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1萬5,上班如上墳,可我不敢走

老關最近陷在一種迷茫又壓抑的狀態,他向我諮詢:


“我每天上班跟上墳一樣,非常不開心。


想走好多回了,但看在1萬5的月薪上,又有點捨不得。


最關鍵我有個3歲的娃,老婆也一直說,老大不小了,瞎折騰什麼?我自己看看外面的大環境,也確實有點害怕,唉……”


聽他說完,我聽到的,是3個關鍵信息:


1.當前的工作幹得不開心;2.月薪1萬5尚算比較滿意;3.來自家庭的壓力比較大。


基於此,捨不得走,也不敢走。


我們來細化分析一下,究竟該怎麼辦。


01

上班如上墳,最可能的5種原因


職場多年,我見過太多“上班如上墳”的狀態,甚至我自己也曾經有過。歸納起來,無非以下5種原因:


月薪1萬5,上班如上墳,可我不敢走


1.價值感缺失


這種情況,多是因日常工作機械重複,又看不到未來發展方向所致。


認識一個做助理的女孩,她的工作任務非常單一:每天給部門裡所有人貼報銷發票。


她始終都在沿襲一個標準流程:接到同事甩過來的發票——檢驗發票真偽——分類貼好——提交電子流報銷。


“整個過程沒有任何技術含量,也不需要動腦筋,就是重複重複重複!”


她堅持了半年,最終因價值感和成長空間的缺失,辭職走了。


2.不勝任


這裡說的不勝任,不是完全做不了——畢竟如果是這種情況,該早被公司清退了。


我們說不勝任,是指就算拼盡全力,也只能勉強做到60分。


正如彼得原理所指出的那樣:


在各種組織中,常因習慣,去提拔某個等級上稱職的人。因而,僱員總是趨向於被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


比如,一個業務能力突出,卻不善溝通協調的人,因為資歷夠老,被順理成章安排到了管理崗,這很可能就會使他最終無法勝任。


3.人際關係差


很多人在一個環境待不下去,最核心的原因是始終無法融入群體。


這又分兩種情況:無法與同事友好相處;經常性被上級打壓或輕視。


歸根結底,個人性格原因一定佔了很大比重。


4.工作超負荷


工作強度大,持續性加班,沒有個人休閒時間,卻又因為現實壓力而不得不為,是很多職場人最大的痛。


害怕被年輕人替代,只得車軲轆一樣轉個不停疲於奔命,最終生無可戀。


5.職業倦怠


1971年,心理學家布里克曼和坎貝爾提出“適應水平現象”。


所謂適應水平現象,指的是無論我們沉浸在哪種成就帶來的滿足感,或某種失落與悲傷時,它都會迅速消褪。


買了新車,換了新房,你的開心也只能維持一陣子。


放到職場上,即便拿著高薪,如果找不到新的刺激點,也自然很快會倦怠。


02

為什麼不敢走?


瞭解了“上班如上墳”的5種核心原因,咱們嘗試剖析一下老關為什麼不敢走。


月薪1萬5,上班如上墳,可我不敢走


他月入1萬5,這個待遇的確超過了全國大多數普通工薪族。


而這同時也給他帶來了最大阻礙:


·萬一找不到更好的怎麼辦?

·萬一新單位還不如這邊怎麼辦?

·萬一工作沒了,家庭生活開支怎麼辦?


從他老婆的反饋來看,也在不斷強化類似的觀點,客觀上進一步增加了他想離開的阻力。


但我想說的是,我們應該更深一步想想:

為什麼你身邊最親密的人,會產生這樣的想法?


現實考量只是其一,更多的,或許更是基於對你的瞭解:他們不認為你適合走。


李安在成為名導前,曾經在家窩了7年,沒有任何經濟來源,靠妻子在外工作養活一家人。他一度心灰意冷,自己去偷學電腦,試圖憑此補貼家用,減輕妻子壓力。


妻子知道後怒罵他,學電腦的人那麼多,又不差你一個人,你天生應該做導演!


李安倍受激勵,最終因《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舉成名,躋身世界頂尖導演之列。


李安的妻子阻止他去學電腦,就是因為看到他一直以來對拍電影的熱情和堅持,同時也看到了他在這方面卓絕的才華,因此才始終不餘遺力站在他身後支持他。


所以,要想獲得身邊人的支持,不妨先反思自己是否真的足夠自知且值得信賴。


在我看來,不管是沉溺於待遇尚可,或是身邊阻力,背後真正折射的原因,是你對未知的恐懼。


因為對自己的能力不自信,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在新的環境中活得更好,這才是我們千方百計找出一堆理由說服自己,阻止改變的根因。


停止讓當前待遇和別人眼光,為你的不作為背鍋,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標誌。


03

如何破?分享3個建議


我們經常會說一個詞:活在當下


這4個字,就是破解類似老關這樣現狀的關鍵。


所謂活在當下,我的理解有兩重含義:


1. 別太好高騖遠,踏實一點更重要。

2. 把事情一件一件解決好,你自然會活得很好。


具體一點,我想提供3個建議。


月薪1萬5,上班如上墳,可我不敢走


第1, 聚焦那些你能改變的事情。


比如,人際關係差,是不是你性格過於強勢,過於剛愎自用聽不進別人意見?

能不能自己主動一點,先替別人做些事,別總是一副公事公辦的面孔?


意識到自己的能力結構不合理,比如只會幹活卻拙於表達,能不能多看看錶達厲害的同事都是怎麼做的,私下向他們示好,多討教經驗?


把精力聚焦在自己能做出改變的具體細節點上,一步步調整自己,你會發現也沒那麼生無可戀。


而對於一些你壓根沒法改變的,比如公司整體氛圍、領導管理風格、以及價值感的缺失等等,實在不適應,儘快走,才是對自己和他人負責的態度。


第2, 與其下班刷手機,不如發展個副業。


3年多前我還在華為工作,雖然不至於“上班如上墳”,但因為工作強度太大,期望換種活法,也已經在考慮後路。


我有寫作的業餘愛好,儘管當時平均下班時間是晚上10點,有時週末還要加班,但我還是擠出時間,晚睡早起,寫了不少文章。


這些文章為我換來了幾千塊稿費,相比工資不算多,但卻堅定了我的內心:將來離開,我好像真的可以憑藉它來吃飯。


如今,寫字為我帶來的收益,已遠遠超越當年。


如果你正處在“上班如上墳”的狀態,我能給你最好的建議,便是利用好下班到入睡前的這段時間,好好經營自己,最好能發展出個能賺錢的副業。


這時你會發現,一切的迷茫都會迎刃而解。


第3, 立即著手一件能讓自己重建自信的小事


我的客戶婷姐曾在外企工作十餘年,非常享受外企寬鬆的氛圍,但隨著年紀漸長,她也意識到長此以往,會讓自己逐漸喪失市場競爭力。


婷姐當時也處在和老關類似的糾結中:並不確定自己出來後,能否找到更好的,自己又是否能勝任新的環境。


於是她定了個小目標:3個月,減重20斤,以此作為對自己的檢驗。


最終,她在2個半月時間裡,從125斤成功減到102斤。


重塑自信後,她立刻就舉手走了。


她對我說,減重成功,是我給自己注入的一記強心劑:我能做成這件事,必然也能做成其他事。


誠如她所言,她現在在線教育領域,已經做得風生水起。


正如網上一句很流行的話:


讓自己變得更好,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


與君共勉。

轉自[炎公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