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认识这个河北人?罗庄村发生的,真人真事

谁认识这个河北人?罗庄村发生的,真人真事

每天给自己测量血压,相信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更别说走街串户为村民免费测量血压了。然而,井陉县微水镇罗庄村75岁的刘和尚老人做到了。


13年来,他每年为村民测量血压4000余人次,用坏了5个血压计、背坏了4个背包,至今仍行走在测量血压的路上。“做这些事,我高兴。趁我还干得动,有一点光,就多发一点热。”刘和尚老人乐呵呵地说道。

医生的话让他萌生为村民测血压的想法

4月14日,几经周折,我们找到了正在为村民测量血压的刘和尚。“高压160,低压90,血压还是偏高,一定要按时吃药啊。”嘱咐完“患者”康长锁后,刘和尚才转身接受采访。

谁认识这个河北人?罗庄村发生的,真人真事

■刘和尚为同村老人测量血压。

说起为村民测量血压的初衷,善谈的刘和尚打开了话匣子。“2007年,我觉得头晕,就去找村里大夫。”刘和尚回忆道,当时大夫立刻给他量了血压,结果显示血压偏高。

在与医生的聊天中,刘和尚得知,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发病率非常高,并且很多老年人因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病而错过最佳的控制和治疗时期。


“孙子小的时候,我照看他。他上学了,我就有时间了。”刘和尚说,自己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送完孙子上学,心里觉得空落落的,总想找点事做。


恰巧,刘和尚听到了医生的这番话,萌发了帮村民义务测量血压的念头。在那位医生的帮助下,刘和尚很快学会了测量血压。之后,他自己买了血压计和听诊器,开始为村民免费测量血压。

村民从说风凉话到竖大拇指


“老刘三天两头过来给我量血压。”72岁的康长锁说,他由于前几年患病,导致行走不便,所以,刘和尚每次都是“上门服务”。


“如果不是老刘,我都不知道自己血压高。”正在康长锁家串门的陈秀文插话说,大概两年前,刘和尚要给她量血压,自己还不太乐意。没想到,测量结果让她大吃一惊,“当时高压150多。”70岁的陈秀文说,在刘和尚的建议下,她至今一直服用降压药。“他说,不吃饭也得吃药。”陈秀文笑着说。


其实,像陈秀文这样的村民并不少,康润元、康柱兵等如今已过古稀之年,大概十年前,刘和尚给他们测量血压时,高压达到了180左右,而且两人都没有症状。“这种最可怕了。”刘和尚说,幸亏发现得早,他们至今一直按时吃药,控制得还不错。


如今,提起刘和尚,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然而,测量血压之初,刘和尚的举动引来的却是不解和非议:“你个大老粗,量什么血压”“每天东门走、西门串,不务正业”“大家快看老刘,背个洋书包过来了”……


现在,老刘听到最多的是:“老刘,好几天没见你了,先过来帮我测个血压吧。”“全靠你了,不然还不知道自己血压不正常。”“不是人家老刘发现我血压高后及早进行了控制,我活不了这么大年纪。”……


无论风凉话还是赞扬,刘和尚全不在意,他仍一如既往地走街串巷,为村民特别是孤寡老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测量血压,有时候甚至自己出钱帮他们买药。


谁认识这个河北人?罗庄村发生的,真人真事


■多年以来用坏的血压计。

每天上午8时许准时走出家门

记者注意到,刘和尚背包里最显眼的是两样东西:一个绿色的盒子、一个容量800毫升的保温杯。盒子是用来放血压计和听诊器的,5年过去了,盒子已经“不堪重负”,如果不是用6条胶带粘着,早散架了。“我喝完水了,走到谁家就倒一杯。”刘和尚笑着说。记者拎了一下这个背包,差不多有5公斤重。


这位今年75岁的老人,13年来每天单肩背着背包,略微佝偻着身子,行走在村里或宽敞平坦、或坎坷不平的村路上。刘和尚随身携带的计步器上显示,当天上午11时许,他已经走了将近5000步。“今天走得少,我每天都要走1万多步。”刘和尚说。


他告诉记者,每天上午8时许,他准时走出家门,去为村民测量血压。吃完午饭,略作休息,便又背着包出发了。晚上9时左右睡觉前,自己都要想想,当天去了村里哪一片,第二天要去哪个方向。不过,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有时候一大早,刘和尚就会接到三四个电话,请他去测量血压。只要不是遇到大雨天或大雪天,刘和尚都不会耽误这项“工作”。


记者了解到,罗庄村共有不到3200人,而据不完全统计,刘和尚每年至少要测量血压4000余人次,受到了乡亲的一致称赞。


自购书籍向村民宣传健康知识


其实,这些年来,刘和尚不只是给乡亲们量血压,更重要的是,量完了还要“啰唆”几句,有时叮嘱按时吃药,但说得更多的是养生防病、合理膳食之类的内容。


“如果想健康,就是12个字: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听到刘和尚这些话,大家是不是以为他肯定上过很多年的学?其实不然。他告诉记者,自己基本算是文盲。那么,这些知识从哪里得来的呢?答案是:自学。“我认识一些字,但是不会写。”刘和尚说,遇到实在不认识的字就问别人。


经过13年的“实践”,刘和尚发现,大多数村民在饮食等方面仍然存在多油多盐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他购买了《食物是最好的医药》《健康人手册》《新概念营养治病》等许多书籍。在为村民测量完血压后,他便会向大家传播健康知识。


为了让村民“迈开腿”,刘和尚花2000多元购买材料,制作了十多个大小不一的陀螺,有的直径10厘米左右,有的达30厘米左右。陀螺有了,刘和尚又让朋友为他制作抽陀螺用的皮鞭。“你看,这些都是。”指着满满两大袋子的木棍,刘和尚说,等有了时间,他再找些皮条固定在木棍上,一批新的皮鞭就能出炉。


正月十九是罗庄村的庙会,当天,刘和尚骑着电动三轮车,拉上陀螺、皮鞭、健身钢鞭,去村南的泰和园广场,无偿供大家玩耍。尤其是在春节期间,打陀螺和甩钢鞭的人成群结队,刘和尚每天要修理打陀螺用坏的鞭子几十把,但他从无怨言。


谁认识这个河北人?罗庄村发生的,真人真事

■测量血压后,告别一家,走向下一家。


去年被评为井陉县“最美家庭”


刘和尚能坚持13年如一日义务为村民量血压,离不开儿子、儿媳的支持。“只要老父亲喜欢、开心,我们就大力支持,要钱给钱,要人出人。”儿子刘庆祝说。


刘庆祝不仅没有违背父亲的意思,更是把“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家风很好地传承了下来。刘庆祝两口子做马甲生意,每年免费送给乡邻的不计其数,用他的话说就是“在井陉县,我送的马甲比我卖的都多”。


今年,让大家记忆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新冠肺炎疫情。罗庄村妇女主任张云玲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刘庆祝自发捐款5000元,而且,在口罩已经成为紧缺物资的时候,他费尽周折,为村民购买了100个口罩。“我们村当时值勤用的大太阳伞,也是庆祝给买的。”张云玲的话语里满是感激之情。


除了向村里捐款外,刘庆祝还在平台上为武汉捐了款。


刘洋是刘和尚一手带大的,对于爷爷乐于助人的行为,从小便耳濡目染。所以,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刘庆祝告诉记者,刘洋在上高中和大学时,遇到同学生病,他不仅把同学带到医院,还分别垫付了300元和500元的医药费。


2019年,刘和尚家被评为井陉县“最美家庭”,对于这个荣誉称号,村民们都说“老刘家当之无愧”。


年过古稀,终日奔波,没有丝毫报酬,当问及刘和尚这么做图个啥时,他很坦然地说:“帮助了别人,快乐了自己,就图这个。”他告诉记者,只要身体允许,就会一直做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