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中國律師:李承蔚,追求人文情懷的法律人

他,夢想成真——大學畢業後,如願通過了首屆司法考試,從此踏上了職業律師之路。

他,涉獵廣泛——除文史哲政經法外,科學、醫學、地理、民俗、美學等也旁及閱讀。

他,勤于思考——《法意人生》《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典型案例研究》《保險法律實務操作指引與風險防控》《招標投標和政府採購法律實務操作指引與風險防控》等著作受業界好評。

他,溫情似水——懂得以人文關懷去化解糾紛訴訟之戾氣。

他就是本期海華人物的主角,海華永泰(昆明)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李承蔚律師。

出彩中國律師:李承蔚,追求人文情懷的法律人

積極進取,打造專業化團隊

法律服務是系統工程,切不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也不能守株待兔,靠經驗,吃老本。

在近二十年的職業生涯中,李承蔚從未停止過思考,亦從未因取得的丁點兒成績,便沾沾自喜,裹足不前。他始終把“專業產品化、服務體系化”作為執業理念。

執業之初,李承蔚便意識到,專業化團隊的重要性,率先提出了“八大服務內容”與“八化服務模式”的系統理論。在個案中又進一步提出“八段錦”的節點流程管控措施。由此,“三八”理論創建,完成了團隊服務體系化建設。

在“專業產品化”方面,他一直秉持“小處著眼、立足大局”的觀念。以期對法律實務領域深度細分,找準一處、便紮根一處,佈局深挖,精耕細作,以取成效。

先後出版了《商品房買賣合同典型案例研究》《保險法律實務操作指引與風險防控》等實務著作。

出彩中國律師:李承蔚,追求人文情懷的法律人

尤其近兩年,李承蔚律師帶領團隊在開展公司法律實務專題的同時,深挖建設工程領域,在招標投標與政府採購的細小領域全面發力、用工之勤,如期完成實務專著《招標投標和政府採購法律實務操作指引與風險防控》。該書已由人民法院出版社,於今年9月份出版。

出彩中國律師:李承蔚,追求人文情懷的法律人

對該書,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原院長、中國民法學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商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現代法學》主編趙萬一教授如是評價,“本書的作者李承蔚律師不僅具有豐富的招投標實務實戰經驗,也具有較為深厚的理論功底,正是這種理論與實務的完美結合,鑄就了本書的重大社會價值。值得說明的是,本書不僅具有精湛的理論概括和準確的分析,更有豐富詳實的實務操作流程。對此,該書不僅對指導招投標實務的開展具有重大參考價值,也將會推動中國招投標制度理論研究走向深入帶來諸多啟迪。”

《中國招標》雜誌社社長張松偉亦如是評價,“李承蔚律師的新書《招標投標和政府採購法律實務操作指引與風險防控》:視角獨到,對招標採購實務當中很多熱點問題都進行了系統性分析,對業界十分具有指導意義,是不可多得的專業書籍。”

溫情綿柔,化訴訟之戾氣

“讀李承蔚的文字,總感覺他不太像律師,因為流淌在他字裡行間的似乎過於溫情綿柔。但讀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典型案例研究》,不禁感慨,綿柔之酒更顯醇香醉人。如昆明的四季如春,‘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在業務精專之上,他更懂得以人文關懷化解糾紛訴訟之戾氣。”朋友們如是說。

李承蔚認為,法律既然是文化,既然彰顯著人性光輝,就定然有溫度、有溫情,法律絕不是冰冷、機械的條文或規範。如是,我們在處理個案或非訴訟實務時,切不可簡單以是非對錯等簡單功利判斷,而需以個案或實務背後的公平正義作為衡平標準,便不會陷入表面的是非善惡美醜導致誤判。

律師的作用不在於個案或法律實務中,較勁輸贏,而在於個案或法律實務中充分體現法治的公平正義,彰顯法治精神為宗旨,這才是嚴格法律人所推崇的,這才是良知所弘揚的。

李承蔚認為作為律師應始終內守法治精神,精進法理,惟如此方能在執業過程中不憂不惑;同時要儘量考慮周全做好預控,兼顧平衡各方權益,從而促成交易求得皆大歡喜。

禮法相融,探尋個體幸福

“常聽得李承蔚給我們詮釋,他理解的諸子文化精神,紮根在國學的世界似乎造就了他溫文爾雅的形象,有時覺得他更像一個古代的書生。”朋友們這樣說,“而現實中的李承蔚卻踏上一條很現代的法學之路,在平時的暢聊中則經常提到‘合情合理’這樣的觀點。”

這些評價在其大作《法意人生》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該書把律師的職業生涯及社會使命放到了整個社會文化範疇來寫,體現著一個社會公民的擔當和責任。立意天地間,落墨人情事理上。

出彩中國律師:李承蔚,追求人文情懷的法律人

該書從深厚的歷史文化中慢慢梳理出現代民主政治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同時,通過現代各類法律問題,透析出的民族文化的根與魂,尤其是經濟與文化、政治與法律相互交融下獨特法治社會。

延續而下,李承蔚還在去年做了“法律文化與幸福人生”的數場專題講座。

他說,當下法律人的使命與法律服務的精妙,須從儒釋道的維度,以“法”參證文化,以文化釋證“法”。通過文化與法律的勾連,在道與德、禮與法中證成人生,化解糾紛、戾氣,探尋個體的幸福真諦。

李承蔚認為,法治是文化傳承的法治,文化是法治烙印的文化。法律從來不是橫空出世,而是自生自發的自我演進,自身就是文化的部分,而文化亦絕不是閹割法律的文化。

無論法律、文化、還是人生,無不鑲嵌於規律、規範及規勸的結構中。我們需要通過這些元素導引、規勸、教育每個個體定位人世座標,追問探索人際同構的意義與價值,體悟人與人之間的處世哲學,將法律服務植根於文化土壤,才能更精準理解法律、法理的意蘊與精神。

西南大學法學院院長張步文先生在《法意人生》的序言中如是說,即“‘在中國的土壤上’,沒準只懂得一點點容易滑向‘專制政治’的‘權術學問’,並不真正地懂政治學,尤其是現代民主政治的政治學;而只知道‘法律’,目中、腦中沒有‘政治’,不懂得近現代意義上的法律與政治的天然的、骨肉筋血一體般的聯繫,即政治是以法治為其靈魂的法治化政治,法治是以民主政治為其基本內核的民主化法治,就難以明白我們的法治建設的真問題;不理解我們的政治建設中的真問題,就不能有效推進我們的民主、法治;我們的政治、法治文明與其他的政治和法治文明的相互借鑑和溝通,相互砥礪與批判,就缺乏政治與法律兩個方面的現實機制。法科學生、法律人,還要有文史哲功底,有經濟學眼光,不然,我們仍然會搞不懂法律問題背後的歷史文化根由,仍然搞不懂法律問題背後以經濟利益為樞紐的政治、文化權益關係,以及由這些關係制約的政治體制和法律機制,就不能真正‘懂法’。”

勤于思考,做一名合格的法律人

李承蔚認為,行業的匠人標準,只是執業精神的一個向度或維度。若僅為一名匠人,停留在“術”或“技”的層面,難獲得“不畏浮雲遮望眼”或“一覽眾山小”的境界。需培育思想,時刻保持法治精神、人文精神,做一名合格的法律人,一名思考者。

出彩中國律師:李承蔚,追求人文情懷的法律人

正是在這樣觀念的驅使下,他的日常閱讀涉獵特別廣泛,除了文史哲政經法外,科學、醫學、地理、風俗、美學等樂於閱讀。

工於思考、勤於動筆,在繁忙之餘,李承蔚便將腦袋中醞釀的話題逐漸付諸筆端,固定下來。一路走來,先後形成了《法意人生》(已於2013年出版),《勿以你的技巧勝過你的品德——律師執業箴言》即將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該書主要體現了李承蔚律師的執業心得與理念。

劉桂明先生這樣推薦《勿以你的技巧勝過你的品德——律師執業箴言》:該書闡述了律師的“才”與“德”,論述了律師的“攻”與“防”,敘述了律師的“形”與“質”,概述了律師的“思”與“行”等諸多看似簡單實則深刻的問題。其實,這些問題都是與律師如何做人做事有關的淺顯道理。但是,每位律師都要真正做到並非易事。所以,本書才如此深入淺出入情入理地分析研究了這些基本原理。本書不是一部學術專著,只是一部專業隨筆,但又是一部有關律師職業倫理和專業技巧的參考用書。本書作者李承蔚律師在繁忙的辦案之餘,喜愛閱讀,熱愛思考,酷愛寫作,於是就為我們呈現了這樣一部既言之有物、也言之有趣、更言之有理的新作。

為更好詮釋、踐行其理念,李承蔚特地籌建了法自然律師團,其寓意“道”為隱,不顯,需團隊成員在法學理論、法律實務中持續上下求索“道”,領悟“道”,從而知“道”,行“道”;揉捻“人為”和“自然”巧妙結合,取法自然、效法自然、服務自然、自然賦能客戶為宗旨。

植根文化,探尋法律服務的哲理精義

此處,分享李承蔚律師特別推崇的三句古話,與諸位一起共勉。

第一,“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他認為,作為律師始終內守法治精神,精進法理,在執業過程中,還有什麼憂慮和困惑的?

第二,“攻乎異端,斯害也己”。他認為,有利益便有衝突,有立場自有偏見。於此,律師在服務過程中,更需要周全系統、兼顧平衡各方權益,而不是“水火不容、勢不兩立、你死我活”的狹隘觀念。

第三,“各從所欲、皆得所願”。他認為,最理想的法律服務,不是隻顧己方之利,罔顧他人,也不是玉石俱焚、同歸於盡,律師的作用在於促成交易,兼顧各方,事先防控,平衡各方,弘揚法治的公平正義的精義。(海華文)

編輯:趙欣、《出彩中國律師》專題策劃:秦前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