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三傑”,為何又被人喻為“龍”“虎”“狗”?

1900年冬,袁世凱署理山東巡撫時,邀請德國駐膠州總督到濟南閱操。該總督看到袁世凱所練新軍確比舊軍操練水平高,當場讚揚主持操練的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為“北洋三傑”。但是,這“三傑”還名有一個外號,您知道是什麼嗎?

袁世凱主政北洋政府期間,將他手下的三位愛將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分別列為福將、重將和主將。由於這個三個將領的性格各不相同,時人稱其為北洋“龍、虎、狗”。

“北洋三傑”,為何又被人喻為“龍”“虎”“狗”?

王士珍(左)、段祺瑞(中)和馮國璋(右)並稱為“北洋三傑”

王士珍:神龍見首不見尾

“北洋三傑”中,王士珍位列第一,號稱“北洋之龍”,卻處事低調,不為眾人所熟知。那麼,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

王士珍是河北正定人,早年從軍,曽赴朝對日作戰。袁世凱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時,急需各方面人才,經人推薦,召來王士珍,委以重任。

王士珍為人穩重,做事心細,很受袁世凱的器重。凡是朝廷重臣或皇親國戚來參觀新軍訓練,袁世凱都讓王士珍擔任總指揮。有一次,慈禧太后召見王士珍,當眾稱讚他:“我要是有個像你一樣的兒子,該有多好啊!”還特意封王士珍的母親為“誥命一品夫人”。

此後,袁世凱對王士珍更加信任。一遇大事,先詢問王士珍的意見。每次重大文稿發佈前,他也先讓王士珍過目。因此,很多人稱其為“龍目”,也就是說王士珍就是袁世凱的“眼睛”。有人告訴袁世凱,袁世凱笑著說:“王士珍就是北洋軍中第一軍事人才。”

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相繼過世後,袁世凱被攝政王載灃免職,回鄉養病,時任江北提督的王士珍多次申請開缺以避嫌;武昌起義後,袁世凱再次得到清廷的重用,出任內閣總理大臣,王士珍出任陸軍大臣。

袁世凱逼清帝退位後,王士珍表示忠於朝廷,辭官回鄉;袁世凱當上民國大總統後,隨著段祺瑞和馮國璋的勢力逐漸強大,他邀請王士珍出山,調解北洋軍閥的內部矛盾。袁世凱去世後,王士珍還一度出任民國總理,但依然保持低調,充當和事佬的角色。

“北洋三傑”,為何又被人喻為“龍”“虎”“狗”?

王士珍

王士珍晚年出任北京道德學社社長,號召大家以和為貴。他還兩次組織治安維持會,使北京城免遭戰爭的災難,並多次組織慈善活動。在北洋軍閥混戰期間,這種嚮往和平的呼聲和愛國愛民之舉顯得尤為可貴。

段祺瑞:虎威大發,三造共和

如果說“北洋之龍”王士珍是潛龍在淵,相時而動。那麼,“北洋之虎”段祺瑞就是猛虎下山,吼聲震天。

段祺瑞是安徽合肥人,皖系軍閥首領,有“三造共和”的美譽。

“北洋三傑”,為何又被人喻為“龍”“虎”“狗”?

一身戎裝的段祺瑞

武昌起義後,袁世凱出山,擔任內閣總理大臣,並任命段祺瑞為第一軍統領兼湖廣總督,指揮北洋軍討伐革命軍。

段祺瑞早年留學德國,深受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的影響。於是,他在湖北前線一邊指揮作戰,應付差事;一邊聯合北洋46名高級將領,聯名發電要求清廷降旨退位,宣告天下,確立共和政體。否則,他將率全體將士進京,陳說厲害。

重壓之下,隆裕太后於1912年2月12日代溥儀頒佈《退位詔書》,宣告清王朝的滅亡和兩千多年封建制度的結束。同年3月10日,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任命段祺瑞為陸軍總長。

這就是段祺瑞“一造共和”之功。

有一天,袁世凱召見段祺瑞,試問他對自己稱帝的看法。段祺瑞當即勸他說:“我不忍心看到總統淪為歷史的罪人,希望您儘早打消這個念頭。”袁世凱聽了很不高興,便下令免了段祺瑞的官職。

後來,袁世凱倒行逆施,推翻共和,復辟稱帝。不久,蔡鍔和唐繼堯在雲南宣佈起義,發動護國戰爭,討伐袁世凱。北洋軍隊前線受挫,南方各省紛紛宣佈獨立,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只當了83天的皇帝就草草收場。情急之下,他重新任命段祺瑞為陸軍總長收拾殘局,結果無濟於事,最後抑鬱而終。

袁世凱死後,在段祺瑞的支持下,黎元洪繼任民國大總統。段祺瑞則出任國務總理,掌握軍政大權。通過這番操作,段祺瑞既平息了南方革命黨的反對聲音,又恢復了國會和《臨時約法》。

因此,他成為“再造共和”的最大功臣。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段祺瑞力主加入協約國,對德宣戰。而黎元洪表示反對,拒絕在對德宣戰的文件上蓋章。後來,段祺瑞私自向日本借款一事被曝光,黎元洪趁機撤銷了他的總理職務,段祺瑞認為黎元洪濫用職權,憤然離京,回到天津策劃武裝倒黎的軍事行動。

無奈之下,黎元洪請“辯帥”張勳來京調解“府院之爭”。沒想到,張勳心裡卻打著自己的小算盤,那就是復辟帝制。

張勳率辮子軍進京後,逼迫黎元洪解散國會,然後擁立溥儀稱帝,史稱“張勳復辟”。得知這一消息後,段祺瑞立即以討逆軍總司令的名義,誓師討伐張勳。張勳不堪一擊,兵敗逃亡,12天的復辟鬧劇就此結束。

段祺瑞討逆有功,博得“三造共和”的美名。

馮國璋:是“狗”還是“豹”,有兩種說法

“北洋三傑”都是袁世凱手下的得力干將。其中,王士珍是“北洋之龍”,段祺瑞是“北洋之虎”,而到了馮國璋這裡卻變成了“北洋之狗”,顯得格格不入,這是為什麼呢?原來他最早的稱號是“北洋之豹”。

“北洋三傑”,為何又被人喻為“龍”“虎”“狗”?

馮國璋的戎裝照

馮國璋是河北河間人,自幼聰穎,喜歡讀書,名列前茅,後因家貧投筆從戎。由於他在軍隊中表現優異,被推薦到北洋武備學堂學習步兵科。求學期間,他利用放假時間,回鄉參加科舉考試,還考中了秀才。

袁世凱在小站練兵時,急需軍事教官,聽說馮國璋是個文武全才,便將其招至麾下。

馮國璋訓練新軍,要求動作規範、整齊劃一。當德國駐膠州總督受邀觀看新軍操練時,馮國璋在臺下向全體官兵大聲發號施令:一舉足則萬足齊發,一舉槍則萬槍同聲,行若奔濤,立如直木。德國駐膠州總督聽後連連稱讚,袁世凱倍感欣慰。

講到這裡,大家不禁要問:原本是“北洋之豹”的馮國璋究竟為何被人戲稱為“北洋之狗”呢?這是因為他太聽袁世凱的話了,像狗一樣忠誠。

武昌起義爆發後,清政府派陸軍大臣蔭昌率北洋軍赴武漢鎮壓革命,並命令馮國璋配合行動,率軍增援。蔭昌是馮國璋當年上武備學堂時的校長,馮國璋卻全然不聽他的指揮,而是忠實地執行袁世凱的密令。

要知道,那時的袁世凱已經被清廷棄用長達兩年之久,常年隱居鄉下,可馮國璋一直和袁世凱暗通款曲。當袁世凱授意他“慢慢走,等等看”六字秘訣時,馮國璋依計行事,故意消極應戰。清廷只好請袁世凱出山,執掌軍政大權。

後來,馮國璋平定禁衛軍風波,使袁世凱順利逼清帝退位,如願當上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於是,袁世凱任命他為直隸省都督。

二次革命爆發後,馮國璋奉命率北洋軍攻陷南京,袁世凱又任命他為江蘇都督。一年後,袁世凱將自己的家庭教師周砥嫁給馮國璋為妻,馮國璋為了報恩,多次通電支持袁世凱解散國會,廢除臨時約法,改內閣製為總統制。

當有傳言說袁世凱要復辟帝制時,馮國璋十分驚訝,馬上進京詢問袁世凱。袁世凱揚言:“如果國人逼我當皇帝,我就去英國當寓公。”馮國璋心中的石頭才落了地,放心地返回南京。

沒想到的是,他前腳剛走,袁世凱後腳就籌備登基稱帝。至此,馮國璋還是將信將疑,便向反對帝制的總統府機要局局長張一磨求證消息是否屬實,得到的答覆是“事出有因”。

一直以來對袁世凱唯命是從的馮國璋這才意識到:自己被袁世凱騙了。此後,袁世凱任命他為參謀總長,企圖軟禁他,可馮國璋以生病為由拒不進京就職。

袁世凱稱帝后,護國戰爭爆發,討袁運動很快席捲全國。馮國璋不再裝病了,宣佈反對帝制,徹底與袁世凱決裂,他也因此成為北洋軍閥中反對洪憲皇帝的第一中心人物。

“三傑”也好,“龍、虎、狗”也罷,三人在北洋時代確實以自己的才能一時縱橫軍界政壇,為世人所服。只不過,均缺治世之能,縱有家國情懷,也只能在亂世中浮沉,離大政治家還相差甚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