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生的“利已倾向”正在被你过份干预吗?育儿后果很矛盾

孩子天生的“利已倾向”正在被你过份干预吗?育儿后果很矛盾

万丈高楼从地起,地基很重要。孩子也一样,婴幼儿时期,基础打的好,长大后会让家长少操不少心。那如何给孩子打好基础呢?我们先看下其他家长,在育儿过程中踩过的坑。

孩子天生的“利已倾向”正在被你过份干预吗?育儿后果很矛盾

压制的天性

 佳妈的儿子快二岁了,还不会自己动手吃饭,她也不着急,天天喂饭给他吃。
	原来,佳妈在佳宝一岁时又怀上二宝。养育过小孩的家长都清楚,小孩自己练习吃饭,总将衣服弄得很脏,桌上地面上也撒的到处都是,清理起来很费劲。佳妈怀孕后,实在没有精力让佳宝自己练习吃饭,就天天喂饭给他吃,图个简单。想等自己生产后,再教他自己吃饭。
孩子天生的“利已倾向”正在被你过份干预吗?育儿后果很矛盾

佳妈找的借口,合情但不合理,宝宝会自己吃饭,也是他成长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美国儿童心理学博士陈鲁说:孩子天生就具备很多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心理倾向,我们权且称它们为“利已倾向”。“利已”就是对自己有利的,“倾向”是说它还不是具体的能力,而是日后发展出种种能力的种子。这也是我们通常说的“人类的天性”。

上面的论点,是陈鲁博士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结合自己多年来一对一儿童心理分析,得出的结论。

人类作为亿万年进化来的高等物种,有些生存能力已经代代遗传到基因簿里,不需要出生后重新学习,时间一到就会自动开启。

孩子天生的“利已倾向”正在被你过份干预吗?育儿后果很矛盾

在佳宝在八个月大时,就对佳妈喂饭有抵抗情绪,以前喂饭他都很配合妈妈张嘴吃饭。现在他却会伸手去阻挡,用手去抓,尝试自己吃饭,这一自主行为,本来就是在激活人类与生俱来生存能力。

可是佳妈有轻微洁癖,看着佳妈抓饭落的到处都是,衣服弄脏还难得洗干净,就强行阻止了他的行为。心里想着等他大一些,再教他如何吃饭。没想到,等来了二胎。错过了前期的教养,现在更没有精力去教佳宝吃饭。又找个借口,等生完孩子再去教儿子吃饭。

在佳妈眼里,佳宝早学会吃饭和晚学会吃饭都一样,没多大关系。

宝宝喂自己吃饭,看上去是一件小事,但对佳宝而言,却是天大的事。随着他年龄增加,身体协调能力的加强,如果妈妈怕麻烦或害怕宝宝拿勺子会伤到自己,过于干预他的行为,只会让他放弃,一定程度上已对宝宝的心理造成了伤害。

孩子天生的“利已倾向”正在被你过份干预吗?育儿后果很矛盾

过份干预孩子带来的后果

婴幼儿时期,是个体发育的关键阶段。从出生开始,他不停的探索着这个世界,不断的展示自己的才能,以引起别人的关注。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某些行为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他的大脑已经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东西,下一步就是扩大控制周围环境。

当孩子开始拒绝妈妈喂饭,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吃饭时,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的行为。

宝宝已经有了控制周围环境的意识,想要自由的吃饭,尝试爸爸妈妈的食物是什么味道?感受着自己动手吃饭的乐趣。这无疑也锻炼了宝宝的思维能力。

孩子天生的“利已倾向”正在被你过份干预吗?育儿后果很矛盾

很多家长,做着自认为对宝宝好的干预行为。最普遍的就是,从宝宝出生到成人的每一步,父母都帮他做好了安排和选择。以至于孩子长大了步入社会,独立意识不强,变成“妈控”和“爸控”。

有问题找爸妈,缺钱花找爸妈,带不好子女找爸妈,啃老啃的心安理得。这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的怪圈。如果家长不过早的意识到这一点,你的孩子已经被你培养成了“巨婴”。他成年后的所有的责任,家长背的不亏。因为,这是孩子用自己的独立人格换来的。

孩子天生的“利已倾向”正在被你过份干预吗?育儿后果很矛盾

拒绝长大的“孩子”

 在美国,有个32岁成年巨婴乔治,他身体健康,智力也比普通人高,但就是拒绝长大。他每天穿着订制的大号纸尿裤,每天还要母亲亲自冲奶喂他喝。玩的儿童玩具,不开心就大哭。他还要求母亲寸步不离的照顾他。而象乔治这样的拒绝长大的人,在英美地区将近50万人。

孩子天生的“利已倾向”正在被你过份干预吗?育儿后果很矛盾

你可能认为,乔治的原生家庭环境很好,能养得起他,事实上,他们一家的生活来源,全靠姐姐提供,姐姐抗议了很久。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些智力正常、身体健康的人,长成了“巨婴”呢?答案:父母的过度溺爱。

	河南省罗山县,有个23岁的农村小伙叫杨锁,正常人一个。竟将自己活活饿死在家里!杨锁是家中独子,父母对其十分溺爱,从小连路都不愿意自己走,什么活都不让他干,怕累着。父亲去世后,母亲直到累病,才让儿子干活,却被儿子暴揍了一顿。杨锁从小被娇惯,什么都不会,以至于上学嫌累体学,做事嫌累不干。母亲死后,自己打工又嫌累,以变卖家产度日,懒到活活饿死自己。
孩子天生的“利已倾向”正在被你过份干预吗?育儿后果很矛盾

杨锁的人生,除了病态的懒,没有任何追求,活成了行尸走肉。

父母对杨锁的过分溺爱,造成了一家人都没有好结果。

过分溺爱的背后是什么?那就是家长过分的干预孩子的成长。

皮亚杰和后继的心理学家发现:人类基因赋予了他们一个发展各种能力的时间表。

通俗的说,就是人从降生开始,什么时候自己吃饭、走路、说话、生活自理、解决抽象问题,学习规则,等,是人类基因都设定好的。这些基础坚实了,以后读书、工作、结婚、养育子女,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按步骤长大的他,在不断的自由行动中,早已成为一个健康的心理人,拥有了独立的人格,可以做出独立的判断。

乔治拒绝长大,一定不是天生的行为,而是父母惯出来的结果。可以断奶了,还继续用奶瓶;可以断尿不湿了,继续用省事;可以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怕他弄得更糟糕……孩子想证明自己长大的年龄,家长还继续将他当婴儿对待,更可怕的是父母还享受这个过程,不知不觉将乔治养成的 “巨婴”。

而杨锁,本该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却被父爱溺爱的,一点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宁可被饿死,也不愿吃苦做工养活自己。父母从小到大对他的无度溺爱,促成了他的意识薄弱和心理变态。

这是两个极端的案例,更能本质的反映,过度的干预孩子自由成长,就等于毁了他的自主人生。这种爱的行为,等同毁灭。

所幸这两个人,没有做出危害社会的事。

孩子天生的“利已倾向”正在被你过份干预吗?育儿后果很矛盾

矛盾的人生

下面这个案例,更值得让人深思。

	有位母亲中年得子,为了好好照顾儿子,她请了三个保姆照顾他。自己则拼命挣钱,给儿子最好的生活,要什么有什么。
	成年后的儿子,受过最好的教育,但工作后老换工作,后来干脆不上班也无所谓,反正没钱找妈妈要。后来妈妈为了儿子独立,切断经济来源,引起儿子的愤怒,他要不到钱,直接掐死了母亲,将她埋在花园里。拿了钱,若无其事的去挥霍。
	家里的宠物狗发现妈妈被埋,连忙寻求人帮助,在花园里挖出了母亲。母亲经抢救活了下来。她将自己的遗产全部留给了狗。
孩子天生的“利已倾向”正在被你过份干预吗?育儿后果很矛盾

生活中,有不少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孩子,一边想要独立,却发现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一边还要靠父母,才能过好日子,心里却无比的痛恨自己的行为,但又心安理得的啃老。

在父母的关照下,成人后的孩子,独立生存于社会的能力已经很弱,只能自我矛盾的活着。当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时,就会怪父母,甚至报复父母,或许还会牵怒这个社会。

更有甚者,从小被父母娇纵过度的孩子,从小缺乏规则教育,飞扬跋扈以自我为中心。长大以后,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向不良的方面发展。

这些都归错于,孩子从婴儿时代,家长不仅没有给他监督下的自由,还干预他们的行为,让他们不能按着自己的时间表正常长大。养成了孩子,自私自利,无视社会规则的毛病。

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身体发育健康,更是心智模式的逐渐成熟,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乐于勇敢的追求自己的人生。@青云计划

孩子天生的“利已倾向”正在被你过份干预吗?育儿后果很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