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提醒你,不要让孩子的好成绩成为反抗的牺牲品

每个父母都会很焦虑,哪怕孩子是一个学霸。

前几天,一个朋友发给我一幅她孩子的画,让我帮忙解读。最突出的视觉信息是,孩子的画里,身体是前倾状,手很标准地放在两侧。

我们针对画进行了很多讨论,但最让我吃惊的部分是她的描述。

他家里有两个儿子,老大是一个学霸型的孩子,是班级的前几名,比较敏感,也比较胆小。而老二那种“学渣型”的孩子,只对娱乐项目感兴趣,也是一个比较出名的童星。

这个妈妈是个很爱学习的人,上过很多课,也是一个很成功育儿类自媒体的编辑。在教育孩子方面,她真是满满的干货和技巧,而且都是大家认可度比较高的。

比如跟老大约定,只要十点钟完成作业,就可以玩40分钟的游戏。结果是,这个孩子一直磨蹭到一点钟,甚至可以说,他从来没有准时完成,自然不能随心所欲地玩游戏。

这时候,妈妈更焦虑和纠结了,她想“怎么那么喜欢的东西,都引不起他的兴趣呢?”然后去猜测这个孩子自律性不够,是不是有了心理问题。


心理学提醒你,不要让孩子的好成绩成为反抗的牺牲品

1、有问题的是妈妈,而不是孩子


很多人可能会说,妈妈也是为了孩子好啊,那是专家说有用的方法,没错,但我们不得不注意这几个情况:

①妈妈的判断是源于自己的焦虑,而不是孩子的真实情况。

因为她自己说了,这个孩子是一个学霸型的孩子,话句话说,孩子的学习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这个妈妈还分享孩子磨蹭的案例,她说孩子是故意的,因为同样的试卷,在家里,孩子要用两个小时,但考试时,40分钟就能交卷。

②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呢?

孩子惩罚父母“爱不够”的最好方式就是学习,因为这会引起父母高度的关注。

所以说,父母要去反省一下,如果孩子用这样的方式要关注?是什么样的关注,肯定还是陪伴?又是跟谁要呢?

孩子行为背后永远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但我们都习惯盯着孩子的行为不放。


心理学提醒你,不要让孩子的好成绩成为反抗的牺牲品

2、作为妈妈,如果孩子这样,我们怎么办?


①不要破坏孩子的节奏感。

每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气质类型,有人比较慢,有人比较快,有人喜欢安静,有人喜欢刺激。

无关好坏对错,这就是他们和世界相处最舒服的方式。

我们去剥夺和改变的结果是,他要用很长的时间来习得我们认为好的模式,但能不能与自己合拍,完全是一件未知的事情。

②保护好孩子的感觉。

这里的感觉包括情绪感受和感官的体验,就是我们的开心、好奇、幸福及不开心、不舒服的感受。

比如那些感觉被破坏的孩子,面对父母的管教、老师的安排,甚至小朋友之间的相处不舒服时,他会把情绪转移到学习上来,因为这是他可以控制的东西。

所以,孩子拖延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份其他的期待和情绪。


心理学提醒你,不要让孩子的好成绩成为反抗的牺牲品

3、爱太满会伤害到孩子

在爱孩子这件事上,很多父母不是做的不够,而是太满。

就拿开篇的妈妈来说,明明孩子是学霸,能够在40分钟交完试卷,妈妈还是纠结于孩子在家里为什么不这样。

那是因为她太深信科学育儿的方式,一心要去帮助孩子建立所谓的好习惯。

可事实是,自己和孩子都主动跳进了影响自己的困惑里,很可能的危险是,孩子好的学习成绩也成为反抗的牺牲品。

我们这一生都是从简单走向复杂,然后有数不尽的问题,而最终,却是从复杂走向简单,不得不说的是,从复杂走向简单这条路才是最难的。

这是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思考的太过于复杂反而不够透彻,而透彻的东西永远是简单的。

所以,我们要试着学会尊重,不论亲子关系,还是亲密关系,又或者是其他人际关系。

说到尊重,第一点是保护他人的节奏感,而不是去改变。因为,你永远没法为他的人生承担起改变之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个是保护好他的感觉。允许身边的人根据自己的感觉去选择喜欢的人和事,懂得为自己想要的坚持,也懂得对不想要的说不。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焦虑,而每份焦虑背后都有一份深沉的爱。但那是我们自己的,不是谁强加给我们的。

所以说,我们对一个人最好的爱,就是做好自己,也允许他做他自己。

#情感写作小能手##中国式家庭教育、智慧父母指南##聪明孩子养成记#@头条心理@今日头条@头条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