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中的宋仁宗,“仁”的背后为后世留下了什么政治遗产?

最近,由王凯、江疏影等主演的电视剧《清平乐》正在热播,演员们演技在线,剧情也相当精彩,在受到观众一致好评的同时,也让观众大饱了一回眼福。

剧中由王凯扮演的仁宗皇帝,更是一出场就带着中国古代皇帝中很少有人能够企及的"仁厚"光环,满满的正能量。


《清平乐》中的宋仁宗,“仁”的背后为后世留下了什么政治遗产?

江疏影饰演的曹丹姝

翻开史书,如果单从治国理政、宽厚待人的角度来说,仁宗皇帝确实无愧于"为人君,止于仁。"的最高评价。

但是,评价一个帝王,不止是要看他身前的表现,还要看他为后继之君留下的政治遗产。比如贵为祖龙的秦始皇,在皇位继承的问题上,就和汉武帝相差甚远。

今天,我们就通过仁宗皇帝在位期间的一场变法,来分析一下这位千古第一仁君给后继之君留下的最重要的政治遗产是什么?这个政治遗产又对北宋王朝造成了哪些深远影响?


《清平乐》中的宋仁宗,“仁”的背后为后世留下了什么政治遗产?

王凯饰演的宋仁宗


1、 范仲淹的庆历新政。

北宋庆历三年,为解决北宋一直存在的"三冗"问题,即冗员、冗兵、冗费,范仲淹向宋仁宗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这十条主张包括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仁宗皇帝看完之后,非常高兴,即令范仲淹开始着手改革,以改变国家的现状。

后世史学家,将这次改革称为庆历新政

可惜的是,这本是北宋仁宗年间最后一次改变国家现状机会的庆历新政,仅仅推行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因为准备不足、既得利益者的反对以及仁宗皇帝的性格问题等,宣告失败,范仲淹本人也因此再此远离朝堂。


《清平乐》中的宋仁宗,“仁”的背后为后世留下了什么政治遗产?

刘钧饰演的范仲淹


2、 庆历新政的遗产。

按照中国以往的情况来看,尤其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战时变法来看,一个国家变法不成,最坏的情况就是保持原样,一般不会产生新的问题,比如名将吴起在楚国的变法、法家名士申不害在韩国的变法等。

而范仲淹的这次变法,却产生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它激化了北宋原本就已经存在的保守派和实务派的矛盾,使得北宋的政治向着派系政治和朋党政治的方向滑去,而且愈演愈烈。

在庆历新政之前,由于"三冗"问题和军事问题,北宋朝堂,已经存在了保守派(只知道空谈,不干实事。)和实务派(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两个政治派别。此时,两个派别之间虽然有政治理念上的分歧,但尚有可调和之处。

庆历新政后,不但这两个派别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而且实务派当中还分成了强硬实务派和温和实务派两个新的政治派别,最后甚至演变成强硬实务派和保守派两方之间的对立,作为调和两方矛盾润滑剂的温和实务派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其实,说这么多,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北宋的政治,已经开始走向极端化。

不管是保守派也好,强硬实务派也罢,包括后来的新党、旧党,都是两股极端政治势力之间的相互角逐。

3、 政治极端化的后果。

(1) 官员之间之间不再以是非对错为行事标准,而是以立场站队为行为准则,使得北宋官场彻底走向全面的衰落。我们称这种政治现象为党争。

在北宋后期,第一次最激烈的党争,出现在王安石掌权的时候。此时北宋的皇帝是宋神宗,他不像他的父亲宋英宗一样,甘愿做一个守成之君, 他选择实务派的王安石作为变法大臣,让王安石帮助他完成自己的改革梦想。

结果,王安石上台掌权之后,为了减小改革的主力,不断排挤仁宗时期留下的保守派官员,大肆打压异己,扶植新的政治力量,希望这些被他亲手提拔上来的政治新贵们帮他完成改革大业。

可惜的是,王安石提拔的这些人,完全就是德不配位的典型代表,他们对变法毫无兴趣,他们唯一的兴趣就是攫取更大的权利。

王安石的变法,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得北宋的官场出现了明显的倒退。

神宗和王安石死后,保守派的司马光上台,他更是将这种派出异己的做法推向巅峰,使得整个北宋政治彻底滑向了党争的深渊。

(2) 因为党争,导致北宋后期的对外战略常常摇摆不定,给敌人以可乘之机,让北宋的百万大军成为壮观的摆设。

在北宋后期,实务派主战,希望通过战争来获取功名,保守派这主和。如果两派之间的能够有一方彻底的压垮对方,从而保证对外战略的稳定性,这没什么大问题,反正北宋不管怎么样,还是比较富裕的朝代,不管是战也好,和也罢,都能继续支撑下去。

事情坏就坏在,这两派之间虽然争得头破血流,如火如荼的,却谁也无法把对方彻底灭掉,导致

"你方唱罢我登场"尴尬局面经常出现。

刚开始由实务派掌权的时候,国家处于和周边各国保持和平的状态,这个时候,他们应该想的是怎么继续保持和平状态,不让国家陷入战争当中。

可掌权的实务派又想打仗,想办法把周边国家拉入战争的泥潭。想打你就好好打呗,他们又无法打胜,略略输了几仗,在保守派的攻击之下,又只能自己退下来,让对方掌权。

可这个时候是战时啊,一个主和的政治团体掌管战时的国家,那个局面就不用我说了,大家很容易就能想象出那是个什么样的场景。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北宋的对外战略,总是陷入这样的怪圈当中:该想办法保持和平的时候,由主站派掌权,他们挑起了战争,又换成主和派来掌权。


《清平乐》中的宋仁宗,“仁”的背后为后世留下了什么政治遗产?

两党之争


在这样的背景下,北方以辽国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政权抓住机会,乘机发展壮大,并迅速拥有了能够威胁北宋安危的强大国家,最终在宋徽宗时期,一举攻陷汴京,灭亡了北宋。

当然了,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你们自己乱了,衰弱了,不就是人家发展壮大的好时机吗?

今天反过头再去看这段历史,我们发现,其实,在仁宗时期,北宋虽然自身存在诸多问题,但以仁宗的巨大影响力,如果能够将范仲淹的变法坚持下去,就能改变北宋积重难返的局面,把国家来回正常的轨道上来。结果因为仁宗太过于仁慈,变法一遇到阻力,就往后缩,导致庆历新政的失败,并且还激化了国内矛盾,产生新的问题,这都和仁宗皇帝大有关系。

从这个角度来说,有一位太过于仁厚的君主,对国家来说,似乎也不全是好事。诸君以为然否?

好了,今天我们就说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章由作者原创,谢绝转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