啡也跃跃欲试,乘势转型进入新零售咖啡领域,此时的连咖啡和连咖啡均通过线下扩张门店,线上用补贴换取用户的增长,试图用低价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

与瑞幸的直接补贴不同的是,连咖啡更多的采取的是“线上外卖+社交裂变”, 即通过分享得券、万能咖啡、成长咖啡等社交玩法来获取新用户和保持用户的活跃度,“裂变”是其主要流量来源。随着瑞幸的步步紧逼,连咖啡也可开始调整策略,从纯线上玩法,走向外卖+到店的重模式。

随着疫情的爆发,加上大量关店,连咖啡的结局似乎已经注定了。

易捷咖啡道阻且长

一度引起轰动的“芬然咖啡”已经悄然离场,甚至媒体还来不及质疑OYO的“酒店+咖啡”模式是否能跑通,就已经再无该品牌的任何信息了。易捷咖啡的“加油站+咖啡”会是一个更好的模式吗?而连咖啡的all in 又会给易捷咖啡带来什么?

有一个背景是大家都能感受到的,中国的咖啡消费市场正在高速的发展,2015年-2018年的咖啡消费量年复合增长率均超过了20%,远高于美国、日本、韩国等地区。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咖啡饮品消费几乎是以速溶咖啡和即饮咖啡的形态出行,在以星巴克为代表的连锁咖啡品牌的教育下,现磨咖啡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连咖啡续命:抱上中石化“大腿”

总体上看,目前的咖啡消费市场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增长空间巨大,易捷咖啡的3年3000家店也确实切合了消费升级的趋势。一方面易捷咖啡背靠中石化,在中石化数万家加油站里开辟一个咖啡销售场景并不是难事,而且央企有钱,你懂的;另外,连咖啡有丰富的运营经验,不论是O2O、线下店运营还是线上引流,连咖啡都是吃过肉和踩过坑的。两者都可以在场地、资金、团队、供应链等方面形成互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但这仍是最为理想的状态,从加油站到零售再到咖啡,不论是中石化还是连咖啡都没有一个成熟的运营模式和成功的运营案例,即便双方在大半年的合作摸索中找到了更为合理的运营方式,跑通了单店运营模型,但是否能规模化,是否能全面铺开,都仍未可知。

特别是一二线城市和下沉市场的消费需求和观念是完全不同的,以目前易捷咖啡普遍20元以上的定价,对下沉市场用户的吸引力又有多少呢?

要做咖啡零售,不论是对中石化还是对连咖啡来说,都道阻且长。


Coffee研究所(ID:coffeereseach)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