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職業三年,我找不到工作了”

曉昱大學畢業後,並沒有立即找工作,一方面他覺得當時的就業形勢嚴峻難以找到匹配工作,另一方面他想嘗試創業,便通過銀行貸款自己開工作室創業。

但是曉昱工作室並不穩定,自由職業三年後,他最終還是決定進入職場,找一份心儀公司工作。

但是面試幾家公司之後,要麼沒收到回覆,要麼就是被拒絕錄用,這讓他很苦惱。

其實,“自由職業”並非是無所事事,反而培養了許多優秀的職場潛能,但是HR卻難以全部從一紙簡歷中獲悉,這便成為了HR與面試者的“交流鴻溝”,也是擺在面試者前的一個現實難題。

為什麼長時間的自由職業

會影響重返職場?


1、工作體制不同,工作履歷難以凸顯

同事王玲自從上一份工作辭職已經兩年了,她在家備孕期間發現做自媒體寫作可以作為兼職,便組了一個團隊慢慢摸索經驗。

工作兩年後,團隊因為其他原因解散,王玲開始面試找工作,卻不知如何在工作履歷上凸顯自己這兩年的工作成果。面試中HR看到王玲兩年自由職業的履歷,並仔細詢問相關事務後,也並非全部認可王玲的工作經驗。

相對於傳統的工作體制,在家辦公的體制尚未成熟以及被職場人所完全接受。

所以當工作體制不同時,自身的工作經驗等也難以在工作履歷上凸顯,沒有一個官方的證明和憑據,這使得HR和領導可能會在能力方面打個問號,從而給出面試者待定的答案。

2、自由職業時間長,難以適應職場文化


希瑟·湯森德在《人脈:構建人際網絡,拓展商業機會的行動指南》一書中指出,很多人因為缺失交流環境和空間,從而“丟”了人脈,在信譽、個人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的影響力逐漸削弱。

而且根據研究顯示,多數人選擇自由職業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不願在公司耗費過多精力在職場文化、環境的學習和人脈的建立上,他們覺得這些難以把控且耗費心神,做不好還會斷送當前的職場資源。

但是社會事實和經驗則證明,懂得職場文化和搭建人脈的職場青年更能在職場這條路上發展得愈加順暢。

因此,自由職業時間長的求職者也需要改變對職場偏見,逐漸適應職場文化和學習職場上的其他規則,才能慢慢成長和發展,開發出潛在的能力。

3、自我驅動力削弱,陷入自我懷疑迷障


《大器晚成》一書中,裡奇·卡爾加德提到,在這個充斥著大量數據和信息的時代,無論是考試成績、薪水、還是臉書點贊,我們都關注的是其中的數字。

而對於從自由職業轉向公司體制內工作的職場人而言,在前後兩者的的磨合期內,會存在職場能力的偏差和弱化,這同時也會造成其心理上的迷失。

久而久之,相對於自由職業時以自我興趣為主導的工作驅動力,在公司單一的工作興趣便會降低,職場工作效率也會隨之大大減弱,即自我驅動力削弱。

在短暫的轉入公司工作中,可能會對自身能力的搖擺不定、猶豫不決、不確定等因素從而陷入自我懷疑,這種自我懷疑會使職場人常常錯失良機和才能。

曾長期自由職業的職場人

如何重回職場?


1、突出外圍深入法,遵循規範法則


在工作中,自由職業和公司內辦公存在較大差異,也並非以一朝一夕能改變,採用外圍深入法或許能逐步遵循規範法則,同時也能保持自我的創新想法。

同事梁越之前自由職業幾年,進入公司工作後有些不適應,便採取外圍深入的方法逐漸滲透,他會和公司很多員工交流工作心得,然後去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

這使他摸清了公司潛在的規範和規則,也成功避免了其對自身靈感的磨滅和損耗。

於職場人而言,外圍深入法更溫和,即向外圍工作員工學習工作方法和解決方案,這種思想的轉變會慢慢讓職場人遵循公司規範性法則,也能較完整地保持原先天馬行空的創意和想法。

2、提高重塑能力,改變自身行為


《告別平庸》中,哈佛大學託德·羅斯指出,行為特徵並非是固定的,如果我們能改變自身的行為和處境,就有可能改變自己的境遇。

《獵場》中,鄭秋冬本想借助覃飛的身份在大公司做財務總監,但是事情敗露,只能從零做起。

他轉戰杭州,從職介所做起,改變了自身的工作行為和作風,輸入專業知識,然後把腦內的能力進行更改和重塑。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重塑自我,就是找回我們集體失去了的遺忘過去的能力。

對於當前自由職業多年的面試者而言,要提高自我的重塑能力,就是對比當前工作和之前的自由職業的工作,進行改變和重塑,進而改變自我的工作行為,或許能在工作中逐漸突出自我,前景更加光明。

3、重整認知框架,巧妙聯繫自身經驗


心理學家表示,畫框可以巧妙地將人們的注意力引向畫作的特徵,它會影響我們看待色彩和線條的方式。同理,我們也可以利用認知框架來影響自己的作為。

哈佛商學院艾莉森·伍德·布魯克斯最近的研究表明,我們對自己的意識和產生的感覺都有著驚人的控制力,這有助於自身構建出實際的行動。職場人可反思之前的消極反饋和輸入,從而調整和改變認知框架。

首先我們應該承認自己自由職業時消極框架的存在,吸收前一段工作經歷的教訓和經驗。從而打破自我保護的枷鎖。其次,職場人可將職業規劃目標與工作經驗切實聯繫,促使自身採取一些可以在實質上改善當前現狀的新行動。

對於面試者而言,可以重整自身的認知框架,以積極框架代替消極框架,將自身導向更大的毅力和創新,將經驗和規劃聯繫起來,用言語將其表達出來,讓HR和領導在框架中全新、全面地認識自身的認知格局和資深經歷,方能得到公司的認可。

當前,越來越多的職場人不再強求個人與職業的兼容,而是更加重視個人與組織的兼容。換句話說,與實際崗位相比,一個組織的文化和環境才是影響個人成就和滿意度的重要因素。

因此,長期自由職業的職場人,需要慢慢擺脫被人偏見的標籤,將重心放在和公司的交融和配合中,與公司共同成長、發展,會助益自己在職場道路上更進一步階梯。


“自由職業三年,我找不到工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