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隱江山圖,重回紫禁城——一個流傳800年的傳奇

歸隱江山圖,重回紫禁城——一個流傳800年的傳奇


歸隱江山圖,重回紫禁城——一個流傳800年的傳奇

《千里江山圖》—— 宋.王希孟

歸隱江山圖,重回紫禁城——一個流傳800年的傳奇

《千里江山圖》—— 宋.王希孟


我誕生於1113年,徽宗政和三年,創作我的人叫王希孟,年僅十八歲,人們稱他為天才少年。在我誕生不久之後,他便消失在浩瀚的歷史塵煙中,從此了無蹤跡。有人說他歸於塵土了,有人說他和我融為一體,化身漁夫歸隱於畫中山水。


歸隱江山圖,重回紫禁城——一個流傳800年的傳奇


歸隱江山圖,重回紫禁城——一個流傳800年的傳奇


歸隱江山圖,重回紫禁城——一個流傳800年的傳奇


歸隱江山圖,重回紫禁城——一個流傳800年的傳奇


歸隱江山圖,重回紫禁城——一個流傳800年的傳奇


歸隱江山圖,重回紫禁城——一個流傳800年的傳奇


我誕生的時候被命名為《千里江山圖》 ,是秀麗多姿,雄偉壯觀的大宋江山濃墨重彩的縮影,時人讚我“一點一畫均無敗筆。”畢竟出自天子親傳筆法,名貴的礦石顏料裝點我的妝容,遠山近水,飛鳥翔空,層層渲染,無不運以細毫。而我並不以此沾沾自喜,故有時人譽我“妍色絢麗又不失典雅”“意境雄渾,秀麗壯美。”


歸隱江山圖,重回紫禁城——一個流傳800年的傳奇

《江帆樓閣圖》——唐.李思訓


在我之前多有名家鉅製,唐·李思訓《江帆樓閣》雋永奇偉,風骨峻峭,在我之後亦不乏後浪新銳筆墨,典範之作,近代·張大千《青綠山水圖》色彩張揚,筆墨細緻,高山矮舍皆自“雲出無心”之境,全無柔媚之態。


歸隱江山圖,重回紫禁城——一個流傳800年的傳奇

《十詠圖》——北宋.張先


1995年,北京瀚海拍賣會中張先創作於宋熙寧五年(1072)的青綠山水《十詠圖》再度面世 ,身價1800萬,收藏於故宮博物院。宋室南渡後此畫命運多舛,輾轉入藏於清內府,抗戰後流落民間,五十年不知所蹤。相比《十詠圖》我的生涯更是跌宕起伏,和創作我的王希孟一般平添了幾分傳奇。


姿態各異的山石樹木▼

歸隱江山圖,重回紫禁城——一個流傳800年的傳奇

《千里江山圖》—— 宋.王希孟


有人說,王希孟簡直“就像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畫史對他不著一墨,我是他存在的唯一憑證。他是宋徽宗宮廷畫院30名學生中的一員,入學時不過十三歲左右。三年學滿畢業考試,後人眼裡的天才少年竟然掛科了,被派去中央資料檔案館做了個文書抄寫員。但他並未氣餒,筆耕不輟,屢次向徽宗獻畫。後經權臣蔡京多次提拔,徽宗重新認識到他的天分,並親自教他作畫。不出半年,我便問世了,從此開啟了我的跌宕人生。


繁複典雅的亭臺樓閣▼


村舍茅屋


畫家陳丹青曾說到,“王希孟在最好的年紀出生在了山水畫的黃金時代,其提筆畫《千里江山圖》的時候,正好18歲。大幾歲或小几歲都不可能有《千里江山圖》,只能說是上天讓他幹了這件事情!”那時候我自然也是年輕氣盛,太師蔡京親自為我題跋,元代溥光和尚二跋,鈐「乾隆御覽之寶」等印二十八方,此是後話。


1126年,北宋隨著金軍入侵由盛轉衰,蔡京被抄家,被徽宗賜予蔡京的我在時代洪流的裹挾下輾轉收入南宋內府,鈐“緝熙殿寶”印以示我的身份。南宋破亡後我蹤跡無定,流落江湖,直到元代,我陪著一位叫李溥光的和尚度過了一段平靜的時光。清兵入關後,我終於又輾轉進入乾隆皇帝的御書房,《千里江山圖》的名字也第一次被寫入記錄皇宮收藏珍品的《石渠寶笈》中,算是我的譜系中最不容置疑的一筆。


事實上,直到清代學者、鑑古家宋牧仲在一首論畫的詩中提到王希孟:“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親傳筆法精。”我才真正進入皇家收藏序列,乾隆皇帝為我鈐蓋上“乾隆御覽之寶”,後被《石渠寶笈初編》著錄,才完成了我生平的整個流傳譜系。


有人質疑我世出無名,在崇尚水墨的宋代藝術世界有逆時代潮流,認為宋代的審美趣味已經從外在“賦彩”,回到大自然的原有旨趣上。按當時畫評家和收藏家定義的畫作標準,“筆跡”“氣韻”是衡量畫作優劣的根本,而妍色豔麗、金碧輝煌的我,成了劣等畫作。推斷“不同尋常”的我可能是明朝作偽者偽造出來的宋畫。我並不以此為我的汙點,反而視之為我傳奇人生的又一個“迷”。


確實,故宮在將我展出時曾介紹:“青綠山水在唐代李思訓父子那裡達到高峰後,其主流地位便逐漸被以水墨為主的畫風所取代……青綠山水畫自唐代李昭道以後,處於絕跡的邊緣。”認為重彩青綠的我出現在飽浸著水墨情調的北宋山水畫壇上算是一個特例。早在唐末,張彥遠就有指出:如果過於強調顏色,那麼物象就背離了本真。不管怎麼說,我還是挺喜歡“特例”這個詞的,用來概括我的生平也不為過。


我的命運再次轉折發生在1922年,辛亥革命爆發,清遜帝溥儀退位。我被溥儀的弟弟溥傑帶進了醇王府,隨即又被運到天津租界內的張園。後來跟著溥儀這個日軍的傀儡皇帝遷往長春。雖然我依然陪伴皇帝左右,但我知道遜帝只是想將我作價出售,我不願提起這段經歷,它讓我蒙羞。1945年8月,日本宣佈投降,京津的文物販子把我賣給了一位古董商靳伯聲。


歸隱江山圖,重回紫禁城——一個流傳800年的傳奇


如今我的家在故宮博物院,1953年,在政府的號召下,靳伯聲把我捐給了國家文物局,1957年,我被故宮登記在冊,重回紫禁城!國定民安,我自然也就不再漂泊,不會再被待價而沽。據說,2005年中貿聖佳拍賣會上,海派名家謝稚柳的精心之作《青綠山水通景八屏》以1760萬元的天價成交,我真為青綠山水一脈的發展感到欣喜。


那些質疑我的身世的人,也不得不認可我的藝術價值,視我為曠世傑作,我那破朔迷離的經歷一點也不影響我在中國繪畫史獨特而崇高的地位。其實,宋畫雖追求雅緻,但不乏濃墨重彩的一面,加之宋徽宗在藝術上別出心勾,在北宋之末以濃豔的青綠山水寄思於逝去的輝煌,徽宗將我旋即轉贈於蔡京,恐怕也是不想徒添哀思吧。


歸隱江山圖,重回紫禁城——一個流傳800年的傳奇


歸隱江山圖,重回紫禁城——一個流傳800年的傳奇

歸隱江山圖,重回紫禁城——一個流傳800年的傳奇


宋代繪畫明豔,雅而不素,這一點在陶瓷的用色上也可見一般。陶瓷上的青綠山水一般以粉彩的表現形式出現,畫法多樣,填色工藝卻大不相同,色彩豔麗,最大特點是通過高溫使得釉面妍麗典雅。當然,這是青綠山水在另一個領域裡的大放異彩,是融入這個時代的明亮底色。


柴房柴燒與青綠山水的結合,又是出於全新的藝術構思。金色胎體表面,結合青綠山水的溫蘊俊秀。山川景色,峰巒河流、飛瀑村落、長橋棧道、松柏修竹、車馬舟船、行人渡者,無一不細緻,用筆精細而不瑣碎,用色瑰麗而不火燥,構圖疏朗有致,緊密不失雄闊。出於絹本更勝於絹本,高雅富飾,極具高貴感。


歸隱江山圖,重回紫禁城——一個流傳800年的傳奇

歸隱江山圖,重回紫禁城——一個流傳800年的傳奇


如今那個創造了我的天才少年在哪裡呢?也許他真的已經歸隱於畫中山水了吧,和所有筆耕不輟的年輕畫家一樣,藏心於山水,消隱於江湖。

---END---(以上圖片部分來自網絡)


柴房精品欣賞


歸隱江山圖,重回紫禁城——一個流傳800年的傳奇


歸隱江山圖,重回紫禁城——一個流傳800年的傳奇


歸隱江山圖,重回紫禁城——一個流傳800年的傳奇


歸隱江山圖,重回紫禁城——一個流傳800年的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