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此“計”如何才是對孩子真的好?

這幾天,刷一部幾年前的電視劇《知否》,幾天看完了七十多集。劇中出現次數非常多,不管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都會對孩子說的一句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給了我最深刻的印象。裡面的各種宅鬥、宮鬥,不管是好人還是惡人,似乎都在提著這句話,這其中以林小娘、盛家大娘子、衛小娘、小秦氏、王家老太太等諸多位母親對於子女的“計深遠”,其中有可恨,有可憐,有可嘆,更有很多值得學習借鑑的地方。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此“計”如何才是對孩子真的好?


幾乎每一位父親、母親,都是愛孩子,想要為孩子打算的,為此哪怕犧牲自己也在所不辭。人,沒有了善與惡的區分,有的只是父母與兒女的身份。

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有父母去武漢看孩子然後被感染並無意中攜帶病毒回家的、有自身感染怕孩子被感染不讓孩子來看望自己的、更有本著“我去治好更多的人,這樣我的孩子就離危險遠一點”衝在一線救治病人的醫生媽媽……

年三十我們這裡氣氛還沒有緊張起來,除夕的晚上,我們一家四口回孃家吃年夜飯(因為孩子小所以沒有回千里之外的婆家過年,後來也務必慶幸這個決定)。我爸媽經營著一家小超市,有鄰居去買東西,都沒有人戴口罩的。當時我們是戴著口罩回去的,我爸媽他們也是戴著口罩賣東西。吃年夜飯時,有個鄰居去玩,還問這次的疫情是真的還是假的……

我爸媽就說有怎麼可能假的!一個鄰居住的小區出現確診患者,他們的小區就被隔了,本來他們一家人也是要回老人家吃年夜飯的,這下回不來了。當時說這個事的時候,雖然覺得形勢嚴峻,但是我勸我爸媽初一不要出去拜年了、超市不要繼續營業了,他們還是堅持要去拜年,超市也要照開。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此“計”如何才是對孩子真的好?


然後初一,情況就一下子變得嚴峻起來了。家裡打來電話,說是超市已經關門了,然後拜年、走親戚也都取消了。到了晚上,我爸媽就說讓我們回家趕緊拿點吃的。家裡其實吃的喝的都囤下來不少,過年又準備了一些,除夕夜回家時我媽還給放了不少吃的,就是菜不多。

我爸媽說趕緊回來拿一些吧,看這情況後面萬一封路呢,到時候想回來拿也拿不了了。我爸媽就惦記我們缺吃少喝。後來還是我老公開車回去了一趟,主要拿了一些蔬菜回來。後來,果然他們那裡就封了。

其實,我們這邊情況還好。我更擔心我爸媽那裡,他們那裡人員流動頻繁,隔離小區裡面很多人家的老人或者親戚都在我爸媽那邊住著呢。這萬一有人跟確診的人有了密切接觸,又剛好去我爸媽那小超市去買東西,想想都覺得可怕。因為,真的只有幾里地的距離。

我不是沒有想過,讓他們直接到我家來的。但是一是他們嫌我家小,來擠得慌(這也是實情),而更主要的一條是,我爺爺常年臥床身邊離不開人伺候,一日三餐、更換紙尿褲都離不了人的,我媽又不可能把我爸一個人留在那。

所以,只能每天打個電話給他們,好在現在一切平安。我最怕他們不把這事當回事,有我妹在他們身邊,我們倆反覆叮囑,我爸媽自身也很當回事,家裡消毒、防護做的挺好的,也算是一個心理安慰。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此“計”如何才是對孩子真的好?


最近這幾天,我爸媽會問我家裡缺什麼,讓我們儘量不要出門,如果實在沒有東西吃,我爸還考慮來給我們送一些吃的。除了缺蔬菜,其他東西倒是充足的,我就跟我爸說不要出門。現在全網都是有關疫情的新聞和消息。的確家裡蹲才是最安全的。

年底給我爸媽的年年禮是一個紅包,結果我爸媽又給倆孩子一人一個大紅包,把錢加倍還了回來。他們覺得我們經濟緊張,又兩個孩子,所以總是替我們著想。這就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天下的父母大概都是一個樣的,只是方式不同而已。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好,也都願意竭盡所能為孩子計之深遠,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方式都準確,都適合孩子。

我有個姑姑,就是小時候被寵著卻無一技之長,長大了嫁人不久後就因為一點事跑回了孃家,然後孃家張羅著去法院離了婚,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離婚是一件很“轟動”和“丟人”的事,孃家能做到這份上足以見得有多疼愛她。後來,再婚。依舊沒有逃脫不幸,遭受家庭暴力近乎四十年,孃家不知幫著填了多少坑,沒用。就連現在,還要八十多歲的老父親時不時貼補她,而她所有的孝順都是口頭上,走嘴不走心那種。也不能說她不孝順,只是被養成了這個樣子而已。

其實,也不能完全怨父母。父母的出發點都是好的,只能說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就如我,知道父母愛我,但同時在教育方面也有很多“詬病”。而當我自己做了母親之後,更加發現很多東西是自己想要改變卻又無力改變的,很無奈。

我們都想做那個最好的父母,總想為孩子計深遠,但很多時候,我們自己就是阻礙了孩子的人。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此“計”如何才是對孩子真的好?

此“計”如何才是對孩子真的好?

不是強加,不是把自己認為好的強加給孩子,把認為孩子會需要的強行“塞”給孩子,並要求孩子滿心歡喜去接受。

而是應該,多聽聽孩子的心聲、孩子的需求。

親子溝通的模式不應該是我說你聽,而應該是你說我聽。

父母對孩子的掌控力不要那麼強悍霸道,不要是高高在上的姿態。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此“計”如何才是對孩子真的好?


當你想要以最合適的姿態面對孩子的時候,多想想自己小時候最想自己的父母怎樣的對待自己……我覺得這種方式是最有效的。

因為我們是孩子的父母,同時我們也是父母的孩子。我們身上就不可避免的“繼承”到原生家庭裡的好的、不好的“基因”,也同時極大可能的再用到孩子的身上。

所以從自我回憶、反思就很重要。

對孩子的好,就是從改變不好的自己做起。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此“計”如何才是對孩子真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