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版的《六尺巷》是因為明代崔文奎尚書而來的

新泰市龍廷鎮有個苗東村,是明嘉靖年間工部尚書崔文奎的故鄉。該村有一條古老的街道,村裡人俗稱其為“南北街”。這條街道比起一般道路來都要寬闊許多,而道路兩側的住宅卻都很狹小,比普通農村民居還要小不少。


這條南北街的成因有著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年,崔、龐兩家,因為一條地埂鬧起了糾紛。崔、龐兩家準備蓋房子,把房基線劃在了地埂當中,這條地埂原來並沒有明確的歸屬,由兩家一起夥著用。這樣一來,房子如果蓋起來,雨天從房簷留下的水便都會流到對方的牆上,無形之中,便有了吃虧和沾光,兩家爭執不下,村裡調解無效,這兩家人便鬧到了新泰縣衙。


縣令聽了原告、被告的陳述後,準備依理依法裁決。這時候他忽然想起來崔家是當朝工部尚書崔文奎的本家,他決定先將此事擱置起來,打聽打聽再判案。這一打聽不要緊,縣令倒吸了一口涼氣。這個要蓋房子的老崔竟然是崔尚書堂叔家的兄弟,縣令便採用了他的一字方針“推”,將此事又推了回去,讓村裡看著調解。

新泰版的《六尺巷》是因為明代崔文奎尚書而來的

這個蓋房子的老崔覺得自己吃了窩囊氣,便輾轉來到了京城找到了他的堂哥,當朝工部尚書崔文奎。向崔尚書將此事來龍去脈講了一遍,只見崔尚書聽了之後拿起筆來,在紙上寫了幾行字,讓他堂叔家的兄弟帶了回來。


老崔回到家後打開崔尚書的墨寶,只見上面寫到:“隔一牆,讓一牆,讓出三牆走車輛,兩讓幾牆又何妨?”老崔看後雖然對崔文奎所書方法不是很贊成,但還是按照崔尚書的意思辦了,就在原來房屋基線的位置上讓出了三牆距離,重新劃了房屋基線。龐家看崔家讓了這麼多,便非常感動,便讓出了四牆的距離,重新劃了房屋基線。崔家見龐家讓了四牆,自己又讓出了兩牆,龐家見崔家又讓了兩牆自己也又讓出了兩牆......


這一來二去,竟然讓出了一條數丈長的南北大街。兩家的宅子雖然都小了很多,關係從此卻因此變得和睦起來。後來,這裡的人們為了紀念此事,便稱此街道為南北街。


六尺巷

新泰版的《六尺巷》是因為明代崔文奎尚書而來的


“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是清代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張英,給家人來信回覆的詩。這個故事與崔文奎家的故事非常相似,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因兩家宅地都是祖上基業,時間又久遠,對於宅界誰也不肯相讓。雙方將官司打到縣衙,又因雙方都是官位顯赫、名門望族,縣官也不敢輕易了斷。於是張家人千里傳書到京城求救。張英收書後批詩一首雲:“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家人豁然開朗,退讓了三尺。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讓出三尺,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


趙薇演唱《六尺巷》

新泰版的《六尺巷》是因為明代崔文奎尚書而來的


2016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著名歌手趙薇演唱了由六尺巷這個故事而創作的歌曲《六尺巷》,深受廣大觀眾朋友喜愛。說到底,六尺巷也好,南北街也罷,都彰顯了鄉鄰之間、親朋之間、人與人之間互敬禮讓、和諧共融的傳統美德。


“德義中間走,禮讓站兩旁。包容無限大,和諧詩中藏。”這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美德的體現,這一類故事,全國各地都有很多,無一例外的是,都是這些古代“高官”對地位層次不如他的人家做出的讓步。其實這也很好理解,在生產力水平較低的歷史時期裡,知識分子極為匱乏。廣大群眾仍然難以接受、學習到更多知識,造成在處理一些問題的時候會出現僵持不下的局面。時至今日這些仍有極強的借鑑意義。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當中,有糾紛該如何解決呢?如果針尖對麥芒,兩方互不相讓,那問題是極難解決的,有一方做出讓步那麼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這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一定要代代相傳下去。我們最迫切需要的不一定是財富與地位,心態好,一切才會更好!


新泰版的《六尺巷》是因為明代崔文奎尚書而來的

新泰好,好心態。心態好,新泰

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