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独树一帜的清流

相信大家都听过“洛阳纸贵”这个典故,那到底是怎样的现实状况下造成了这种看似夸张的现象呢?

西晋是诞生了太康体,是指从泰始到元康的30多年的文学,其诗讲究雕章琢句,追求辞藻,却不免流于轻艳。作品以陆机、潘岳为代表。

左思是西晋太康时的文人,出身寒门的他虽有大才,却在当时的门阀制度下屡不得志。但在当时诗坛下,依旧是有名的才子之一。而引起“洛阳纸贵”这种现象的则是左思的《三都赋》。

那时人们竞相抄写《三都赋》的内容,而造成纸张供不应求,纸价上涨的情形。陆机原本打算写《三都赋》,听说左思也在写《三都赋》,很不以为然。但是当左思历时十年,将《三都赋》写成的时候,陆机看完便将自已的写的手稿烧掉,于是有“洛阳纸贵”、“陆机辍笔”的典故。

那为什么说左思是当时独树一帜的清流呢?

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钟嵘在《诗品》中用“左思风力”来形容他的诗歌风格。他的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华丽的诗风迥然不同,他的诗,继承建安风骨,书写怀抱,抨击现实,多抒发不平知音,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语言遒劲。

之所以他的写作风格与当时流行的诗风截然不同,是他成长的环境造就了“文典以怨”的左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诗穷而后工”的一部分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