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史記》出現的3條識人口訣,看完才醒悟,識人如此簡單

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成就了《史記》——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司馬遷《史記》出現的3條識人口訣,看完才醒悟,識人如此簡單

從古至今,中國人都有追尋和保存歷史真相的傳統,自司馬遷以來,大部分著史者都將真實而嚴謹的記錄下歷史真相作為自己的使命。

“不虛美,不隱惡”就是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引劉向、揚雄之言,對《史記》的稱讚之語,其原文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

司馬遷《史記》出現的3條識人口訣,看完才醒悟,識人如此簡單

司馬遷在記述和評價歷史事件和人物時,一般不作全盤肯定或否定,而是原原本本記錄人物事蹟和客觀事物發展變化,依據事實給予客觀的評價。

“不虛美,不隱惡”要求著史和評論歷史人物時要有根有據,而且要求著史者要有求是存真的高尚史德;“不虛美,不隱惡”,也要求記述和評論時要態度嚴謹,反映事實準確,“不為尊者諱”,對“善”不虛誇,對“惡”不隱諱。

司馬遷《史記》出現的3條識人口訣,看完才醒悟,識人如此簡單

“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數千年來已經成為人們著書立說、評價歷史人物的傳統。

也正因如此,司馬遷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識人看人的口訣,在讀過史記的都應該有所瞭解,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有哪些司馬遷的識人技巧:

1、不知其君視其所使,不知其子視其所友。——《史記·田叔列傳》

這句話之所以會出現史記中,是因為這句話是西漢時期的一位官員趙禹所說,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大將軍衛青的府上挑選侍從時說的一句選擇人的話,什麼意思呢?

司馬遷《史記》出現的3條識人口訣,看完才醒悟,識人如此簡單

其實就是說大將軍衛青如此的優秀,府上門客肯定也都會像大將軍一樣優秀,這裡面也有一層拍馬屁的成分在裡面。

其實這句話的願意說,想要了瞭解一個人和不瞭解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可以從他選擇任用的人,看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還可以從他身邊的朋友的品行道德,來衡量他的。

這句話跟我們所熟知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有同意的,一個品行好的人,他結交的朋友和所選擇的人,其品行也不會差到哪去,身邊朋友全是品性敗壞的人,那這個人也會跟他的朋友相差無幾的。

司馬遷《史記》出現的3條識人口訣,看完才醒悟,識人如此簡單

所以,根據《史記》中的出現的這條觀人口訣,看一個人他平時親近什麼人,基本上可以大概斷定其為人是什麼樣的。

2、美好者不祥之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這句話的說做人不能太高調,人怕出名豬怕壯,樹大招風,槍打出頭鳥。司馬遷《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這一章節用到這句話,是借用扁鵲醫術高明反而被人刺殺的事件來詮釋這句話,並不是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是美好的,越是美好的它的危險係數也越大。

司馬遷《史記》出現的3條識人口訣,看完才醒悟,識人如此簡單

識人看物也是一樣,不要因為外在沒好表現而忽略內在的一些東西,並不是所有長的漂亮的人都是好人,都是可交之人,做人也不是隻圖一時名聲大振,要有居安思危的警覺性。

3、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史記-魏世家》

看一個人在不同的階段結交的不同的人,可以衡量出這個的價值觀是什麼樣的。這句話是誰說的呢?

司馬遷《史記》出現的3條識人口訣,看完才醒悟,識人如此簡單

在史記裡面是出現在《史記-魏世家》這一段,是魏文侯問大臣李克,魏成子和翟璜這兩人誰適合做宰相,李克對魏文侯說出了這段如何識人的口訣。

在一個人的一生會很多個階段,縱觀他的從前和現在,如意時和不如意時,發達和不發達時,結交過什麼樣的人,是可以看出這個人的三觀的。

司馬遷《史記》出現的3條識人口訣,看完才醒悟,識人如此簡單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在溝通聊天中獲取到的信息,應該獲取什麼樣的信息,都是可以去判定一個人的,無論是有目的的溝通,還是漫無目的嘮家常,都是可以的,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掌握如何用獲取到的信息去分析。學會這三個識人技巧,我想在以後的談話和識人用人上都是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