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中文日和谷雨

母语是最深刻的文化记忆

国际母语日(International Mother Language Day)是1999年11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般性大会宣布:从2000年起,国际母语日设定在每年的2月21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多语种化。

母语、中文日和谷雨

联合国“语言日”由联合国新闻部于2010年2月21日“国际母语日”发起并主办,旨在推动联合国系统内的文化多样性和六种正式语言(英、法、俄、西、阿、中)的平等使用。联合国规定的正式语言只有六种,按英文字母顺序为: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六种语言具有同等效力,代表们可以选用其中任何一种。凡是联合国的正式会议,秘书处都要负责在现场把代表们的发言用阿、中、英、法、俄、西六种语言通过话筒进行“同声传译”。凡是联合国的正式文件,包括重要发言,都要用六种文字印出。

中文日与谷雨

联合国新闻部(现全球传播部)宣布启动联合国语言日。将中文日定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之“谷雨”,以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这是为什么呢?

据古代典籍《万姓统谱·卷五十二》记载,“上古仓颉,南乐吴村人,生而齐圣,有四目,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乃轩辕黄帝之史官也”。

据《淮南子》记载,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这一天,下了一场不平常的雨,落下无数的谷米,以慰劳圣功,后人因此把这天定名谷雨,成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这就是现在的“谷雨”节气。

母语、中文日和谷雨

济南市邮政局特于2011年4月20日推出中国文字语言日纪念邮戳一枚。

母语,是一个民族最为鲜明的符号标志,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赖以安顿灵魂的精神家园,树立积极的母语意识重若丘山。汉语是值得每个中国人珍惜与骄傲的文化徽记。尤其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条件下,维护好、使用好、发展好汉语,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文面临的挑战

汉语和汉字虽然得到了国际重视,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其面临的挑战。对2006—2015年SCI、SSCI、A&HCI世界三大数据库的论文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以SCI论文为代表的自然科学领域,96.94%的论文是以英文发表的,其次为德语(0.61%)、汉语(0.59%)。

中文在科技领域的窘况不是孤立现象,其他方面也有类似情况。例如在互联网领域,世界前十位“语言网民”的情况,英语网民数量第一,汉语网民数量第二,且与英语网民数量迅速接近。然而在网络文本覆盖率排名前20的语言中,汉语只排名第九。再如在翻译领域,Ronen等人曾根据世界图书翻译量做出的研究显示,英语、俄语、法语等几个文化强势语言形成几个大轴心,联系着整个世界的翻译网络,而汉语只是个较小的轴心,所系联的语言较少,且主要是中国的一些民族语言。大的轴心语言无疑是最具文化影响力的语言,也是强大交际功能的一种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