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川區“四輪驅動”持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東川區緊緊圍繞脫貧攻堅中心任務,緊盯“短期靠就業、中期靠產業、遠期靠教育”的目標思路,強化黨的領導,突出黨建引領,在產業發展上著重發力,統籌各方、內外發力,不斷推進產業組織化,持續加足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馬力,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2017年以來,東川區率先組織實施財政扶持發展壯大村極集體經濟“四位一體”項目,50個村相繼實施了持續壯大村級集體項目,累計爭取到財政扶持資金3000萬元,同步爭取東西部協作項目,整合各方資金投入,村級集體經濟得到有效提升。2019年底,全部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2萬元以上,全面消除“空殼村”;2020年底,全部村將實現5萬元以收入目標,預計每村平均能實現20萬元以上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面上統籌 增強整體帶動力

區委統籌,黨組織帶動,三級書記抓產業,將脫貧攻堅“三個組織化”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列入書記抓基層黨建重點項目,全區成立項目組,區委書記任組長,責任落實到部門到人,明確“十百千”產業扶貧目標和“雙綁一聯合+金融”措施,制定落實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指導意見,全面統籌集體經濟產業發展。

整體謀劃,全方位佈局,健全脫貧攻堅指揮體系,成立脫貧攻堅產業發展分指揮部,制定產業扶持貸款貼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養殖農業保險、引導農村土地流轉、訂單農業產業等“五指成拳”產業配套政策,統籌安排每個村20萬、每個貧困戶3000元產業扶持資金,推動農村產業項目和村集體經濟發展。

黨建引領,深化集體經濟強村工程,成立項目領導小組,統籌組織、財政、農業、扶貧、林業、水利等部門力量,分別建立扶貧項目庫、發改項目庫、農業產業項目庫,加強項目包裝入庫儲備,建立聯繫指導機制,對2019年以來實施的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明確1名區級領導、1名部門領導、1名鄉鎮(街道)領導、2名技術人員聯繫指導。

點上發力 提高自身內動力

針對全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狀,堅持因村施策、分類幫扶,“一村一策”,串點成珠,滾動發展。

針對東川高海拔區域與乾熱河谷地帶並存的區位特點,帶動發展高山藥材、農特產品種養殖和熱帶經濟作物種植,實現148個村(社區)有主導產業、有帶動主體、有集體收入,東川麵條、開花洋芋、茶花土雞、雪山一支篙、小江西瓜、金江小芭蕉、紅心火龍果等產業已形成品牌。

針對整村易地搬遷集中安置的村,採取“抱團”發展模式,集中力量辦大事,解決單體抗市場風險能力弱、經營管理分散、持續增收不穩定的問題,2020年財政扶持壯大20個村集體農貿市場項目,能實現集體固定資產租賃經營收益70萬元;針對村集體產業優勢不明顯、發展思路不明確的村,引導將集體經濟扶持整合資金分塊使用,一部分用於培育發展“一村一品”產業,一部分用來入股龍頭企業,通過入股分紅保底增收,規避“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裡”的風險。

針對有一定發展基礎的村,注重發揮“滾雪球”效應,以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為資本,引進企業(合作社)共打“產業牌”,實現集體經濟“越滾越大”,阿旺鎮巖頭村在發展生豬養殖實現收益的基礎上,選準冬桃、蘋果種植產業,採取“黨組織+合作社+大戶+農戶”模式,由黨組織帶動、黨員帶頭消除疑慮有效組織群眾,由合作社做好基地管理和市場銷售,由大戶指導種植技術,農戶流轉土地入股和務工實現增收;同時,建設種植小區、光伏發電項目,發展鄉村觀光體驗旅遊,串連種植、養殖、住宿、體驗項目,實現一體化、鏈條式發展,有序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預計2020年將實現50萬元以上集體收益。

協調各方 激活外部驅動力

堅持多渠道、多方式經營,通過資源資金股份合作、光伏發電利益聯接、東西部協作訂單幫扶、線上線下消費扶貧等方式,驅動村集體經濟發展。

光伏發電產業成效明顯,整合涉農資金2.02億元和東西部協作2000萬元,建成16座光伏發電站(11座聯村電站、5座單村電站),涉及119個貧困村、7299戶貧困戶,併網發電後,2020年一季度已實現經濟收入684.5萬元,預計全年將確保119個貧困村平均每村20萬元以上集體經濟收入。

東西部協作項目效果顯現,2017年以來,上海對口幫扶東川區投入資金1.1億元,涉及90餘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按照5%收益分配,2020年預計能增加實現90村級集體經濟達550餘萬元以上,平均每村5萬元以上集體收入。

消費扶貧助產業發展,昆明篆新農貿市場“體驗東川”麵館帶動創辦50餘家“體驗東川”小吃店,中央和省、市對口幫扶單位合力助推消費東川農特產品,實現線下消費扶貧助產業;建成東川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在昆明設立“體驗東川”專賣電商平臺和全城配送中心,實施“電商+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運營模式,組織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生產農特產品,線上線下向外銷售,實現“土貨”變“現金”的轉變,形成貧困戶致富、村級集體增收、電商企業做大的“三贏”局面。

強化保障 提升發展推動力

創新組織機構驅動,探索建立148個行政村(村改居社區)和1246個村(居)民小組兩級鄉村振興先鋒委員會,統籌包村幹部、村組幹部、駐村幹部、鄉賢能人、後備力量、親情小分隊等力量,切實解決村組一線“沒人幹事”的問題,帶頭編制鄉村振興規劃,實施“一鎮培育一亮點村、一村培育一亮點產業、一產業帶富一村集體”的“雙亮一帶富”工程,發展農村產業,全部村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有收入。

抓好金融、銷售、技術三項服務保障,對農村農業企業發放扶持貸款1.1796萬元,2715戶貧困戶受益;成立農產品銷售服務領導小組,強化產銷對接,實現中藥材種植訂單5000餘畝、魔芋種植訂單500餘畝、蓮花白種植訂單1000畝、生態土雞訂單25萬羽;組織150名農林水科技扶貧隊員,以培訓班、實地操作等方式,深入基層開展素質提升專題培訓67375人次,提升發展能力。

強化資金監督管理,堅持日常監管為主、專項檢查為輔,定期自檢自查、報告通報,提高資金支付進度和項目實施進度,將資金投入和項目監管貫穿於事前、事中和事後全過程;推行“多平臺四公開”機制,利用政府網、東川網、微信發佈、鎮村組公告欄等平臺,實現區、鄉、村、組“四級”組織分級公示;堅持資金全口徑動態監控,納入“扶貧動態監控系統”線上管理運行,錄入動態監控系統績效管理項目135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完善農村“三資”管理制度和“四議兩公開”決策機制,切實加強村集體經濟項目監督。2019年實施的20個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已全部完成建設,2020年20個村的項目資金1000萬元已全部下撥。(昆明信息港 通訊員段國全 王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