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六朝古都南京,秦淮河始終都是一處繞不過去的景點,即使秦淮河不能代表最金陵風情的地方,但這十里秦淮的幽雅風裡氤氳的諸多帝王將相、文人騷客和紅粉佳人的故事已經足夠吸引人,難怪很多人都把秦淮河稱為“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梨花似雪草如煙,春在秦淮兩岸邊”,當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迷醉了無數文人騷客的時候,秦淮河畔的烏衣巷同樣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文人前來,只不過他們不是來賞景的,而是來懷古的。
這一波又一波的人中,有李白、崔顥、劉禹錫、杜牧、李商隱、韋莊,還有王安石、周邦彥、朱敦儒、薩都剌,大唐時期最偉大的幾位詩人都來了,宋元最有名的幾位詞人也來了,他們是來金陵到此一遊的,他們也是到秦淮河畔的烏衣巷登訪的。
烏衣巷為什麼這麼有名氣?烏衣巷又是一條什麼樣的巷子?唐代有“詩豪”之稱的劉禹錫在那首著名的詩作《烏衣巷》中寫道: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到了劉禹錫生活的唐代,曾在烏衣巷中生活過的晉代時期王導謝安兩家的堂前紫燕已飛入尋常百姓之家,那時的烏衣巷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追溯烏衣巷的歷史,這裡在東吳時期曾是禁衛軍駐地,東吳時期的禁衛軍皆著烏衣,因此這裡得名烏衣營,後來改稱烏衣巷。在當地民間還有一種更流行的說法,東晉時期王導和謝安居住於此,兩個家族子弟都喜歡穿烏衣,以彰顯他們的尊貴身份,所以這裡得名烏衣巷。不論是東吳時期的禁衛軍身著烏衣還是東晉時期的王謝家族子弟喜歡穿烏衣,烏衣巷和烏衣應該是分不開的。
追尋著大唐詩人和宋元詞人的足跡,到了南京後,我也來到了十里秦淮河畔的烏衣巷。
從秦淮河上的文德橋南行50米就來到了烏衣巷口,在沒有進入烏衣巷之前,首先看到的便是王導謝安紀念館,根據紀念館前的文字介紹,這是一座展示六朝文化藝術及王、謝兩大家族家世的專題性陳列館,裡面有來燕堂、鑑晉樓等建築,陳列了不少六朝時期的文物。陳列館的門票比較便宜,每人8元。
我去遊覽烏衣巷的時候,烏衣巷內正在對街道進行修繕,雖然遊人還能進入裡面,但是巷子裡面到處都是堆放的地磚,完全感受不到烏衣巷的深厚歷史,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在烏衣巷的一個角落,我發現了一口古井,取名烏衣巷井,據說這口井挖掘於東吳時期,這裡曾經作為禁衛軍營的時候,這口井就是為了供應身穿烏衣的禁軍們飲水使用的,現在井欄上保留著十多道繩子的勒痕,展示了這口井所經歷的千年滄桑時光。
元代著名的雁門才子薩都刺不但是名氣斐然的詩人、畫家和書法家,還喜歡遊山玩水,他一生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在風光秀麗的江南度過,因此金陵也是他經常遊覽的地方,他在遊覽金陵的時候留下了許多作品,比如那首著名的《登石頭城》就寫到:
石頭城上,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指點六朝形勝地,唯有青山如壁。
在另外一首《金陵懷古》中,薩都刺就寫到了秦淮河畔的烏衣巷:
王謝堂前雙燕子,烏衣巷口曾相識。聽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當我來到烏衣巷的時候,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燕子也早已不見,朱雀橋邊的野草花更是難以見到,但烏衣巷還在,烏衣巷井還在,烏衣巷的傳說還在,如同秦淮河是人們來到南京後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一樣,烏衣巷也是無數文人繞不開的一個話題。
夕陽西下時分,一個現代化的烏衣巷開始展露出它古老滄桑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