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份中秋,月明、茶香、秋藍

有一份中秋,月明、茶香、秋藍

有一份中秋,月明、茶香、秋藍。

秋季,是落地成詩的季節。天慢慢通透了起來,呼吸到肺中的空氣,漸漸有一種爽的營養;郊外原本綠油油的景色,逐漸有了層次,在視覺上多少有點看到有油畫的欣喜;早上起來,看著霧氣泛起的群山,猶如在欣賞一幅驚心動魄的水墨畫,忽然發現,由於縹緲的煙氣和太陽的折射,看到眼裡不再是一座座青山,而是一座座藍山……

於是,心頭瞬間泛起一種詩意來:有一份中秋,月明、茶香、秋藍。這時,心中多少有些恍惚和猶豫,秋天到底屬於金黃,還是屬於藍色?

早上,難得有這樣的發呆機會,隨著太陽的升起,心中的答案也漸漸明朗的起來:金黃所屬視覺,藍色屬於思想;金黃屬於面貌,藍色屬於氣質;金黃屬於現實,藍色屬於詩意;金黃屬於顯性,藍色屬於隱藏……


有一份中秋,月明、茶香、秋藍


心中有了這些,便開始了對藍色詩意的尋找。

暑去秋歸,薄薄的涼,猶如薄荷,讓天碧如洗。秋高氣爽帶來的不僅視覺上通透,更帶來呼吸和精神上的振奮,或許這種暗示,就是秋日藍色的涼爽。

秋日,便是一個適宜靜思的季節。夏日鬱悶漸漸消散,又平添了些善感的況味,人又開始變得胡思亂想。此時的假想,猶如在一個窗明几淨的地方,看著一壺清茶泛起白色的渺渺如潮汐般的茶氣,疑是天上的白月光,氤氳而起,回甘綿長;而那燃起的一爐沉香,青色的香氣緩緩地嫋嫋上揚,聚而不散,又若隱若現,疑是中秋明月周圍的夜色藍空,纏綿著,牽扯著,渲染出夜空的朦朧,既深且廣。

在秋天,悠揚明澈的藍調裡,發現離內心更近了一些。天碧氣爽,無論天色,還是夜色,都好似澄澈的海。月籠輕紗,將心中的思念緩緩拉長。月光屬於金黃,它屬於眾星捧月的C位;心情屬於藍色,高級又感傷,尤其綠色和藍色過度成一色的那份奇妙,讓人貪戀如同“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的沉醉痴迷。


有一份中秋,月明、茶香、秋藍


有一份中秋,月明、茶香、秋藍


品著茶香,聞著沉香,在秋色藍色的氛圍中,始終不願走出。看著地上的白月光,開始幻化成霜,月光透過窗戶射進來的光線,讓夜色更加藍幽,才驚醒中秋的到來。中秋在心中便清明瞭許多,隱隱約約的思鄉、思故人的心緒變濃了許多。

“藍色是詩”,便不如此時的“藍色是思”,來得更濃郁些。月色故鄉明,藍色罩九州,神州的文化之境,無語之間便牽起許多人心中的那條敏感的神經,莊子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怕就是說的:我們與天地之間的對話,變成我們彼此相守的一種文化。

此時,唯有味道才能緩解和治癒這種相思,月餅、螃蟹、茶香、沉香……秋天出產的茶葉,也多冠於“秋香”之名……彷彿與味道有關的一切,都變得濃郁起來。

秋天,是蟹熟菊黃、層林盡染的季節。恬靜的青天,幽深的碧海,隱映的山黛,人生的若干滋味,在靜謐與深邃的境界裡泛起,蔚為悠長。藍色的心情,在隱藏中開始肆意的蔓延起來,一發不可收拾,在不自知的情況下,已經氾濫成災。


有一份中秋,月明、茶香、秋藍


古人比我們敏銳,我們現在忽然醒悟的高級,早已經如皓月明示了。我們現在說的“藍”,曾是古人口中的“青”。《說文解字》說:“青,東方色也。”作為東方正色,青總是帶著淡雅沉穩、飄逸出塵的氣質。造一方澄清的心境,留一片詩意給世俗,亦是秋天的溫柔。

青色所指,不是很確切。因為古人用他們的審美直覺,把藍綠划進了同一個色彩範疇。青,是天空的藍,是遠山的綠,也是髮絲的黑。舉目所在,皆有青色,或從身邊流過,或靜默在遠方,如一眼望不穿的秋水長天,萌動著天然機趣,又帶著淡淡的惆悵。

或許,青終究也不是一個客觀的顏色,而是在悠遠時空裡融入了豐盛的情感,呈現的是我們看到它的那一刻,心中的冷暖深淺。

古人眼裡的顏色,是細膩心思的反映。他們擅長用敏銳的感官,在生活一幕一幕的細微之處,記錄下眼睛所見和心之所想。

天青、蒼綠、黛藍、赭石、流黃、天水碧……一個個詩意的名字背後,是觀念,是象徵,是意象,關乎著我們望向自然時的情狀和思緒,對造物神奇的珍惜與領悟。

有一種顏色,叫“月白”。它不是完全的白,而是在白中泛著淺淺的灰、淡淡的藍、淡淡的黃,如同夜裡月亮底下那層薄薄的光。

這樣微妙的顏色,很難用一個純色卡片來精確展示,而只能在月灑清輝的夜晚,帶著眼睛和心去還原。

那淡淡的藍,染了月亮,也染在心上。


有一份中秋,月明、茶香、秋藍


藍是含蓄的,不似紅、黃、紫等“貴色”那般光芒耀眼,而更貼近凡俗世人。

藍,是實實在在的平民色。古人用蓼蘭草染布,染出的靛青,是一種深藍色。平民衣著最常使用的,就是這種樸素的顏色。

如果中國人對待紅色是崇尚、對待黃色是尊重,那麼對於藍色的情感,卻是一份平實質樸的歡喜、現世安穩的陪伴。


有一份中秋,月明、茶香、秋藍


然而,事物常常如此:愈樸素,愈高雅;愈平淡,愈絢爛。

正如青色釉的瓷,千百年來經久不衰,雋逸的青花,也為文人所喜。平和沉著的藍,正契合一種溫文爾雅的氣質、含蓄內斂的處世之道。


有一份中秋,月明、茶香、秋藍


藍色耐看,一如唐宋的青綠山水畫,一水縈藍,群峰聳翠,讓人看著心目俱寬。後世雖以黑白水墨深入人心,然而青綠閃爍、金彩輝煌的山水,永遠是一份無法割捨的浪漫。藉著青藍色的點染,恬靜的自然、鬱勃的山河,生機飽滿地躍然於牆壁紙絹,接納著無數靈魂的造訪,無限優遊,流連忘返。

靜謐的藍,不急不緩,彷彿可以消融世界的芥蒂,讓我們忘記世間的嘈雜、時間的催逼。熠躍交輝的藍,分明洋溢著千百年的繁華璀璨,卻又悠悠地沉入心底,渲染出無數個清越寧和的瞬間。


有一份中秋,月明、茶香、秋藍

有一份中秋,月明、茶香、秋藍

有一份中秋,月明、茶香、秋藍


有一份中秋,月明、茶香、秋藍


藍色,具有永恆的意味。它如天空般無限,如海洋般深邃,如宇宙般寥廓;然而,它不張揚、不冒犯,從來都是謙和的、內斂的、隱忍的。

作為傳統五正色之中唯一的冷色調,藍色的作用,常常在於平抑視覺的刺激,諧調人們的心理感受。如海上升起明月、素衣鉤織金繡,幽深隱蔽的藍,常常不會讓你首先注意它的存在。

《文心雕龍》裡,提及“隱秀”的審美精神。“情在詞外,曰隱;狀溢目前,曰秀。”藍色,即是內隱的。它往往不是直觀可得,而是先隱藏起來,帶著言外之意,產生意蘊難盡的享受。


有一份中秋,月明、茶香、秋藍

有一份中秋,月明、茶香、秋藍


藍色善藏,因而不淺薄。藍色能隱,所以盡得風流。

藍,像個隱逸的高人,在雲深不知處的地方,蘊藉著豐盛的遐思和回念。一抹藍色,也是我們為生命留的一塊餘地,在這裡生髮無窮的意趣、尋獲深摯的情味。

藍色,擇用於樸素的日常,亦吐納著卓絕的英華,是為大境界。藍色,無邊無際,無拘無束,在收斂與開顯之間,是一種穩而自在的體會。


有一份中秋,月明、茶香、秋藍


藍,是床前明月夜,舉目復又低頭時的思念成霜。

藍,是內斂文人踏遍紅塵後,在燈火闌珊處的凝望。

藍,是若隱若現、欲露不露、反覆纏綿、不許一語道破的隱藏。

藍,是時斷時續的秘密,是平時不易發現、只能在弦外之音中意會的高級與悠長。

或許,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藍色的道場。

在藍色寓情寓理的觀感中,我們尋找深入淺出的方式,建立由此及彼的默契。它已不僅是情緒的載體,更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有一份中秋,月明、茶香、秋藍


世間所有的情懷,都安頓在我們共同走過的路上。秋天的良辰美景,映襯著我們各自寫下的故事,也用一張藍色的底片,把絲絲縷縷的情懷,留存在記憶的深處。待秋風起、月光明時,隨著思念的生長氾濫,將我們的相知相惜映現在眼前。

中秋的藍,是濃郁的藍,優雅而簡單,自由而飽滿。中秋藍,如寧靜的夜空,貫通著古今情懷,應和著你我的心緒,傳遞出天涯共此時的節日情思。雋永的藍,承載著傳統的分量,也蘊含著精神的浪漫。

藍色,通達著塵俗往事,潛藏著詩意靈動,它或許是世間最本質的顏色,它終究關乎於我們所有人。

藍色的性格,恰如茶,濃郁而通透,寧靜而高遠。浸於茶香,我們看著萬物變得深沉,讓心靈變得澄澈。

中秋,最是中國人觸景感懷、關照自身與周遭的節日。思鄉的憂鬱,天倫的安詳,舉杯邀明月的酣暢,千里共嬋娟的寄望……凡此種種,伴著深藍浩瀚的星空,隨著海上生出的明月,透過泛著微藍的月白,在一片如藍的境界裡,得到一一慰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