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领导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难免受自身的阅历、眼界所限而有失偏颇。

最近拜读了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收官之作——《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这本书中,他郑重地谈到上述问题,确实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领导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一、一个人是否适合当领导者,由什么决定?

稻盛和夫说,他所提拔的对象,既不是头脑清晰的人物,也不是知识丰富的秀才,而是具备优良人性的人。那样的人,多少有点愚钝,但却是既谦虚又勤奋的好人。

当然,并不是说头脑清晰、知识丰富的人不适合做领导者。只是在稻盛和夫看来,太聪明的人,往往自视甚高。而他认为领导者必须具备优良的品性,必须始终谦虚和勤奋,这是先决条件。

这让我想起金庸笔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郭靖。郭靖从小到大都比较愚笨,没有黄蓉的冰雪聪明,也没有杨康的机变过人,但最终却是他,成为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英雄。

郭靖身上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具有朴拙的心性。他生性纯良,忠义仁孝,刻苦勤奋,信守承诺,勇敢无畏,又坚韧不拔。

可以说,他的所有好运气,都是自己吸引过来的。

那在当今社会,什么样的人物,才适合当领导者呢?

稻盛和夫说:“就是那些一贯勤奋工作、不断提高自己心性的人。这样的人,即使手握权力,也不太会心生傲慢,不会堕落。”

人生的路很长,保持初心,方得始终。

那些拥有沉稳厚重人格的人,身处逆境时,坦然面对,不放弃努力,终会有转机;身处顺境时,也能保持平常心,始终谦虚勤奋,因此走得更远!


领导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二、初作领导者,没有威信怎么办?

万事开头难。

有些领导者,上位伊始,感觉没威信,说话没人听,安排事情也安排不下去。

那是员工的问题吗?

稻盛和夫认为:“是领导者的问题。不管话说得多么好听,如果说话的人不具备优秀的人格,他说的话就进不了听者的心里。比起说什么,由谁来说更为重要。如果说话人的人格不被认同,那么,无论他的话讲得多漂亮,也完全没有说服力。”

实际上,稻盛和夫自身就经历过这一阶段。通过反省,他从提高自己的人格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在工作上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坚持每天读书,另一方面坚持“正道”,坚持利他之心,后来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如今,他显然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人。

这也给所有领导者一个启示:管理中遇到问题,不要总在员工身上找问题,有时候应该把目光投向自身,磨练自己的心性,提高自己的人格,也许事半功倍。


领导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三、领导者应该一直保持什么习惯?

在稻盛和夫看来,领导者除了要一以贯之地保持谦虚和勤奋外,还应该保持自我反省和正向思维的习惯。

稻盛和夫说:“人格绝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

长长的一生中,一个人所面临的环境可能会有很大变化,那他的人格可能就会随之改变。

但是,人也可以是环境的创造者和改造者。如果一个人时常自我反省,及时对自己的思想纠偏,从而坚持自己的人格,就不会轻易被环境所改变。

稻盛和夫就一直保持着自我反省的习惯,他的自我反省,甚至达到了一种苛刻、怪异的地步。

他说,他时常会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大声责骂。严重时,甚至会抽自己耳光。

在我们看来,可能会觉得有些可笑。但从中却足以看出稻盛先生对自己的心性有着怎样的高要求,同时对自己又是多么严厉。

稻盛和夫还总结了一个公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其中,热情和能力的阈值是0~100,而思维方式的阈值是-100~+100。

由此可见,若一个人的思维是负面的,任他能力和热情再大,也不可能有好结果。

更重要的是,一个组织的好坏,往往取决于领导者的思维。因为领导者的人生观、思维方式和心中抱有的理想信念,会原模原样地决定组织和集团的存在方式。

所以,身为一个领导者,必须时时具备正向思维的能力,即使艰难沉重,也必须拉着企业这条大船,沿正确的航向前进!


领导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经营者,都要经营好我们这仅有一次的人生。我们每个人也都是领导者,小到领导自己领导一个家庭,大到领导一个企业一个国家。

而《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一书,一定会让你有所触动,甚至让你豁然开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