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收租院》

我記得我們小時候最喜歡買小人書了,而且還會在最要好的小朋友之間交換著看。在我讀小學的時候我還買過一本書,叫《革命現代泥塑〈收租院〉》。這本書不同於其它小人書,不是用連環畫的形式表述故事情節,而是用泥塑的手段揭露四川大邑縣大地主劉文彩殘酷剝削貧苦農民,及激起他們奮力反抗的故事。

泥塑:《收租院》

用泥塑這種手法在當時還是少見的。我那時候就看了無數遍,覺得這些泥塑把各種人物塑造的栩栩如生,面目表情豐富。雖然我沒有到過現場觀摩,但我覺得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品。

泥塑:《收租院》

泥塑:《收租院》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也正是我們讀小學和中學的時候,提倡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我們那時小學念五年,初中二年,高中二年,也就是九年制義務教育。我記得我讀一年級的時候,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停學停課,重讀了一個學期,由原來的春季報名上學,改為一直沿續到現在的秋季報名上學。

泥塑:《收租院》

那個時候,為了培養無產階級革命接班人,防止學生變修、變成資產階級接班人,學校進行著一系列的防腐拒變教育。

泥塑:《收租院》

每天早上的早讀課就是學習《毛主席語錄》,也叫“紅寶書”,由斑幹部帶讀。文革時期,不僅每位學生人手一本《毛主席語錄》,而且是全國人民人手一本。如果被評為學校的“五好學生”(相當於現在的“三好學生”),也會得到一本《毛主席語錄》。

泥塑:《收租院》

為了教育人們不忘解放前苦,牢記血淚仇,學校經常性地組織開展“憶苦思甜”教育。參觀“憶苦思甜”展覽,請苦大仇深的“貧下中農”、煤礦工人到學校講“家史”,控訴地主、資本家剝削和壓迫。

泥塑:《收租院》

有時免費吃“憶苦思甜”飯。有一次我還拿著碗到職工食堂領過“憶苦思甜”飯:幾個黑色的饅頭,吃起來感覺粗糙,難以嚥下去。

泥塑:《收租院》

學校規定學校讀書期間不許濃妝豔抹,不許穿著豔麗,只能穿白襯衣,藍褲子。裙子也不敢穿,要穿也只能在家穿,而且不能穿短裙。不準戴首飾等等。如有違反,就會說你是變修了,是資產階級小姐、少爺。

泥塑:《收租院》

還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每家每戶都要搭一個“忠”字臺,也就是找一張桌子,用紅布或是紅紙包裹起來,前面貼一個“忠”字,桌子上擺放一尊毛主席半身座像,當時有石膏的、好一點的是鋼鑄的。全家吃飯前要站在“忠”字臺前念事先準備好的一段話,意思大概就是想念毛主席,吃飯不本,喝水不忘挖井人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