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品读第60章 治国如烹小鲜,教育之道也是如此

【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lì)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道德经品读第60章 治国如烹小鲜,教育之道也是如此


【感悟】

我是个普通人,不是领导者,也不是执政者,我需要学习、需要管理的,就是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和自己的内心。

因此,在诵读学习道德经的过程中,我常常会从老子讲的执政之道,想到自己应该如何调整内心、怎样教育孩子、怎么更好工作上去。

治大国,若烹小鲜。

那么,养育一个孩子,是不是同样适用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教育孩子,也要像烹煮小鱼一样,即不能过分翻炒,又要时刻关注,在适当的关键的时刻,添加调料、“翻面”干预、关火盛盘。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现在才终于知道,儿子大学毕业找工作的过程,比高考时更难捱。下面四百多条评论,感同身受,都在为孩子工作、结婚操心着。

吸引我点进去的原因,就是我一直在想,两年后我就解放了,等孩子上了大学,我们就“自由”了,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可以每天不用牵绊操心了。

看到文章才发现,原来,等孩子大学毕业,除了工作,还要操心房子、彩礼、结婚,这需要一大笔财力支出,想想真可怕!


道德经品读第60章 治国如烹小鲜,教育之道也是如此


道德经品读第60章 治国如烹小鲜,教育之道也是如此


到现在,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要帮孩子的路全都铺好,学习时,帮他选择兴趣爱好,紧盯着他学习精进,没有喘息之时;上了大学,他们已然成人,父母却还要操心工作、房子、婚姻、孙辈?

可是如今社会大趋势如此,假若父母不完成其中某样,那么就是父母的失职,譬如,没有房子,可能根本就没有相亲的资格;即使父母倾尽全力地给予,孩子可能最终还会怨恨,没有如别人一样给他们准备好一切。

这样的爱,又是不是如烹小鱼那样,一直过分关注,过度代劳,太多翻炒,反而使一道菜失败了呢?

我一直在想,我假如冒天下之大不韪,不给孩子准备好这些,他能不能过好属于他的生活,他又会如何看待、对待我?


道德经品读第60章 治国如烹小鲜,教育之道也是如此


“以道莅天下,才不伤人”。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不会“伤人”?

比如管理一个班级,40多个孩子,要“无为而治、顺势而为”,在教学质量与多方面综合发展、在释放个性与严格管理、遵章守纪之间,在对学生的放松与学校的管理之间,最适当的边界又在哪里?

教育,除了鼓励奖赏,一定会有批评、惩罚,一味的表扬奖励,也是另一种程度的“伤害”,假如一个孩子从小到大,一直在“糖水”里泡大,一路走来,他听到的都是表扬赞赏,那么,也许将来他受不了任何一点挫折和困难。

说到底,我们要找到教育的初心,要遵循教育的大道。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懂得规矩,学到知识,在长大成人之前,储备足够的能力与学识,健全人格与价值观,培养足够的思维力与判断力,最终在社会中历练成材,最终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

因此,孩子犯错误没关系,关键是要教育他,点醒他,让他懂得不能犯第二次,让他知道边界、懂得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当我们目的不纯,方法不对时,就会在心中出现“鬼怪”, 这种“鬼怪“不是我们传统意识中的”鬼”,而是一切我们不想看到的现象,比如是孩子游戏成“瘾”;比如对于学习的“烦、厌”;比如对于自身的怀疑与贬低;比如对外界环境的绝望与抱怨……

老子从人类的本性出发看待心中的欲望,从平时日常行为来形容治国之道,而我,是从我自己的教育之道,来看待这一章的内容。


我以自己的视角、眼界、角度来看待这一段话,可能我的见识太少,“坐井观天”,也可能想法太片面,不大准确,我只是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探讨,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教导之意,只是把所思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如此而已。

【译文】

治理一个很大的国家,要像烹煎很小的鱼那样,不能时常翻动导致破碎。运用“道”的原则去治理天下,那些鬼怪就起不了作用了。不仅鬼怪起不了作用,神祗也不伤害人。不仅神祗不伤害人,圣人也不侵越人。这样,鬼神和有道的人都不伤害人,所以人们就能彼此相安无事了。



大家好,我是拂尘记,写日常感悟,聊亲子日常,拂生活尘埃,感人间之爱。

品读道德经,云端共说道!私聊加圈,一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