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自卑的孩子,大多出自這幾種家庭 -CasperMamiClub

長大後自卑的孩子,大多出自這幾種家庭 -CasperMamiClub

1

曾經看過一個諮詢故事:

一個女孩從來不敢穿裙子,也不好意思留長髮,她對諮詢師說,我怕照鏡子,覺得自己好醜。事實上她長得很漂亮,樣子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

後來才知道,原來是父母怕她早戀,從小打壓暗示她,你樣子醜,不好看,不要打扮…
這讓人想起知乎上一個很火的帖子:

“從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是一種什麼感受?”

網友們各自寫道:

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的優秀

說話聲音低,不敢看人的臉

從來不或者很少拒絕別人

一直渴望成為那個大家都喜歡的人……

因為自卑,他們不敢向前一步,無論工作還是感情;

因為自卑,渴望別人的認可,渴望更多的好朋友;

因為自卑,內心常常在崩潰的邊緣遊走…

沒有人天生自卑,可你知道哪些家庭,更容易養出自卑的孩子?

長大後自卑的孩子,大多出自這幾種家庭 -CasperMamiClub

2

喜歡打擊孩子的家庭

父母的差評,是對孩子最重的一拳


一位朋友說,

我媽從小就對我實施打擊教育,我的成績在整個小學階段,都是年級前十名內,但無論我做得多好,我媽永遠都在挑我的缺點,導.致我性格內向、自卑,跟我媽也不愛親近。

我們的父母都很重視學習成績,慣用的手段是一次次的打擊:

“為什麼這麼簡單的都錯””你到底有沒有腦子””你看看別人,還有理由了”

曾聽過一位孩子說,

我知道別人很厲害,可是我一直都在努力,為什麼你就沒有看到過呢?

網絡有人問:被父母罵得想自殺是種什麼體驗?

一個網友的回答令人心酸不已:

在我傷心難過得哭到虛脫的時候,父母卻看著我說「發什麼神經」,除了絕望不知道應該怎麼形容。

父母的差評,是對孩子最重的一拳!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寫道:

沒有一個孩子願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他們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也往往來源於成人的評價。

經常遭受父母打擊的人,常常容易自卑,並且會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緒中不可自拔,嚴重時還會患.上心.理疾.病,導致許多極端行為。

相反,我更喜歡電影《奇蹟男孩》的教育方式。

電影說的是一個從小面部畸.形的小男孩奧吉從家庭走出來,融入社會的故事。

電影中有一個片斷感人至深,當奧吉聽見最好的哥們威爾說:

“如果我和他那樣,我就自殺”。

奧吉的心一下低到了谷底,對一個天生殘疾的人來說,再沒有什麼比好朋友的嫌棄更絕望了。

奧吉哭著問媽媽::

“是因為我的臉他們才不喜歡我,為什麼我這麼醜?”

媽媽安撫他:

“你並不醜”

奧吉當然不相信:

“因為你是我的媽媽你才這麼說”

媽媽說了一句話,改變了他一生:

“正是因為我是你媽媽才最重要,因為我最瞭解你。你並不醜,我們每個人臉上都有痕跡,這是記錄我們人生軌跡的地圖”。

教育家顏元說:

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一個自小被打擊,和一個從小從激勵的孩子,內在的力量是完全兩樣的。

將來面對同一個工作,喜歡的愛人,被激勵的孩子會奮力爭取,被打擊的孩子卻還在低著頭說:我不行,我不配,我不值得。

這樣的孩子,會幸福嗎?

3

要求懂事的家庭

懂事孩子的崩.潰,都是靜悄悄的


我現在特別怕聽到家長說,”我的孩子特別懂事”。

因為懂事往往是一種假象,它的本後是自卑,當父母被假象欺騙,我們也就錯過了孩子性格發展的最佳時間。

朋友小高說:

我小時候,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喜歡很多東西,那會哭著鬧著讓爸爸媽媽買。後來他們一直對我說,”要懂事”,我也記不清到底講了多少次;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我看到喜歡的東西,再也不敢跟爸爸媽媽說,我要這個。長大後,我順便給自己洗.腦,你這個樣子,買那麼好做什麼呢。

這不就是自卑嗎?

她一直重複兩個字:不敢

不敢自私,不敢任性,不敢不懂事。

很多自卑的孩子一生顧著懂事,卻從來不懂自己。

他們壓抑自己的需求,對外界只敢說”好”、”可以”、”沒關係”。他們經常討好別人,認真完成任務,規規矩矩生活,卻常常活不出自我。

知名作者韓大茄在《懂事的背後是深深的自卑》一文中寫道:

“懂事是一種毒,一旦形成了這個印象,它就會綁架你堅持下去。因為我很早就知道,一個熊孩子只要做一件暖心的事,就會讓人交口稱讚。

而一個懂事的孩子做了一件出格的事,會讓父母大失所望,前功盡棄。所以有時候必須頂著”懂事”的光環堅持到底,不斷地忍讓。

發現懂事的背後是深深的自卑。感覺自己隨時都有可能失去,不敢對抗,所以一直活得小心翼翼。”

4

情感綁架的家庭

“我這麼辛苦,還不是為了你”


很多父母把自己的希望和精神放到了孩子身上,而且不斷地說,非得讓孩子知道。在他們看來,只有讓孩子愧疚,孩子才會更有動力學習。

“你是我們全家的希望”

“你不用管我們,你過得好就可以了”

“我們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你”

“我們每天早出晚歸還不是為了你”

朋友小鐘從小到大,成績都在班裡排名前列,但一直唯唯喏喏,像一隻躲在角落裡的小老鼠,我一直以為她天生就這樣。

直到有一天她跟我說,你知道嗎,我中學時得過抑鬱,想過要自殺。我媽總和我說,我是她的全部。每次聽到這個話,我就覺得全身透不過氣。

高三那年,整晚整晚的失眠,睡不著,害怕出錯,害怕考不好。有一次考差了,我離家出走了。我怕看見她的眼神,那種眼神,就像我偷了她全部的錢一樣。

後來,小鐘還是被媽媽找到了,媽媽說,你是個什麼東西,考這麼個成績,還要跑…沒有任何安撫。

小鐘說,我覺得從小到大,她就像把自己綁在我身上一樣,時時刻刻有一隻眼睛在盯著你,什麼都不敢做,什麼都怕犯錯誤,能不自卑嗎?

5

自卑孩子的出路:

“這不是我的錯”


成年後我們,該如何從自卑中走出來?換句話說,如何把孩子從自卑中拉出來?

在電影《心靈捕手》中,主人公威爾,有著天才數學家的稟賦卻到處打架,只能在大學裡當清潔工,也沒人想要挽救他。

直到他遇到心理諮詢師肖恩,肖恩敏感地覺察到這個少年埋藏心底的自卑。

多輪較量後,威爾終於說出了心底的陰.暗往事:

童年時,他被沒人性的養父虐.待,被利器.傷,被拿煙.戳,隔三岔五被打得一身青,甚至被人強.暴…

肖恩溫和地看著他,一點點靠近,拍著他的背:孩子,那不是你的錯。

威爾憤怒地推開,肖恩又說,孩子,那都不是你的錯。

“去他們的,好嗎!”

肖恩一遍遍地對他說,這不是你的錯,去他們的,好嗎?

就在某一刻,威爾的眼睛亮了。他開始接受肖恩的建議,重新學習;也消除了人際隔閡,找回了自我和愛情。

我在想,為什麼一句”這不是你的錯”就能化解威爾童年的陰影?因為他第一次體會到,我是值得被愛的。

“我不被愛,不是我的錯,是別人錯了。”

一直以來,他一直用父親的虐.待對待自己,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不該活在這個世界上,而自暴自棄。

我們可能被沒有這樣的童年創傷,也一樣難逃自卑的陰.影。當你沒有滿足他們的期待時,他們會否定你做為一個人的全部價值:

“你這麼沒用,怎麼值得我們愛呢”

如何從自卑中走出來,很重要的一點是,你能像肖恩一樣,學會無條件地積極關注,關注自己內心的小孩,也關注我們自己的小孩。

看到TA,看到TA作為一個人本來就應該有的價值,去愛TA,陪伴TA。如果TA受過傷害,你要對TA說,這不是你的錯。

這樣TA才會知道:

不管我是什麼樣子,都會有人愛。他才不會穿上防禦的盔甲,一生只為滿足他人而活,TA才能活出真正的自信。

假如他們傷.害了你,但願你能對自己說:

這不是我的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