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要有長期主義,科技企業應該練好內功

4月15日晚,i黑馬&雲啟資本聯合主辦的第三場“新基建”產業獨角獸在線沙龍正式舉行。

圓桌對話環節,PingCAP聯合創始人&CEO劉奇、智齒科技聯合創始人&CEO徐懿、Zilliz創始人&CEO 星爵、騫雲科技創始人&CEO方禮等圍繞《“新基建”進入雲時代,數據為王》進行討論,i黑馬主編韋龑是該圓桌對話的主持人。針對“新基建”將給科技創業公司帶來哪些新機會,大家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以下是圓桌論壇內容整理,經i黑馬編輯。

韋龑:請各位創始人簡單介紹一下各自的企業。

劉奇:PingCAP 是一家開源的新型分佈式數據庫公司,通過開源式基礎軟件為客戶提供數據庫集群和雲數據庫解決方案。

目前,PingCAP 已覆蓋互聯網、遊戲、銀行、保險、證券、航空、製造業、電信、新零售、政府等多個行業,包括美國、歐洲、日本、東南亞等海外用戶。

徐懿:智齒科技是一家為企業客戶提供全套智能客服解決方案的企業。智齒科技將自然語言理解、機器學習及大數據技術進行有效整合,幫企業解決營銷、客戶接待、客戶轉化、售後服務等問題。

目前,我們擁有的企業用戶註冊量超過20萬家,付費用戶1萬家,中國電信、滴滴出行、汽車之家、鏈家、每日優鮮、華為、海信、美的等在內的行業標杆企業都是智齒的客戶,主要覆蓋金融、教育培訓、電商、企業服務、生活服務、遊戲娛樂等領域。

星爵:Zilliz以重新定義數據科學( Reinvent Data Science )為願景,專注於研發利用新一代異構計算技術的開源數據科學軟件。Zilliz的目標是幫助用戶從容應對新的數據挑戰:針對海量圖片、視頻、聲音、文本等非結構數據的價值發現;5G/IoT時代快速增長的時空大數據分析處理。

去年10月開源的Milvus高性能向量搜索引擎,專為深度學習類應用而設計,在開源AI社區中獲得了不錯的口碑。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00家組織和機構採用了Milvus向量搜索引擎,場景涵蓋深度學習三大領域(機器視覺,聲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以及傳統向量計算場景(藥物化學分子結構分析)。

方禮:騫雲科技是一家雲管理軟件及服務提供商,通過我們的雲管理平臺,幫助企業統一管理雲數據中心各項基礎設施,提高雲資源使用效率,打造 IT 資源管理閉環,進而推動其實現數字化轉型。目前,我們已服務超過 100 家金融、政府、能源、醫療、高端製造、互聯網等各行業客戶。

“新基建”有助加速全球化市場佔有率

韋龑:各位如何理解“新基建”,“新基建”對你們各自企業所在的行業機會是什麼?

劉奇:過去中國都是借鑑國外技術、產品和模式,而“新基建”下,如果中國要領先世界,需要在技術上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一旦基礎設施建起來,中國的技術能力,以及滿足“新基建”的各種科技需求就會徹底領先全球。在經濟轉型、技術驅動等的拉動下,中國科技企業的技術、產品也會全球領先。“新基建”對中國科技企業而言,是把中國的技術、產品推向全球市場的最大基礎。

中國科技企業如何抓住這波機會呢?第一,敢想;第二,敢做;第三,基於“新基建”各種應用場景和需求,企業要不斷打磨產品,滿足客戶的需求,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

星爵:什麼是世界領先的技術,就是大規模佔領全球市場的技術。過去,美國的計算機技術、電子信息技術、信息化技術、數字化技術引領全球,佔領了很大的市場。

我很認同劉奇的說法,“新基建”的機會在於,促使中國的科技企業更好地瞭解和掌握市場的需求,讓自己的技術、產品做得更好,打到全球市場裡,並引領全球。

徐懿:中國經濟增長靠消費,而消費的增長是每個企業把技術、科技做好,生產出好的產品,才能拉動中國消費,才能拉動中國經濟的增長。

國家在提倡供給側改革,需要靠科技、技術、管理來提升中國的供需兩端的轉型升級。“新基建”就是通過科技、管理優化解決中國社會、企業等各種問題,讓企業節省成本,同時提高企業運行效率,讓企業更好地活下來,服務社會。

其次,我們這些科技公司都是在做管理的事情。管理要靠管理工具落地,這都離不開科技。科技和管理是“新基建”的基礎,只要企業把這些基礎設施做好,就可以讓更多企業把技術轉化成好的產品,拉動消費,推動經濟發展。

方禮:“新基建”不單單是為了疫情加大投資的短期行為,而是關係到國家未來若干年的發展重點。中國人均GDP已達1萬多美元,如何邁過中等收入國家陷阱,不斷提升產業的附加值是關鍵。這時就需要通過技術實現產業升級,提高效率,從而讓人均GDP再次翻倍,正式邁入發達國家的行列。

“新基建”的提出,正是這個產業升級的催化劑,可以幫助中國邁過中等收入國家陷阱,帶動產業進行持續的發展。國內企業隨著“新基建”的投資推動,將更加重視科技,重視信息化,更加重視各方面的管理效率,其中也包括IT資源的管理效率。這也是我們公司的核心定位所在。

“新基建”要有長期主義,科技企業應該練好內功

韋龑:“新基建”給各位的企業帶來什麼真正的實惠?是訂單的增加還是利好的政策?

劉奇:短期內是看不到太大的實惠,但隨著“新基建”的資金流入到客戶端,客戶再投入後,才能看到一些結果,這時候才能看到實惠。

星爵:“新基建”有一個實時的抓手,就是5G。我們看到5G可以真正把所有維度的數據用立體的方式打通,無論是傳統金融數據,還是互聯網數據、移動手機數據,或者其他海量的非結構化數據,例如圖片、視頻、語音等,都可以從立體多維度的視角,保證數據的實時性,也可以進行數據打通,這裡面蘊含大量的應用場景,對我來講是一個不錯的機會,會促使我們有很多技術、產品落地。

方禮:我認為這不是短期的事情,是需要持續一段時間的。就像產業升級也不是突然間發生的,是持續一段時間的積累才會有質的改變。而“新基建”這件事一定會發生,只不過不是現在,現在看的不是太清晰,需要持續投入一段時間才能看得明白。

我們要抓住這個機會,最好是前期要做好準備,做一定的投入。針對“新基建”對我們公司的影響,我有幾點看法:

第一,過去幾年,我們服務過很多行業類型的客戶,比如軌道交通類客戶都屬於“新基建”,他們的信息化、數字化發展很需求IT來支撐,未來國家在“新基建”的浪潮下,會發展軌道交通,需要很強的數字化IT支撐,需要雲管理平臺,對我們來說就有大量的機會。

第二,隨著5G的發展,未來5G和SD-WAN會融合在一起,把傳統數據中心變成分佈式,更靠近使用方,更靠近邊緣計算。而從企業IT管理角度來看,企業需要一個去中心化的雲管理平臺,能夠更容易管理好其IT資源,這都給我們雲管理平臺帶來很多的機會。

第三,“新基建”的建設,國家需要大量的高科技公司參與進來,這些高科技公司本身也會是雲資源和服務的重度用戶。他們的發展也會帶動整個雲計算行業的發展,加快雲管理的發展。

徐懿:

對企業來說,我認為短期內要關注資金的流向,34萬億怎麼投下去的,要麼通過政府立項,要麼通過銀行項目,或者通過國企、央企傳導,一步步往下走。如果要落地,會出來很多新項目、新機會,這時候就看我們這類創業公司如何參與進去。

我們認為政府、銀行、國企、央企等,過去有很多固定的供應商,像智齒這類創業公司很難進入它們的供應商體系裡。“新基建”的驅動下,會給更多創業公司帶來新的機會,我們也會參與其中,可以通過渠道或者生態合作等形式,與這些企業進行合作。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你的公司有好技術、好產品,還有很多最佳實踐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