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線城市和一線城市的大學差距在哪裡?

萬重山老師


可以拿一個笑話來比較,能否看得懂:

一線城市城市大學:中國教育沒救了,清華北大的博士學歷老師都搶著要當官;

三線乃至四線城市大學:XX大學真好,不僅博士老師,碩士老師都不會搶著當官,最多也就本科、大專學歷的老師去搶。


嘉園子


我是用心為你解答的甜志願!三線城市和一線城市的大學是有差距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吸引人才方面的差距。一線城市往往是經濟的前沿,也是科技的前沿,許多優秀人才都願彙集於此,而三線城市則相反。比如在甘肅省會的蘭州大學,曾經是一所國內外知名的全國重點大學,但隨著國內經濟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老師出走到一線城市的大學。

2、畢業學生就業方面的差距。我國大部分優秀企事業單位,都聚集在一線城市,而這些單位往往能夠給本地的大學畢業生提供更多優質就業崗位,能夠吸引更多的優秀畢業生留下來;而三線城市則不具備這一切,每到大學畢業季都要上演一出孔雀東南飛。

3、人文社會環境方面的差距。彙集有大量優秀人才的城市,往往會伴生優良的社會環境,這些不僅能給大家帶來了更好的生活環境、教育環境、醫療環境,以及發展空間,也能帶來更高的眼界、更開闊胸懷。這一切一線城市能夠輕鬆做到,而三線城市會有些差距。

現在國內一線城市開始出現了飽和現象,也有一些大學開始在其他城市佈局,我想等國內全面實現小康以後,可能會出現與上述情況相反的局面。你說呢!


甜志願


按照2020年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佈《2020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全國的三線城市總共有70個,包括少數幾個經濟欠發達省區的省會(呼和浩特、烏魯木齊、銀川、海口等),和一些普通的地級市(比如,揚州、濰坊、洛陽、唐山、汕頭、鎮江、蕪湖、衡陽、淄博、新鄉、秦皇島、咸陽、桂林、大慶等)。這次城市的劃分有一線城市4個(北上廣深)、新一線城市15個(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西安、天津、蘇州、南京、鄭州、長沙、東莞、瀋陽、青島、合肥、佛山),二線城市30個,多數省會城市和部分計劃單列市。此外還有四線城市、五線城市。

那麼這個問題就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4個一線城市中的大學,和70個三線城市中的大學相比較了。這樣看來,他們的差距太大了。中國最好的大學,都在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裡,至少也在二線城市裡。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總39所985工程大學雙一流建設大學,其中38所都在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或二線城市之中,只有一個位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位於陝西咸陽楊凌區,算是位於三線城市中的唯一一所985工程大學,還是排名基本在最後的985大學。如果西安咸陽合併,這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也成了新一線城市的大學了。其他985大學的分校區就不在這裡介紹了,位於三線城市的分校區雖然也是985,但是他們本部都不在三線城市。

除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之外,三線城市中還有一些211工程大學,但基本上全是照顧性211工程大學,比如烏魯木齊的新疆大學、呼和浩特的內蒙古大學、海口的海南大學、銀川的寧夏大學,這些大學的整體方面,其實不如一些強勢的雙非大學,具體數據也不列舉了。

其他三線城市中,相對比較好的大學還有:

鎮江的江蘇大學

揚州的揚州大學

秦皇島的燕山大學

唐山的華北理工大學

洛陽的河南科技大學

新鄉的河南師範大學、新鄉醫學院

贛州的贛南醫學院、江西理工大學

桂林的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桂林理工大學、廣西師範大學

衡陽的南華大學

株洲的湖南工業大學

遵義的遵義醫科大學

蕪湖的安徽師範大學

大慶的東北石油大學

宜昌的三峽大學

汕頭的汕頭大學

以上我只是列舉了一些位於三線城市中,相對比較好一些大學。還有一些學校比較好,一時沒有想到,也就沒有列舉。

其實看到這些具體的學校,我想已經不用再說一線城市的大學與三線城市的大學差距在哪裡了。三線城市與一線城市最根本的差距,是對人才的聚集效應太弱。高端的人才,能夠引領大學發展的人才,都會優先聚集到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即使他們去了三線城市,多數也會選擇離開。三線城市的環境,很難留住那些高端人才。比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他的人才流失就很明顯。那些位於東北、西北的二線城市,比如長春、蘭州等,也同樣面臨人才流失的窘境。三線城市對於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如何,相信大家也都心中有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