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釣鯽魚並不是子線越長越好!甚至長子線是負擔

前天老貓和朋友一起去釣魚,因為資源比較差,目標魚為鯽魚,並且鯽魚的個體比較小,一般是1兩左右的小鯽魚,偶爾碰到2兩左右的鯽魚,但是數量很少,一天也釣不了幾條!

當天魚情一般般,小魚鬧窩嚴重,只是偶爾釣一條目標魚。這時候就縮短子線的長度,子線長度在12公分左右,用以避免小魚的鬧窩,讓餌料更容易到底。做出改變後釣獲的鯽魚明顯變多,雖然鯽魚個體小,但是釣魚不是為了魚,是為了心情而已,沒想到被朋友鄙視了!

釣魚中途,朋友過來看釣了多少魚,這時候看到老貓用的子線很短,朋友說:“這麼短的子線誘魚效果不好吧”?老貓說:“全是小魚,子線短餌料到底速度快,直達水底,減少小魚鬧窩”。沒想到朋友說:“聽別人說,長子線在水底擺動幅度大,能夠引誘魚兒吃鉤”。老貓提起魚護,問他釣了多少鯽魚,這時候他才相信,子線長了並非效果好。

闢謠:釣鯽魚並不是子線越長越好!甚至長子線是負擔

不管是釣鯽魚,還是釣其他魚類,子線的長短很重要


其實不管是釣鯽魚還是釣其他魚類,子線長短影響很大,雖然長子線有長子線的好處,但是在小魚多的時候,甚至能起到反效果,並不是越長越好,也不是越短越好,而是根據魚情選擇子線長短。

首先長子線的優點

長子線的好處有很多,特別在魚情差的時候,或者魚類警惕心強的時候,或者在小魚少的時候,都適合使用。

那麼子線具體有多長?這個無法確定,因為不知道目標魚的大小。比如:目標魚為1兩左右的小鯽魚,子線對摺長度為20公分左右,或者20公分以上,這麼長的子線為長子線,那麼長子線有哪些優點呢?

隱蔽性強、釣魚的時候為了減少魚類的警惕心,子線的顏色為透明色。因為魚鉤到鉛皮座的距離比較遠,隱蔽性比較強,所以很多釣友喜歡用長子線。

誘魚效果好、長子線拋竿入水後,餌料到達水底的速度比較慢,子線的擺動幅度比較大,誘魚效果比較好,尤其在魚情差的時候,通過子線的擺幅能夠起到引誘魚兒咬鉤的目的。

拉力值大、子線長的時候,拉力值確實大,中魚後能起到緩衝的作用,相對於短子線來說,長子線的拉力要好很多,這也是很多釣友喜歡用長子線的一個原因。

闢謠:釣鯽魚並不是子線越長越好!甚至長子線是負擔

長子線雖然優點和多,但是缺點同樣不少


隱蔽性強,誘魚效果好,拉力值大,這是長子線的優點,也是很多釣友喜歡用長子線的原因,但是子線並不是越長越好,有時候子線長 是一個負擔,長子線也有缺點。

其次長子線的缺點

長子線有利也有弊,有時候並不是越長越好,甚至子線過長還能起到反效果,除了釣不到魚外,還增加了拋竿的速度,從而深受其害。長子線的缺點很明顯,下降速度慢,容易打結,拋竿後偏離窩點等,都是它的缺點。

下降慢到位慢、由於鯽魚的個體比較小,魚鉤和餌團也比較小,重量比較輕,下降速度很慢,在小魚比較多的時候,小魚容易接口。小魚接口後,餌團到不了水底,也就釣不到目標魚

容易打結、釣小魚的子線由於比較細,柔軟性很好,拋竿入水後下降過的速度比較慢,容易打結。如果小魚比較多,小魚在水底鬧窩的時候,打結的幾率更大。另外如果主線過長,拋竿的時候也會打結。

走水的地方容易偏離窩點、野外釣魚除了要面對各種魚情,還要面對走水的干擾,子線長的時候即使輕微走水,浮漂也會隨著水流緩緩移動,造成餌料偏離窩點,從而收穫差。

闢謠:釣鯽魚並不是子線越長越好!甚至長子線是負擔

長子線小魚鬧窩嚴重

長子線的缺點很明顯,雖然它的優勢有很多,但是缺點無法忽視。釣魚的時候不是子線越長越好,也不是越短越好,而是根據魚情選擇子線長短,只能去跟著魚情的變化而變化,才能選擇合適的子線。

最後根據魚情選子線長短

即使同一個釣位,每天的魚情也不一樣,魚情的變化,子線的長短也要變化,根據魚情選擇子線的長短,最合適。

比如:魚情差、釣鯽魚的時候小魚比較少,水底有鯽魚泡,但是不怎麼吃鉤,碰到這種情況,可以子線長一點,(子線對摺長度在15-20公分左右)通過子線在水底的擺動幅度,從而誘惑鯽魚吃鉤。

比如:鯽魚大魚情差、在黑坑、或者大水面,鯽魚的個體比較大,但是由於其他原因造成魚情很差。這時候也可以增加子線的長度,(子線對摺長度在20-25公分左右)同時增加餌料的霧化程度,來誘魚吃鉤。

比如:小魚少魚情差、小魚少的時候子線可以長一點,(子線對摺長度在20公分左右)不用擔心小魚鬧窩,或者是小魚輕微鬧窩也無傷大雅,長子線不管在降落過程中,還是在水底的擺幅都能吸引魚類吃鉤。

闢謠:釣鯽魚並不是子線越長越好!甚至長子線是負擔

根據魚情選擇子線的長度

比如:鯽魚小魚情好、野釣也有魚情好的時候,尤其是釣鯽魚的時候,小鯽魚成群活動,它們進窩後會出現搶食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釣鯽魚,子線的長度不宜過長(子線對摺長度在10-15公分左右),讓餌料快速到底,達到快速釣魚的目的。

比如:魚種多、野外水域內不單單隻有鯽魚一種魚類,一些鯉魚、草魚、鯿魚夾雜其中,即使選擇目標魚是鯽魚,也要防止其他魚類吃鉤。在這種情況下,子線宜選擇不長不短,(子線對摺長度在20公分左右)即使釣獲其他大型魚類,也有一戰之力。

比如、輕微走水、在走水的時候釣魚,子線的長度不宜過長,因為子線長的時候抗水流很差,很容易被水流沖走,這時候子線的長度可以短一點(子線對摺長度在10公分左右),鬆開鉛皮太空豆釣滑鉛,從而應對水流帶來的影響。

比如:小魚過多、野外釣魚要面對來自小魚的騷擾,小魚鬧窩的時候子線短一點,讓餌料快速穿過小魚層到達水底,從而避免小魚接口,(子線對摺長度在10-15公分左右)。

闢謠:釣鯽魚並不是子線越長越好!甚至長子線是負擔

根據目標魚的大小選擇子線的長度

只有根據魚情才能選擇合適的子線,而不是單單用長還是短,其實釣鯽魚大部分還是短子線,因為鯽魚的個體小,現在的資源來說釣獲半斤以上的鯽魚很少見,一般15-20公分左右的子線完全可以應對。

老貓總結:當天朋友釣魚的時候子線的長度很長,對摺後在25公分左右,用這麼長的子線釣釣鯽魚無疑是“高射炮打蚊子”!並且小魚比較多,小白條鬧窩嚴重,子線長,加上小魚鬧窩嚴重,收穫寥寥無幾。後來縮短子線,從新調漂後,也能稀稀拉拉釣獲鯽魚。

所以無論什麼時候釣鯽魚,並不是子線越長越好,而是根據魚情來選擇子線,魚情的好差,直接關係到子線的長短。我們不能改變魚情,只能去適應魚情,只能通過改變垂釣方式,才能收穫更好。

​這是老貓對於選擇子線長短的理解,不對之處各位兄弟多多指出,老貓一一改正,希望對您有所啟發,大家覺得有用的話可以收藏,點贊,轉發瞭解更多關注《老貓愛釣魚》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