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任直隸總督二十多年,固海防修路造橋,為津城格局打下基礎

李鴻章任直隸總督二十多年,固海防修路造橋,為津城格局打下基礎

善慶、醇親王、李鴻章

李鴻章1870年(同治九年)以湖廣總督調任直隸總督,1882年(光緒八年)離任,任期十一年零六個月;1883年回任署理,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召回京,任期十一年零七個月;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以兩廣總督調補直隸總督,光緒二十七年九月去世,任期一年零二個月。當時直隸總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每年立春,李鴻章從保定到天津辦公,冬季封港後再回保定,他在天津任職二十多年,留下了許多印記。

第一年擔任直隸總督,李鴻章最重視的是大沽海防。他派羅榮光率官兵修葺炮臺,把蘇局舊存炸炮和江寧炮局製成彈炮陸續運到天津,並添購西洋新式巨炮。1871年(同治十年)增添炮位,增添外洋二百磅炸彈來福鋼炮二尊,六十八磅炸彈開花鐵長炮二尊,六十八磅炸彈開花鐵炮二尊,連同原有的,共九十九尊大炮,其中三千斤以上的大炮六十四尊。同時制定營制章程,增兵佈防,大小炮臺每半月演習一次,各營每五天打靶一次。大沽炮臺經李鴻章整頓,才算具備規模。

李鴻章任直隸總督二十多年,固海防修路造橋,為津城格局打下基礎

李鴻章任直隸總督二十多年,固海防修路造橋,為津城格局打下基礎

大沽口炮臺

從大沽炮臺到天津城,是一片荒野,無遮無攔,一旦炮臺失守,天津全境無險可守。當時天津城東南八十里海河右岸葛沽蘆家咀,還有一座規模較小的城池,俗稱新城,原先是土坯圍子,南北長226丈,東西長260丈,城內駐紮水師營,設都統衙署。1874年(同治十三年),李鴻章奏請批准,將新城的土坯圍子改用磚建,城高二丈七尺,城內和城牆增設炮臺,與大沽口炮臺遙相呼應,構成了天津的第二道防線。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李鴻章裝備北洋水師,為了培育艦隊駕駛和管輪的技術人員,於1880年(光緒六年)奏設天津北洋水師學堂,校址在機器東局旁(今東局子附近)。這所學堂有課室一百多間,另有藏書室、觀星臺。學堂學制五年,考生限於市內十六七歲男子,資質聰穎,能作論文,考取後須由士紳保結方准入學。學駕駛的學生每週有兩天學漢文,其餘時間都是讀外文,每天傍晚訓練外國水師操法。甲午一戰,北洋艦隊在威海衛全軍覆沒,學堂隨後也結束了。

1888年(光緒十四年),李鴻章在北洋水師系統內設立天津總醫院,內分西醫學堂、施醫院、儲藥局三部分,任用外籍教習為醫官。西醫學堂不僅是天津,也是我國官辦醫學專門學校的開始。

李鴻章任直隸總督二十多年,固海防修路造橋,為津城格局打下基礎

李鴻章任直隸總督二十多年,固海防修路造橋,為津城格局打下基礎

北洋水師

李鴻章在天津還開展了一系列城市建設,比如修路、架橋。李鴻章的直隸總督行署就在今天大衚衕南口旁(後來是東風影院,已拆除),最初是餉道衙門,後改為巡按長蘆鹽課察院公署(巡鹽御史署),又改為三口通商大臣公署。

天津市區有南運河、北運河、白河(海河)、金鐘河、子牙河等五條河,過去只有木橋、石橋,每到夏秋洪汛季節,橋常被沖壞,而且橋身較低,來往貨船也不方便通行。1882年(光緒八年),李鴻章為了出入方便,找英國技師在南運河上架設附有開閉機器的新鐵橋。這是天津最早的鐵橋。到1904年(光緒三十年),又花費白銀十二萬五千兩,改建新鐵橋,命名為“金華橋”。

李鴻章任直隸總督二十多年,固海防修路造橋,為津城格局打下基礎

北洋機器局

李鴻章來天津之前,天津城內外街道逼窄,沿河泊岸傾圮,除北、南、東三門內及北、東二門外各有一條石板路,其餘全是土路,路面狹窄,坑窪不平,大街上終日一片泥濘,下大雨後無法通行。而當時天津已有租界,洋人在租界修築的道路,遠遠強於城內外的這些路。

1882年,津海關道周馥呈請李鴻章批准,設立工程局,在新關抽收華商碼頭捐,用以修築道路。第一條道路從直隸總督行署旁的浮橋起,一直到紫竹林英法租界(今金鋼橋到解放北路的沿河路)。隨後又陸續修整了城內的街道和城外單街、估衣街、竹竿巷、針市街等處道路。

這些道路依照了洋人的辦法:先將舊泥鋤松,中間鋪墊磚石,厚約尺餘,以鐵錘擊碎,上加一層土沙,幾十個人一起動手用千斤鐵軸壓實路面,中間高兩側低,形同龜背,兩側用石頭砌成水渠,以便洩水。

李鴻章任直隸總督二十多年,固海防修路造橋,為津城格局打下基礎

李鴻章家族

道路修好之後,工程局制訂管理辦法,派千總督率,城外官道每百丈為一段,由兩名兵役分班晝夜看守,不準偷閒坐臥、擅離職守,以保證道路暢通,不讓行人車馬阻塞交通,嚴禁商賈攤販佔用道路,嚴禁行人騾馬隨地便溺,這就是天津最早的交警。另設掃夫二名隨時灑掃,配一輛灑水馬車,車上架方櫃,儲水數十擔,櫃後置一根鑿孔鐵管,抽動機關,鞭馬疾馳,灑水如雨,塵土沙灰頓消。

李鴻章在天津還辦了一家慈善機構。1879年(光緒四年),津、河二道(天津、河間兩地)因連年乾旱顆粒無收,大批災民逃荒到天津。李鴻章上奏,斂捐募款在天津南斜街設救濟場所“廣仁堂”。後因地方窄小,又在西城外(今西南角)重新修建。為墊高廣仁堂地基,在西廣開一帶挖取土方,形成了一丈多深的蓄水池大坑。(文:何玉新)

李鴻章任直隸總督二十多年,固海防修路造橋,為津城格局打下基礎

李鴻章任直隸總督二十多年,固海防修路造橋,為津城格局打下基礎

李鴻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