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當下,如何憧憬遠方

說起“豔遇”,你會想到什麼?

是造訪美麗的城鎮?在人群中驚鴻一瞥的目光對視?亦或是偶然讀到一本令人驚豔的書?

所謂“豔遇”,就是走到常規生活以外去生活。我們總是把這個詞,和旅行聯繫起來。因為,它們都會讓你遇見未知世界的驚喜。


生活在當下,如何憧憬遠方



如果可以任選一個旅伴,一起去旅行,去“豔遇”書籍與城市,你想和誰同行?

我想,一個最懂得“豔遇”的人,許知遠會是不錯的選擇。


他曾是著名刊物主筆,名字出現在《三聯》《新週刊》等書頁上,出版過幾本書《那些憂傷的年輕人》《我要成為世界的一部分》,在紙上“豔遇”思想;

在眾聲喧譁的時代,他開了一家不追逐流行、不怎麼賣暢銷書的書店,叫單向空間,在這裡“豔遇”有價值的閱讀;

他主持了一個訪談節目,採訪各領域名人,把尷尬、冷場、衝突毫不避諱地播出,聲稱“帶著偏見看世界”,在節目裡“豔遇”有趣的靈魂。


生活在當下,如何憧憬遠方



正是那些不避諱播出的尷尬,讓他狠狠“火”了一把:採訪馬東,他流露出對現下娛樂化的失望,被網友評價自戀、優越感爆棚;採訪文藝女神俞飛鴻,頻頻問及婚戀問題,被網友怒罵油膩中年。

可是要我說,論油膩,許知遠可遠遠不合格。

採訪知識付費行業巨頭羅振宇,他問:“你會不會擔心,對知識的再次轉述和表達,會讓知識變得過度實用化?”

採訪靠《奇葩說》再次翻紅的馬東,他問:“你覺得英國人看莎士比亞戲劇的娛樂,跟現在人看《奇葩說》,這種娛樂是有沒有高下之分的?”

對從來都是順風順水的搜狐CEO王小川,他問:“始終選擇最好的學校,贏得最高級別的比賽,進最好的公司,體會極致的優秀。都是最正確的選擇,會不會有遺憾呢?”

這樣的發問,幾乎是和油膩中年崇尚的情商背道而馳。

油膩中年都是什麼樣的?他們成熟老練、圓滑機敏,懂得見人只說三分話,未可拋卻一片心,更懂得人前偽裝、塑造人設,他們會曲意逢迎、歌功頌德。

像許知遠那樣,真誠得不留餘地的談話,大約只在少年人身上多見吧。每個天真熱情的少年都免不了要走向中年,只是有些人把一腔熱血保持得更久,許知遠在這個時代多少顯得不合時宜,卻也格外珍貴。

這樣的人應該是很好的交流對象,真誠不欺,也言之有物。他可以同姜文聊電影,同陳家映聊哲學,同尤瓦爾·赫拉利聊文明史。和他一起旅行,應該會很有趣。


生活在當下,如何憧憬遠方



你會和許知遠一起在布拉格散步,走過保存完好的老城區,欣賞用輕佻包住沉重的內核的布拉格人;

找到卡夫卡曾經寫作的地方,豔遇昆德拉小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的托馬斯和薩賓娜,去思考時代背景之下的浪蕩子愛情;

你也會和許知遠一起漫遊臺北忠孝東路,豔遇鄧麗君的歌,去認識白先勇筆下的《臺北人》;

在哈爾濱豔遇蕭紅,思考一種《黃金時代》的可能性;

又或者在巴黎豔遇海明威和《流動的盛宴》,傾聽唱《玫瑰人生》的琵雅芙;

如果想豔遇菲茨傑拉德暢談《了不起的蓋茨比》,那就要向東飛行,一直飛到美國的普林斯頓……


這是和許知遠一起出發的,52座城漫遊之旅。


生活在當下,如何憧憬遠方



他不是導遊,而是一個漫遊者,以城市為媒,將音樂、傑作、大師共冶一爐,與你結伴旅行,抵達各自的文藝終點。

這場身在原地心遊遠方的旅途,你們將攜帶52本名著,造訪52座城市,打擾大師與佳人,你會從他那裡得知,關於這座城市的記憶與歷史,名人的軼事與風情。


生活在當下,如何憧憬遠方



在節目中,你豔遇男性,也豔遇女性;

豔遇世界,也豔遇歷史;

豔遇音樂,也豔遇文學……


最終,你遇到的所有人和事,彙集成某一個觸動你的時機,你將豔遇另一個自己。


所知所感有了新鮮的感受,彷彿不是生活在當下,而是遠方。你還在原地,可是,從此關於遠見卓識、風花雪月的詞彙,對你都有了新的意義,一個新鮮的世界悄然建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