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临储麦成交量回落 国内小麦进口量同比增加

随着国内流通市场小麦供给量加大以及面企采购需求放缓,国家临储小麦周度成交量回落,麦价走势呈现稳中偏弱态势,国内小麦进口量同比增加。

国内主产区新麦生长存隐忧 陈麦市场价格走势趋弱

因不利天气频发,河南、安徽、山东等五省部分区域面临小麦赤霉病威胁。截至4月下旬,国内西北地区大部、华北冬小麦处于拔节至孕穗期,新疆西南部、陕西关中、黄淮大部、江淮、江汉等地进入抽穗开花期,西南地区大部进入开花至乳熟成熟期;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占比分别为22%、77%,一类苗与上周持平,二类苗减少1个百分点。

近期随着国内流通市场小麦供给量加大以及面粉加工企业采购需求放缓,麦价走势呈现稳中偏弱态势,国家临储小麦周度成交量回落。据统计,4月22日国家临储小麦投放量400.166万吨,实际成交量73.3821万吨,周比下降24.7875万吨,成交均价2340元/吨,周比下跌2元/吨;其中江苏地区成交量15.799万吨,成交均价2333元/吨;安徽地区成交量14.4452万吨,成交均价2328元/吨;河南地区成交量29.2575万吨,成交均价2344元/吨;河北地区成交量5.5149万吨,成交均价2369元/吨;湖北地区全部流拍。

据市场监测,截至4月下旬,江苏泰州兴化地区质优红小麦进厂价2330元/吨,安徽宿州埇桥地区质优小麦进厂价2440元/吨,河南商丘睢县地区质优小麦进厂价2380-2400元/吨,山东临沂河东地区质优小麦进厂价2440-2460元/吨,河北邢台柏乡地区质优小麦进厂价2480-2500元/吨。

美麦出口需求预期好转 国内小麦进口量同比增加

美国农业部4月全球小麦供需报告将2019/20年度全球小麦期末库存数据上调550万吨,为2.929亿吨;其中美国2019/20年度小麦出口预估为9.85亿蒲式耳,3月预估为10亿蒲式耳,美国2019/20年度小麦年末库存预估为9.7亿蒲式耳,3月预估为9.4亿蒲式耳;澳大利亚2019/20年度小麦出口预估为820万吨,3月预估为800万吨;欧盟2019/20年度小麦出口预估为3350万吨,3月预估为3200万吨。

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发布的月度报告预计2020/21年度全球小麦产量为7.68亿吨,高于上年的7.63亿吨,也高于消费水平7.6亿吨;小麦库存预期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因中国和印度库存增加。

因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内需求减少,盖过出口前景改善的影响,战略谷物将2019/20年度欧盟软小麦期末库存预估上调至1370万吨,3月时预估为1250万吨。

据哈萨克斯坦农业部称,在至少未来四个月内,即5月到8月期间,哈萨克斯坦将继续实施小麦及面粉出口配额。

俄罗斯政府为第二季度(4月到6月份)设定了700万吨的谷物出口配额,以保证国内食品安全。

因中国开始进口美国小麦,而其他许多小麦主产国面临天气问题或者因为地缘政治因素而限制出口;美国小麦出口需求有望好转。本作物年度迄今,美国小麦出口检验量累计为2196.3607万吨,上一年度同期为2076.5501万吨,美国小麦作物年度自6月1日开始。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4月份预计,2019/20年度我国小麦进口量为400万吨,同比增加131万吨。

Refinitiv的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本年度法国小麦出口的主要目的地,自2019/20年度开始以来,中国已经进口100万吨法国小麦。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国内进口小麦数量59万吨,同比增加107.6%;1-3月累计进口小麦数量127万吨,同比增加23.1%。

供给充裕需求趋于疲软 国内麦价或承压弱势运行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4月份预计,2019/20年度全国小麦新增供应量13759万吨,比上年度增加346万吨;国内小麦消费总量为12168万吨,比上年度减少712万吨;2019/20年度全国小麦供求结余量为159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059万吨。

据统计,截至4月下旬,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9808万吨,同比增加1695万吨;其中江苏地区1640万吨,同比增加246万吨;安徽地区2009万吨,同比增加396万吨;河南地区4054万吨,同比增加713万吨。

4月21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夏粮收购准备工作督导调度视频会议,强调多措并举解决仓容矛盾,千方百计扩大收储能力,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当前距离国内主产区2020年小麦收获上市不足一个月时间,国家临储小麦加大投放力度加之各类型粮源投放市场使得流通市场小麦供给总量较为充足,需求放缓则弱化面粉加工企业库存小麦消化进度。预计短期内在国内麦市供需格局宽松以及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底价等因素影响下,麦价走势或将呈现弱势震荡态势,区域间因供需格局不同麦价走势有所分化。建议后期密切关注国内主产区2020年小麦生长情况。

来源:南方小麦网;作者:XXX;农产品期货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010-51289506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