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窩裡鬥,讓漢末最強世家失去統一天下的機會

從東漢末年起,世家大族便在政治舞臺上大放異彩。像曹操,孫權這樣的豪傑,背後往往都有自己家族的支持。然而他們與今天筆者講述的豪門比起來卻遜色不少,四世三公的袁氏一族,便是漢末第一世家。今天筆者就為大家分析一下為什麼門生故吏遍天下的袁家,沒能終結亂世的原因。

兄弟窩裡鬥,讓漢末最強世家失去統一天下的機會

意氣風發的袁紹

汝南袁氏,據傳是上古時期虞舜的後人。在漢代最初從袁良做成武縣令到後來四代人五個大官,其中三個是位列三公的國家一把手,袁氏幾代人的積累是其他名門望族比不上的。到了袁紹袁術這一代,由於中央政局的動盪,袁家在地方的實力便更加膨脹起來。

兄弟窩裡鬥,讓漢末最強世家失去統一天下的機會

袁氏族譜

這原本是袁家逐鹿天下的好時機,然而此時的袁家卻有自己的隱憂。袁紹庶出袁術是嫡出,但是袁紹的年齡卻比袁術大,再加上袁紹在各方面才能都要比袁術強,更比心高氣傲的袁術人緣好。這導致袁術從小就看不上他這個哥哥,事事都要排擠他。他們的父親袁逢和叔叔袁隗還在的時候,尚能壓制住兩兄弟之間的不和,然而天下大亂後,兩兄弟的矛盾便公開化,袁氏家族內部便因此分裂為兩個集團,並且相互敵對競爭。

兄弟窩裡鬥,讓漢末最強世家失去統一天下的機會

群雄逐鹿

董卓敗壞朝綱,諸侯會盟討董。袁紹憑藉名望和實力成為盟主,袁術憑藉汝南袁家雄厚的財力,為盟軍供應糧草。如果袁紹袁術能夠摒棄前嫌,合力為親族報仇,並聯合曹操和孫堅等一心討伐董卓的勢力,那麼光復漢室便不是空話。然而由於兄弟兩人的窩裡鬥,不僅讓聯盟解散,更進一步降低了袁氏“四世三公”這個金字招牌的影響力。

兄弟窩裡鬥,讓漢末最強世家失去統一天下的機會

結盟混戰

由於之前袁紹要立宗室劉虞為皇帝,處處與袁紹作對的袁術便頭一個反對。再加上這回聯盟解散,以及袁紹奪取冀州,在河北大肆擴張實力,這一切終於讓兩兄弟撕破臉開打了。袁術與公孫瓚和陶謙組成聯盟,袁紹也不甘示弱與曹操和劉表結盟,雙方打得你來我往。最終袁紹擊破公孫瓚,曹操擊破陶謙並打敗袁術。失敗後的袁術不死心又做起當皇帝的美夢,稱帝后導致與孫策的附庸關係破裂,走投無路的袁術最後願意向袁紹投降,在前往河北的途中被劉備擊敗,並最終死去。

兄弟窩裡鬥,讓漢末最強世家失去統一天下的機會

袁術稱帝

袁術一死,袁家的整體實力受到重創,汝南袁氏失去了自己的根據地,而河北袁紹的內部也出現了不和。幾個兒子爭權奪利,就如同當年袁紹袁術那樣,同時還有集團內部南北文官武將之間的衝突。這種內訌也註定了袁紹集團在官渡之戰後逐漸走向滅亡。

兄弟窩裡鬥,讓漢末最強世家失去統一天下的機會

後人祠堂

偌大一個袁家,就是這樣在兩代人的內訌和敵對中,敗光了幾代人積攢下的實力和名望。倘若當年袁逢和袁隗能處理好家族內部繼承權的問題,化解兄弟二人的心結,那麼袁氏一族很有機會平息董卓之亂,實現漢朝的二次中興。甚至更進一步,像司馬炎那樣代漢篡位,成立一個新的朝代。然而歷史沒有如果,後世的司馬氏族的內鬥甚至比袁氏內鬥更加激烈,甚至引發了“八王之亂”和“五華亂華”的慘劇,這也是後世統治者對世家大族政治警惕的重要原因,不由得令人扼腕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