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父母包辦代勞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結果很值得反思

那些被父母包辦代勞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結果很值得反思

文/叮噹派好習慣

叮噹派好習慣,持續推送教育熱點、好習慣養成方法、學習乾貨等豐富內容,助力3-12歲兒童“學習、情商、性格”三方面優化!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

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很多人啃老卻沒有羞恥感呢?

有個年輕人答:

父母如果不能讓孩子幸福,生他幹嘛?有錢養得起就可以。你孩子成年後出去工作累死累活你很開心?

多可怕!啃老啃出正義感了。

有這種心態,一定是事出有因的。

前幾年,叮噹派好習慣又被一則新聞刷新了三觀。

48歲的大衛,大學讀的是同濟,後來又在加拿大名校滑鐵盧大學拿到了工程碩士學位,可以說算是傳說中的“別人家孩子”了。

但是,他回國後,一直不肯工作,天天窩在家裡,白天睡覺,晚上玩遊戲,靠老媽給一點生活費苟活。

而他老媽丁阿婆已經82歲了,有尿毒症,每週需要三次坐公交車去透析。

丁阿婆一個月3500塊退休金,醫療費要花2000多,再養活自己和兒子,深感力不從心。

她苦苦勸兒子出去工作,他死活不肯。

那些被父母包辦代勞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結果很值得反思

身心俱疲之下,丁阿婆準備去法院告兒子,讓他出贍養費,以此逼迫他工作。

但找了律師後發現,就算勝訴,兒子要是依然不肯工作,法院也沒辦法。

丁阿婆無奈撤訴。

對於今天的局面,她懊悔不已:“我教育不對,樣樣包辦,他從小樣樣現成的,依賴慣了……”

而兒子也把自己的種種不順歸咎在老媽身上,說是老媽的溺愛毀了他前途。

丁阿婆抹著眼淚說:“我毀了你前途,我有罪……”

養兒一場不易,把兒子培養成高端人才更不易,結果竟是這麼個結果。

兒子自身當然有很大問題。但作為家長,我們更該深思這種巨嬰的成因。

類似的成人啃老的新聞最近層出不窮,人們不禁反思,我們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丁阿婆那句“他樣樣現成的,依賴慣了”,值得所有父母警醒。

“父母沒有義務去撫養48歲的成年人。48歲成人反而向父母要錢,這種不符合社會倫理的事情竟然會在現實生活中發生,這就是愛的太多了。”

那些被父母包辦代勞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結果很值得反思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養孩子成了大多數家庭最重的負擔。

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團團轉,累得筋疲力盡:

守著孩子寫作業,忙前忙後檢查、背單詞、背課文、查資料,還要給孩子做飯、洗衣服……還有家長甚至不惜放棄工作,專職陪讀;

有的則舉家搬遷,另謀生計,只為孩子成才……可是?

這樣的辛苦付出,真的值嗎?很多家長髮現,雖然自己累成狗,孩子卻並不領情,成績不盡人意,自理能力差,可能長大後無法適應社會競爭。

教育家陶行知所說過:

“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操在掌 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握在父母手中。”

家長如此“費心”照顧下的孩子,真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嗎?

正是家長們的這份擔憂,這種心理才是真的給孩子挖坑了!為啥這麼說?通過以下這個例子我們就能夠看出來:

13歲的“湖南神童”魏永康以總分602分考進湘潭大學物理系,成為當時湖南省年齡最小的大學生。17歲時便考上了中科院的碩博連讀研究生。

那些被父母包辦代勞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結果很值得反思

她的母親給兒子洗衣服、端飯、洗澡、洗臉,甚至為了讓兒子在吃飯的時候不耽誤看書,都高中了,還親自給他餵飯。

從小學到大學,魏永康的生活一直是母親一手包辦,“只有專心讀書,將來才有出息!”。

然而,當魏永康脫離母親的照顧後,完全“失控”:

熱了不知道脫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著單衣、拖鞋就往外跑;房間不打掃,屋子裡也臭烘烘,襪子髒衣服到處亂扔;不記得參加考試和撰寫畢業論文。

最後連碩士學位都沒拿到,就被學校勸退了。

“我心想,他將來長大離開我,人這麼聰明,很快就能學會的,不曉得他已經形成習慣,改不過來了。”

魏永康的母親可謂老淚縱橫、悔不當初。

蒙臺梭利曾說:我們習慣服侍小孩,這對他們來說不僅是一種奴化,而且也是危險的。

父母的“為你好”這三個字背後,是孩子們逐漸喪失的獨立和主見。


那些被父母包辦代勞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結果很值得反思

叮噹派好習慣小編週末在小區活動場所健身時,看到一位奶奶蹲在地上給一個6歲左右的孩子繫鞋帶。

孩子幾次要自己動手,都被奶奶擋回:“你又系不好,試什麼試?還不如 奶奶給你係”

孩子要喝水,手剛碰到保溫杯,被奶奶叫住,“小心別燙到,讓奶奶來。”

在孩子學步學舌,用自己的手腳探索世界時,我們大人總喜歡越俎代庖。

這尋常的景象,是多少為人父母長輩的舉止?

殊不知,你的包辦,正在弱化孩子的認知與發展。

那些被父母包辦代勞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結果很值得反思

圖片來源:搜狐網

2012年教育部發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

3~4歲:在幫助下能穿脫衣服或鞋襪。能將玩具和圖書放回原處。

4~5歲:能自己穿脫衣服、鞋襪和紐扣,能整理自己的物品。

5~6歲:能知道根據冷熱增添衣服。會自己繫鞋帶。能按類別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一位資深幼兒園園長說過,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前提,對其社會化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讓他們自己去摸索,去探究。

而我們作為父母,只需在這個過程中給予一定的引導、鼓勵和支持。

那些被父母包辦代勞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結果很值得反思

孩子的獨立性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提高的。

雖然對於幼兒園和小學生低年級學生來說,培養孩子獨立性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我們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20歲了還讓媽媽洗衣服或者連一點簡單的飯菜都做不出來。所以我們幫你總結了以下5個培養孩子寶獨立性的方法。

1、教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培養獨立性

鼓勵你的孩子說話。每天找一個時間,和孩子一起坐下來聊聊一天的生活。問問他對某件事的意見,耐心傾聽他的回答。

那些被父母包辦代勞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結果很值得反思

(圖片來源:叮噹派好習慣)

6歲以下幼兒因為語言和邏輯能力的限制,難以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時候,父母看見孩子,猜中孩子的需求,引導孩子表達需求就變成非常重要。

比如:

寶寶餓了是不是?

剛才爸爸說的話,讓你委屈了是嗎?

你是想要自己撕開包裝嗎?

當孩子提問時,一定要回答他。根據他的理解程度,選擇適當的語言來解答他的問題。

儘可能全家一起吃飯。如果孩子想加入父母的談話,要耐心傾聽他的觀點。如果父母不同意,也別直言不諱地表達你的不屑,你可以說“你這個觀點很好,不過……”,這樣的句式更為積極。

2、3歲以上寶寶可以獨立做的事情

(1)收拾玩具:

與其抱怨孩子亂丟玩具,不懂得收拾,還得辛苦地把他們都收拾乾淨,不如儘早和孩子約定收拾玩具的“規矩”,比如放一首音樂,看看孩子能不能在音樂結束之前把所有東西都撿起來。

(2)幫忙做簡單的家務:

如果你事先把抹布擰乾,3歲寶寶可以做撣灰、擦桌子、擦地等家務活。

(3)幫著給衣服分類:

3歲的寶寶可以在父母洗衣服之前幫你給衣服分類,比如把他的衣服挑出來或者把白色的衣服單獨放在一起。

(4)擺桌子:

3歲孩子應該能夠在吃飯前把碗筷擺好了。

那些被父母包辦代勞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結果很值得反思

參觀博物館(圖片來源:叮噹派好習慣)

(5)自己探索世界奧秘:

帶孩子去參觀博物館、動物園時,可以讓孩子自己獨立觀察,鼓勵他說出展品或動物的特點,父母再進行一些簡單的介紹,相信比走馬觀花更有效果。

3、讓他學習自己吃飯,培養獨立性

孩子到3歲後,能用一個勺子自己吃飯了。但如果是用筷子,則可能還需要些時間。

讓孩子自己拿杯子或奶瓶喝水的時候,開始可能實際上是父母拿著,孩子只是做個樣子。但即便如此,也要每次都讓他拿,然後慢慢讓他完全靠自己拿。

經常練習手指精細動作技能的孩子掌握以上這些本領的時間要更快一些。

我們可以給孩子一根蠟筆和一張卡片,讓他塗鴉。或者找一些需要用手去放的玩具給寶寶玩,比如分類盒或拼圖等。

4、指導孩子自己穿衣,培養獨立性

對6歲以下的小孩子來說,有拉鍊、紐扣、帶子、掛鉤的衣服是特別難穿的。因此,我們應該儘量選擇有鬆緊帶、粘扣或者拉鍊口已經閉合好的衣服。

把寶寶的衣服按順序從左到右擺好讓他穿。雖然你不是非得這麼做,但這能鍛鍊孩子從左到右看書的能力。

把衣服擺好,讓孩子拿起來就能穿,而不用先看正反。比如褲子正面朝上(這樣他坐下來就能穿),上衣和裙子背面朝上等

告訴孩子怎樣先把手伸進套頭衫或T恤裡,然後再從腦袋套過去。千萬不要買領口過緊的衣服。

對於讀幼兒園的孩子,我們可以幫孩子穿鞋,但只要可能,儘量讓他自己把鞋釦緊。孩子坐著穿鞋時,會自然地按照自己能看見的方向按粘扣,這也是為什麼他們總是把鞋穿反的原因。如果你能買粘扣在中間的鞋,就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

叮噹派好習慣認為:全心全意愛孩子,就是幫助孩子獨立面對世界。孩子的事情,可以逐漸交由孩子自己去做。這種堅強、獨立、自信,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包辦。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