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患者,關注情緒成為一種習慣!

頭暈是常見的臨床症狀,是老年人群就診的前3位主要原因,然而它卻不像腦卒中一樣是一種獨立性疾病,而是多種疾病的表現。幾乎每個人都有頭暈的經歷,但每個人頭暈的原因都可能不一樣。

長期頭暈,反覆就醫治療卻毫無起效,各種醫學檢查亦不能明確病因,那你可能是抑鬱了~

頭暈患者,關注情緒成為一種習慣!

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個真實案例。

一位老年男性患者,無明顯誘因頭暈約3年,曾反覆於當地醫院就診,診斷為“腦梗”,並按照腦供血不足治療(具體治療方案不詳),然而療效甚微

據患者描述,這三年來,一直自感昏昏沉沉,全身乏力,有時甚至連話也說不清楚,多次治療未見起效,久而久之,變得心浮氣躁,睡眠也受影響。當被問到心情如何時,患者說還可以。

看著滿臉愁容的老人,我覺得並不這麼簡單,進一步詳細詢問,“有沒有總是高興不起來,對什麼都不感興趣,想哭,覺得生活沒有意義,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夢……”。

老人連連點頭,略帶一絲驚訝的表情問道:“醫生您怎麼知道?說的太對了,從來沒人問過我這些”。

家屬反映,患者平時思慮較多,思想壓力大,自從發病以來,患者不僅情緒低落,還莫名緊張害怕,常和家人吵架。似乎那些該有的快樂都被頭暈偷走了,除了頭暈,他一無所有。

在老年患者群體中,影像學檢查或多或少會有一些缺血灶,如果不是急性的,一般不會有症狀,老年人頭暈要警惕後循環缺血所致,但這類頭暈通常伴有其他神經系統症狀,比較短暫,頭暈表現為醉酒感或天旋地轉。

這位患者主要是長期頭昏沉感,而且有明顯的情緒症狀,因此,缺血並不是他所謂頭暈的真正原因,這不是腦卒中,而是抑鬱引起的軀體表現。

在得知“抑鬱”診斷後,患者和家屬沒有表現出明顯的排斥,反而似乎都鬆了口氣。一方面,隨著人們文化水平的提高,患者對抑鬱的接受度開始提高;另一方面,患者對腦卒中的恐懼多於抑鬱。

儘管器質性疾病被排除,但仍需用藥。

輕度抑鬱可以建議患者通過運動、放鬆和避免壓力等方式自行調整,但如果病情發展至中重度,一定要進行藥物治療,首選抗抑鬱藥物治療。

對於抑鬱嚴重程度,有一個

簡單易操作的識別方法:單純的情緒低落可能是輕度,但一旦出現軀體化症狀,一般都是中重度抑鬱,必須給予抗抑鬱藥物治療。

綜合分析病情,患者主要服用抗抑鬱藥改善情緒和其它軀體症狀,輔助改善睡眠藥物綜合治療。用藥十天左右,患者睡眠明顯改善,煩躁也有所緩解,一個月以後,頭暈症狀消失,情緒基本恢復,之後大概持續治療9個月,逐漸減量、停藥。

在我接診的諸多抑鬱患者中,這例患者的治療過程較為順利,療效也很顯著,這與患者平時關注自身情緒的習慣密不可分

“單純生物醫學模式已經過去,現在是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要求醫生對患者的健康全面進行關注,重視患者的心理健康,能及時發現並處理那些隱藏在軀體不適背後的情緒問題,這樣才能有效減少疾病的漏診和誤診率,提高疾病診療水平。”

對於患者來說,少一些誤診,既能減輕痛苦,又能避免不必要的反覆就醫,減少醫療費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