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有的地方房价暴涨,如何看待房地产行业目前愈演愈烈的围标事件?

quwulc


住房问题是一个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话题。近期厦门恒融晨以总价75.25亿无的天价,拿下湖里枋湖2019P05地块,刷新厦门岛内总价地王纪录,房价出现报复性反弹,民众出现了排除哄抢,恐慌性购入,房价调控难度凸显,如果放任房价飞涨,这一经济问题有可能上升为社会问题。究竟什么原因在不断推高中国城市房价?笔者经过深入思考,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

一、快速城市化和民众生活水平提高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中国自九十年代后期大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从2005年的5.32亿预计将在2020年达到7.58亿,也就意味着15年中会有两亿多人来到城市,这些人到城市后无论是买房也好还是租房也罢,必须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迅速膨胀的城市人口带来的供求关系的变化,必然推动城市房价的上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房屋的面积和质量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即使是买过房子的家庭或因房屋面积小,结构不合理,或因对子女学习空间、私密空间的进一步要求产生了改善性住房的要求。另外,目前三代同堂的家庭日趋减少,核心家庭成为家庭模式的主流。这些新的需求同样助推了房价上涨。

二、部分开发商利用人们的恐慌心理炒作房荒

几乎所有商品都是这样一个规律“买跌不买涨”而唯独住房例外,表现为“买涨不买跌”。房价上涨时民众担心未来房价继续走高出现恐慌性买入,对于开发商而言,房价每睡上升一个百分点,开发商的资本回报率上升三个百分点,开发商自然乐于看到房子涨价,甚至“捂盘惜售”来制造“房荒”,任何利好消息的出台必定是下一波房子涨价的“冲锋号”。以郑州为例,河南自贸区获批消息一出,所有楼盘一夜之间调高了售房价格,趋利的本能使得开发商尽量谋求利益最大化。


三、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导致地王频出,助推了房价上涨

地方政府是房地产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房地产的迅猛发展对地方政府来说可以起到“一石多鸟”的作用。

其一、获取大量土地出让金,1992年分税制后,地方财政中增长最快的就是土地出让金,甚至成了地方政府的合法金库,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攀升,离开这部分收入,地方财政将难以为继。众所周知“地价”“房价”的关系如同“面包”与“面粉”,面粉涨价了,面包自然涨价。以状态郑州为例,2016年出现了十几个地王。8月18号的两个地王每亩土地的拍卖价格分别达到3630万和4183万。地王频出,不但拉高了未来新房的价格,周边二手房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

其二、房地产发展带来高额税收,房地产发展中要向地方税务部门缴纳大量税费,而新房买卖、二手房交易中契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等林林总总的费用也数目可观。房地产的迅猛发展,意味着地方税收的激增。

其三、房地产拉动了经济发展,房地产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增加和GDP快速增加也是地方政府乐见的。这样一石多鸟的结果,也是为何中央屡屡出台调控政策,到地方却收效甚微的主要原因。

四、相关部门对房地产发展的盲目支持造成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风险

众所周知,房地产业是一个资金高度密集的行业,无论实力多么雄厚的开发商,不可能有完全充裕的自有资金,大量买地建房资金来自银行。没有金融部门的支持,房地产发展无以为继。部分房企聪明的利用了资金杠杆捆绑了银行,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很有可能出现系统性风险。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已经形成金融联姻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房地产涉及行业众多,从测绘设计到建材、建筑行业再到装修、家具、家电,房地产火爆带来相关行业的虚假繁荣,使得经济泡沫化加剧,一旦泡沫破灭,相关行业有可能像“多米诺骨牌”应声倒下。


五、新闻媒体的报道加剧了民众的恐慌心理,推高了房价

新闻媒体在房价上涨中往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原因有二,其一、媒体生存主要依靠广告收入,从传播学的角度,铺天盖地的房地产广告心理暗示作用强大,不断刺激民众焦虑的神经。其二、如今媒体更加关注民生问题,栏目设计很接地气,有“楼市”板块,这些更让住房成了人们街头巷尾热议的热点库话题。

六、实体经济的不景气,尤其是制造业的困境使得一部分投资者抽身于实体经济,转身房地产

中国被称为“世界加工厂”“制造业中心”。然而近年来由于人口红利窗口关闭,刘易斯拐点提前到来,廉价劳动力的成本优势已不再明显,大量托业转移到南亚东南亚等地。幸存的企业利润下滑,处境艰难。更重要的是欧盟、美国对中国产品纷纷设限,甚至高高举起制裁的大棒,让中国制造业发展举步维艰。中国经济转型过程是漫长的,阵痛是剧烈的。而房地产一枝独秀。近期甚至有曝出很多上市公司没有北京上海一套学区房值钱让众人唏嘘不已。举国上下,各行各业纷纷涉足房地产,大量资金沉淀于房地产加速了行业主营业务的萎缩,进一步造成产业空心化现象。

七、消费者自身的因素推动了房价的飞涨

上面几个因素固然是房价上升的动力,然而房价飞涨最大的推手却是消费者自身。理由如下:

1、消费观念的影响。

中国人家庭观念极强,而我们对家庭的理解首先是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对租房心理上是排斥的。这种先”安居“后“乐业”的观念使得中国人对住房情有独钟。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私有化程度在2012年已经超过87%,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2、民众对未来房价是一种看涨的心态。

住房是一般中国家庭的核心财产,房价的走势自然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对于已经拥有住房的家庭,听闻房子涨价的消息,即便他们并不打算售出手中的住房,也会享受到财富增值的愉快;而准备出手买房的民众虽然嘴上抱怨房价过高,而内心是希望大自己出手买房后房价继续上涨。加上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和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的不可复制性让人坚信,未来房价好骄傲有起伏,但是总体走势必然是上行。

3、许多家庭已经把投资房产作为家庭理财的渠道之一。

中国人近些年理财投资的意识觉醒,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手中钱能够保值增值,然而理财渠道有限。股市风云变幻,金价起伏难料,投资古董需要专业知识……看来看去,唯独房子看得见、摸得善存,一方面是必需的生活资料,另一方面具有资产价值。因此不少人手中有余钱后纷纷出手第二套、第三套房产,作为投资理财的一种渠道。

4、在物价上涨的大背景下,许多人把房产作为规避资产缩水的避风港。

虽然工业产品价格连年走低,但消费产品价格连年上涨。民众最直观的感觉为生活成本的连年上升。加上银行利率下调,理财产品收益不定。居民的储蓄性收益偏低,甚至出现把现金放入银行一年后货币购买力下降,出于规避现金缩水的考虑,避险方法就是把手中货币变成实物。其他实物存在保质期的问题,唯独房产保质期最长——七十年产权。出于避险考虑,一部分民众把手中货币变成了实物房产。房价上涨在中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笔者的分析不过也是一管之窥,希望国家出台有力的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


吴映明



善于聆听也是一种美


未来只有头部一线城市土地才是优质资源

未来只有一二线的土地资源,才会是能赚到钱的优质资源,这也是各大房企积极布局的原因

一线城市集中了全国最好的资源,最好的产业,能为年轻人提供最优质的工作机会,同时还有着最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优质的医疗资源,教育资源,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人口依然会向一线城市集中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的邻国日本东京目前就是这样的情况,尽管东京周围的县市房价下跌有价无市,东京的房子依然在不断的上涨,就是因为人口还在不断净流入,我们的北上广深等城市,未来大概率也是这种情况文中提到的厦门也是属于头部城市

未来能留存下来的也都是这种龙头房企,只有手中握住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未来才会持续开发楼盘的实力,才会在房企的竞争之中有竞争力,未来大概率还会有地王的出现

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绝大多数城市,例如三四线城市未来都会是有价无市的,三四线城市人口净流出已经没有了太多需求,房子的价值只是纸面财富,真正到了想要变现的时候会远远低于表面上的价值,这也是三四线城市,不会出现地王的原因,开发商都明白这样的土地资源是没有任何价值,这种三四线的人口只能持续的向一二线城市流入,可以说他们会源源不断地为一线城市的壮大提供着营养

中国会严控房价,不会再允许暴涨的出现,高房价对实体经济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