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好厲害,兩首詩就總結了李隆基一生的功過得失!

唐玄宗李隆基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寶十五載(756年)在位,皇帝當了45年,名義太上皇又當了6年多,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史上載說他生性英明果斷、多才多藝、通曉音律、儀表雄偉俊麗,放在我們這個年代也是個“國民老公”級的人物。26歲時厚積薄發乾了件驚天動天的事,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集團,28年年輕力壯時登基了,在位前期非常有作為,任用名相姚崇、宋璟,勵精圖治,開創了開元盛世(713-741年),共29年,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全國人口達到8000萬。


杜甫好厲害,兩首詩就總結了李隆基一生的功過得失!

唐玄宗劇照

“詩史”杜甫就寫下一首《憶昔》懷念開元期間的美好,“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整個是國富民豐的圖景!

杜甫好厲害,兩首詩就總結了李隆基一生的功過得失!

杜甫

大凡“滿招損,謙受益”,“盛滿易為災,謙沖恆受福”,這道理從古至今屢驗不爽。

杜甫好厲害,兩首詩就總結了李隆基一生的功過得失!

李林甫劇照

從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正直的宰相張九齡(很多唐詩中的著名詩人都是張舉薦的)等先後被罷官,“口蜜腹劍”的奸相李林甫上位了,接替張九齡,擔任宰相十九年,是唐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害得我們全民崇拜的李白和杜甫等大詩人苦逼逼的沒幾天好日子過。李林甫當上宰相之日就是李隆基昏聵之始。

杜甫好厲害,兩首詩就總結了李隆基一生的功過得失!

武惠妃劇照

公元737元,李隆基聽武惠妃讒言,將三個兒子殺害,其中一位是太子,這是最昏庸四件事之一。後來不久武惠妃死了,一個人孤寂了,又把兒子李瑁的妃子楊玉環(楊貴妃)搶奪進宮,幹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十足令人不齒!

杜甫好厲害,兩首詩就總結了李隆基一生的功過得失!

唐明皇與楊貴妃

可以說唐玄宗和李家王朝幾乎就是栽在李林甫和楊貴妃兩個人的手上,起用奸佞李林甫和寵幸楊貴妃這就是李隆基最昏庸的四件事當中的二件。因為李林甫大權獨攬,蔽塞言語,排斥異己,紊亂剛紀,最壞是重用胡將,使安祿山做大,埋下“安史之亂”禍害。因為楊貴妃“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為取悅楊貴妃,唐玄宗任命其族兄楊國忠身兼40餘職,與李林甫狼狽為奸又相互爭利,後在李林甫死後接替相位一手遮天,專權誤國,與安祿山的矛盾尖銳化。

杜甫好厲害,兩首詩就總結了李隆基一生的功過得失!

楊國忠劇照

唐玄宗最昏庸四件事中的最後一件事就是寵信安祿山,任安祿山做大身兼數鎮節度使擁兵自重,不斷給安祿山加官封王,甚至差點要任命安祿山當上宰相,對安的叛亂毫無察覺之心,連死前的奸相李林甫忠告說安祿山會反叛,唐玄宗還愚蠢地矇在鼓裡,死不相信。

終於,天寶十四載(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給唐皇朝以致命地打擊,至此唐朝走向衰弱。

756年春,身處淪陷區的“詩史”杜甫寫下一首《春望》對安史之亂的破壞之重做了總結。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可見唐明皇李隆基一生的功過得失都在杜甫的這兩首《憶昔》《春望》詩歌中!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為筆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