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之城”江蘇南通:向海而生 逐夢“灣區”

新華社南京12月10日電(記者楊丁淼)在江蘇綿長海岸線的南段,生產建設的熱潮驅散著冬日的蕭瑟。通州灣高端裝備臨港產業園內,機器轟鳴,運輸車輛往來頻繁;海門港中天綠色精品鋼項目現場塔吊林立,金屬的碰撞聲此起彼伏……

“江海之城”江蘇南通:向海而生 逐夢“灣區”

中天綠色精品鋼示範工廠項目開工現場。 受訪者供圖

東臨黃海,南依長江,江蘇省南通市素有“江海之城”美譽。從鑑真東渡到文天祥出海,從宋代轉運海鹽到近代孫中山擘畫東方大港,“向海而生”始終是這座城市的氣質。

如今,通州灣新出海口建設為“向海而生”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江蘇這個中國沿海大省關於“灣區”的夢想,也在這裡起航。

“江海之城”江蘇南通:向海而生 逐夢“灣區”

中天綠色精品鋼示範工廠項目建設現場。 受訪者供圖

江蘇和長三角迫切需要通州灣這樣一座東方大港。江蘇海岸線綿長,沿海經濟未充分開發,“江強海弱”格局明顯;中國長三角港口群是以上海為中心的“一體兩翼”戰略格局,北翼的江蘇港口群雖然港口數量全國第一,卻沒有形成可與南翼寧波-舟山港能級匹配的龍頭港口。

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長何建華表示,如果把長江比作一條巨龍,上海就是龍頭的“上顎”,南通是“下顎”,只有一邊發達咬合力不夠,難以發揮龍頭昂揚騰飛、牽引帶動作用。

風從海上來。中國的長江和沿海岸線構成了“T”字形生產力佈局主軸線,南通正處於交匯點上。“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等多重國家機遇疊加,南通站上了發展“風口”。

“江海之城”江蘇南通:向海而生 逐夢“灣區”

通州灣起步港區呂四“2+2”碼頭建設現場。 受訪者供圖

在近日召開的長江經濟帶江海聯動發展論壇上,多位與會專家看好南通未來發展,認為其地理位置、產業基礎、營商環境已具備一定優勢,要把握好從“向海而生”到“向海而盛”的新要求。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常務副會長餘卓民認為,以“大通州灣”統籌推進岸線生態保護、臨港產業優化和沿海城鎮發展,加快推進沿江、沿海產業優化升級,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沿江、沿海綠色生態經濟帶,南通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力實施江海聯動發展。

南通市委書記徐惠民說,新發展格局下的通州灣,是長三角極具潛力與價值的產業承載空間。

為放大“江出海、海進江”的雙向集散優勢,南通正在推進連通江海港區的專用疏港鐵路、內河航道等集疏運工程,力爭實現“鐵路連港區、內河到碼頭、港口通大洋”。

根據上述規劃,建成後的通州灣港區,將實現只需江海一次轉運即可進入國際物流體系或直達長江中上游,有效減少貨損、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強制造業競爭力。預計2025年可形成500萬標箱吞吐量,2035年超過1500萬標箱。

據介紹,公鐵水聯運體系齊全的通州灣,擁有豐富的土地港口資源和勞動力成本優勢,不僅是上海大都市圈產業的重要承載地,也將成為江蘇生產力佈局調整的重要載體、沿海開發的關鍵節點。

在南通海岸線上,產業格局正在重塑。洋口港LNG接運量領跑全國,“十四五”接卸能力將達到每年4000萬噸;石化新材料產業加快培育,桐昆、華峰等一批百億級項目開工建設;風電全產業鏈集聚發展,海上風電總裝機容量佔全國1/4,今年前三季度產值增長超過60%。

不僅是產業,關於“灣區”的夢想也正在這座“中國近代第一城”孕育。

近日,大通州灣城市發展研究成果發佈,將依託“以港立灣、以產為基、以城促產、以綠美灣”的發展思路,打造令人嚮往的沿海生態帶、風光帶和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帶。

據瞭解,南通市已邀請國際頂尖團隊對通州灣核心區和黃金海岸進行規劃設計,全面拉開城市框架,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加快打造濱海城鎮帶和生態風光帶。至2035年,一個現代美麗宜居的新港城有望屹立在黃海之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