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有多少球員的天賦被“75三傑”的聯合統治所埋沒

對於斯諾克球迷來說,“75三傑”是斯諾克球壇的標誌性人物,他們代表了整整一個時代(或許是兩個時代),羅尼-奧沙利文、約翰-希金斯、馬克-威廉姆斯,火箭、巫師、金左手,象徵各自球風的江湖名號承載著無數斯諾克球迷的(青春)記憶,在時間跨入21世紀第三個十年之後,我們終於不得不開始感嘆歲月的殘酷,不得不慢慢追憶過去的經典——“75三傑”終將離我們遠去。

然而我們在迫切渴望用某種形式送別“75三傑”時,卻始終忘了同時代被他們全面壓制的大批“青年才俊”,根據“二八定律”,成功者永遠只是少數,當他們三人足夠偉大、優秀的同時,必定有一部分人被他們的光芒所掩蓋,而那些被埋沒的“青年才俊”或許本來應該可以獲得更高的成就。

下面進行深度剖析,什麼叫“聯合統治”,什麼球員能被稱為“青年才俊”,“75三傑”的聯合統治時代究竟埋沒了多少青年才俊,這之間到底有沒有關聯,且聽分析。

深度剖析:有多少球員的天賦被“75三傑”的聯合統治所埋沒

什麼叫做“聯合統治”?

眾所周知,斯蒂夫-戴維斯統治了20世紀80年代,斯蒂芬-亨德利統治了20世紀90年代,那麼誰統治了21世紀00年代?沒錯,是“75三傑”!在這個十年中,他們合力拿下了其中七屆世錦賽,在這個十年中,他們合力拿下了75站排名賽中的其中34站冠軍,超過45%的排名賽冠軍被75三傑擼走,這就是“聯合統治”的概念。

我們再來從“三大賽”的角度進一步證實這種說法,如下表所示,從1996年~2010年這15年期間,75三傑在世錦賽中至少有1人殺進決賽的情況有9次,其中8次奪冠;英錦賽有10次這樣的情況,其中8次奪冠;大師賽有12次這樣的情況,其中7次奪冠。75三傑在世錦賽、英錦賽、大師賽的奪冠率分別為53%、53%、47%,也就是說這15年間75三傑在“三大賽”的奪冠率高達51%,而決賽參與率則高達69%。

這就是所謂的“聯合統治”,在一定時期內,排名賽的奪冠率在45%左右,三大賽的奪冠率在51%左右,決賽參與率在69%左右。

大致意思是10場比賽,7場比賽決賽有75三傑的身影,其中5場75三傑奪冠。

深度剖析:有多少球員的天賦被“75三傑”的聯合統治所埋沒

1996~2010年“三大賽”冠亞軍情況

深度剖析:有多少球員的天賦被“75三傑”的聯合統治所埋沒

1996~2010年75三傑“三大賽”參賽情況

什麼球員能被稱為“青年才俊”?

1、何為“青年才俊”?

其實根據上表的統計,細緻的朋友大致能夠觀察出哪幾位球員比較“悲劇”,比如肯-達赫迪,他在1996年~2010年之間殺入過3次世錦賽決賽、2次英錦賽決賽、2次大師賽決賽,然而只在1997年拿到世錦賽冠軍,剩餘6次全部屈居亞軍,而這6次中有5次輸給了75三傑,因此我們認為

技術全面、出眾但遭到75三傑壓制的球員是這個時代的犧牲品,這些犧牲品就是所謂的“青年才俊”。

但需要注意的是,肯-達赫迪並不屬於這一類球員,因為達赫迪應該和亨德利處於同一個時代,因此在上述定義中應該再加一個“同時代背景下”的附加條件,總結來說,第一,技術全面、出眾(高世界排名、頻繁殺入決賽);第二,年齡與75三傑相仿(1973年~1977年),符合這兩個特點的球員我們認為是75三傑時期的“青年才俊”。這樣看來達赫迪或許是亨德利時代的犧牲品。

深度剖析:有多少球員的天賦被“75三傑”的聯合統治所埋沒

2、多少“青年才俊”?

根據上述特點,我們從眾多職業球員中找出4位球員,他們是喬-佩裡、斯圖亞特-賓漢姆、格雷姆-多特和馬修-史蒂文斯。其中賓漢姆自然不必多說,大器晚成、返老還童的代表人物,35歲之後開啟狂飆模式,多特手握世錦賽冠軍+8個排名賽亞軍,史蒂文斯手握英錦賽冠軍+7個排名賽亞軍,而佩裡以46歲的高齡依然穩定在Top16附近足以說明其實力並非泛泛之輩,他們的破百數據都位列歷史前30位,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他們都不應該是“陪跑”球員,他們本應該在斯諾克歷史上擁有屬於自己的一段。

深度剖析:有多少球員的天賦被“75三傑”的聯合統治所埋沒

75三傑時期的“青年才俊”

深度剖析:有多少球員的天賦被“75三傑”的聯合統治所埋沒

冠亞軍走勢

當然,賓漢姆如今已經完全證明自己,但是在75三傑巔峰時期(約1998年~2010年),賓漢姆絕對屬於三流球員,因此將其納入討論的範圍。根據這4位球員的“冠亞軍走勢”分析,我們將其分為兩類球員,佩裡和賓漢姆屬於一類,他們在75三傑巔峰時期基本上毫無建樹,直到75三傑稍微有所下滑之後,在2011年開始才有所斬獲

,其中佩裡在2014年~2018年之間幾乎每年能夠殺入排名賽決賽,但僅僅拿下一個冠軍,而賓漢姆則在2011年開始幾乎每年有大賽冠軍入賬,同時完成世錦賽、大師賽和冠中冠的成就,這是典型的被75三傑埋沒的例子。

通過賓漢姆的世界排名走勢可以看出,賓漢姆在75三傑巔峰期的世界排名最高才只有第21位,在2005年左右有強勁的上升勢頭,但在2010年之前在排名賽中面對75三傑的戰績僅為2勝7負,除了被75三傑壓制,很多時候其實連和75三傑交手的機會都沒有,只是整個斯諾克球壇由於75三傑的強勢而擠佔了二流球員的空間,因此賓漢姆當時不得不在“三流”的位置徘徊。

深度剖析:有多少球員的天賦被“75三傑”的聯合統治所埋沒

賓漢姆世界排名走勢

另一類球員是多特和史蒂文斯,他們在75三傑巔峰時期試圖與之分庭抗禮,但最終還是被無情碾壓。我們可以從上面的“冠亞軍走勢圖”中看出,多特在整個00年代多次殺入排名賽決賽,但最終在這段時期只拿到2冠4亞(含1999年的亞軍),其中2001年英國公開賽決賽6-9負於希金斯,2004年世錦賽決賽8-18慘敗奧沙利文,2010年之前與75三傑的總戰績為8勝33負,呈一邊倒局勢;史蒂文斯的情況如出一轍,與多特相比更加悲慘,威爾士龍從1998年開始到2008年總共7次殺入排名賽決賽,只有2003年一次問鼎英錦賽冠軍,剩餘6次亞軍中的4次敗給了75三傑,對威爾士龍來講,75三傑簡直是噩夢般的存在。

通過史蒂文斯的世界排名走勢可以看出,和賓漢姆截然相反的是,史蒂文斯在75三傑巔峰期的世界排名是相當高的,最高到過第4位,但拋開主觀因素不談,75三傑對於史蒂文斯、多特等球員確實形成了不小的壓制,尤其在半決賽、決賽等關鍵場次中,75三傑的表現更具統治力。這就是為什麼多特和史蒂文斯在75三傑巔峰時期的世界排名非常高,但冠軍卻沒有撈到幾個的原因所在。

深度剖析:有多少球員的天賦被“75三傑”的聯合統治所埋沒

史蒂文斯世界排名走勢

兩者存在因果關係,未來仍是類似格局

綜上所述,奧沙利文、希金斯、威廉姆斯(75三傑)在21世紀00年代形成“聯合統治”的斯諾克格局,在這期間,有不下於4位球員的天賦被這三人埋沒,其中佩裡和賓漢姆完全被75三傑擠佔了生存空間,在這段時期內他們一無所獲,直到2011年之後75三傑並不那麼強勢之際,兩人才見縫插針獲得些許成就;而多特和史蒂文斯雖然在這段時期內多次殺入半決賽、決賽,但75三傑始終是擋在他們面前的高牆。

因此75三傑的“強勢”和這幾位球員的“沒落”是存在因果關係的,75三傑的“聯合統治”確實埋沒了不少當時的青年才俊,這不是個別球員心理素質差的問題,這是共性的、普遍的問題,而當初這些球員放在如今的時代,依然具備很強的競爭力,尤其佩裡和賓漢姆(如果可以,還有李和亨特)。

雖然這種現象側面體現出90後的斷檔問題,但斯諾克未來仍是類似格局,沒有一家獨大,只有“聯合統治”,不少球員將被一兩位、兩三位球員的統治所埋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