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不說破,知人不評人

“誰言世事不可說,只是看破不說破。”在生活中,總會遇到千奇百怪的事情,在這些經驗的積累下,我們可以練就自己的“火眼金睛”,學會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而看破不說破便是我們該懂的一種習慣。

《孔子家語.卷二》中便記載過這樣一種情況。孔子和弟子們外出,正逢下雨,子路便提議到附近的子夏家借雨傘,“孔子攔住子路,對他說,子路比較護財,不能硬讓別人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本來借傘是一件不能再尋常的事情,但孔子瞭解子夏的性格特點,知道他比較吝嗇,但他沒有直接挑明出來,而是以理解和寬容的態度對待子夏,並沒有直接對子路說是因為子夏吝嗇。在這裡,孔子看破不說破,尊重了子夏的性格,才沒有使子夏在他的弟子們面前顯得尷尬、難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格,在與人交往中,看破別人的缺點卻不說破,這是一種成熟的表現。西方哲學家叔本華說過:“一個人的性格定型以後,就很難再改變。”所以,我們需要尊重別人的性格,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身的閃光點,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但也請不要壓制。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則故事,在某次會議上,一位教授碰到了一位文藝批評家,互相自我介紹後,這位教授便說“真是久仰了,早就聽說您是位著名的天文學家了”評論家一臉疑惑,以為教授搞錯了,可教授卻說:“在您發表的文章裡,我看到您發現了一些‘著名歌星’、‘歌壇巨星’等星宿,這可不就是天文學家嗎?”並對評論家大加指責。話音剛落,在場的人都笑了,使得評論家十分尷尬。故事中的教授以為自己對評論家的職業十分了解,卻從未理會過他臉上的表情變化,並對其無端指責,沒有把握好人際交往的分寸,最後只能使他被評論家拉入了黑名單。有時候看破不說破,既能保全他人的顏面,同時也能使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係更進一步。

有些東西看懂不用說出來,是禮貌,更是一種尊重。曾經聽初中老師說過,二十歲外的“飯”不好吃,大人們不會再對我們的行為指點批評,那些話只會藏在他們的心裡。在他們心中已經開始有了一根衡量我們的槓桿,這也是“看破不說破”,雖然聽起來有點兒殘忍,但同時督促著我們自己學會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催促著我們學會長大。

看破不說破,知人不評人。一個良好的語言能力必將給我們帶來不錯的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