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小知识:悟透这二句真言,你就懂得了经济学

上文有说到经济学供求关系的真相用我们先人的两句话足以概括,这两句话也是本人读《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的一种感悟。

正文开始之前,先简单介绍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部书,目前已经出到了13版,它对经济学的解读比较通俗易懂,本文的一些例子和灵感均源自于本书。

经济学小知识:悟透这二句真言,你就懂得了经济学

可能一提到经济学,有些人就要挠头,认为那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无法窥其门径,实际上任何一门学问要想熟练掌握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但若只想知其大略则不用枉费太多功夫,经济学也是如此。读者若能悟透本文里说到的二句真言,则足以知晓经济学之大略了。

经济学小知识:悟透这二句真言,你就懂得了经济学

第一句真言出自道家名篇《抱朴子》:“物以稀为贵”。

“物以少者为贵,多者为贱。”——《抱朴子·明本》

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很直观,本无需多讲,但具体到应用的时候很多人往往就想当然了。

比如发生一旦发生猪瘟猪肉就会涨价,有人就问了,发生猪瘟大家都不吃猪肉了,猪肉怎么还会涨价呢?这么想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显然这种推理有点太武断,也不符合经济学的规律。从“物以稀为贵”的角度讲,发生猪瘟导致猪大量死亡,市场上的猪肉就少了很多,当然也会有些人因为猪瘟的原因不吃猪肉了,但因此不吃猪肉减少的需求量跟因猪瘟而减少的供给量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总体而言,猪肉少了,那么肯定是要涨价的。

经济学小知识:悟透这二句真言,你就懂得了经济学

猪肉涨了,牛羊肉为什么也涨呢?道理很简单,吃不起猪肉的人开始吃牛羊肉了,牛羊肉的需求量增加了但供给量没有增加,相对而言,它们也变得稀少了,物以稀为贵。

牛羊肉是猪肉的替代品,它们跟涨猪肉是符合经济学规律的,但你不能把所有物品的涨价都归结到猪身上。有个段子说猪肉涨了,房租也跟涨,原因是房东要吃猪肉,这就有点强词夺理了,房租涨不涨是根据租房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跟猪肉没有半毛钱关系(话不能说的太绝对,有一分钱关系吧……)

下面这个例子出自于《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五章的一个练习题,说假设科学家发现多吃大豆可以防癌,可以预防心脏病,那么请问:

  1. 你预期大豆的价格会有什么变化?
  2. 你预期玉米(通常在适宜种植大豆的土地上也适宜种玉米)的价格会有什么变化?
经济学小知识:悟透这二句真言,你就懂得了经济学

大豆显然要涨价了,在这个假设中,那些本来不吃大豆的人因为它可以预防疾病要开始吃大豆了,市场的需求量增加,大豆显得更加“稀少”了。玉米也要涨价,因为本来要种玉米的土地被种上大豆了,玉米的产量势必要减少,少即贵。

要理解“物以稀为贵”这句真言,首先这个东西要有用,不管是被当做货币的黄金也好,被当做装饰的钻石也罢,它们都是有用的,才会贵,不然再稀少也不会贵,其次要明白稀少是贵的原因,而非是因为贵才导致了稀少。

经济学小知识:悟透这二句真言,你就懂得了经济学

人们有时候会说,那个东西太贵了所以买的人少,好像是因为贵才少一样,这实际上有点倒果为因了,如果仔细推敲你就会发现,无论任何时候贵都不会导致少,只有少才会导致贵。如果一件东西很贵而需求量又很大,那么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商家会想方设法多生产一些,最后导致价格的下降,如果这件物品的价格就是降不下来,那么只有一种原因——客观上它就是少。

说完第一句真言,接下来说第二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源自《道德经》。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道德经》

看过《射雕英雄传》的朋友想必对这句话非常熟悉,它是《九阴真经》中的第一句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射雕英雄传·九阴真经》

分析这句真言之前先讲两个案例,同样出自于《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一个案例说甲地区的糖浆一斤卖9元,乙地区的糖浆一斤卖4元,有位经常往返两地的人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开始了他的倒卖生意。这个人在乙地采购大量糖浆贩卖到甲地以图获利,问:他每斤糖浆能获利几元?

直接回答5元的伙伴是没有动脑子思考的。他干这趟活是需要成本的,收益减去成本才算得上是利润,这里假设他的车马人员费折算到糖浆中合计0.5元/斤,那么请问他每斤糖浆能获利几何?

经济学小知识:悟透这二句真言,你就懂得了经济学

回答4.5元的伙伴可能忘了第一句真言“物以稀为贵”。正常情况下,乙地的糖浆卖4元/斤,但一旦有人大量收购将会导致这个地区的糖浆供不应求,结果就是涨价,这里假设乙地的糖浆价格因为商人的采购涨到了6元。同理,正常情况下,甲地的糖浆卖9元/斤,但一旦有人大量倾销将会导致这个地区的糖浆供过于求,结果就是降价,这里假设甲地的糖浆价格因为商人的出售降到了7元。

商人从乙地以6元/斤的价格采购糖浆运到甲地以7元/斤的价格出售,再减去成本0.5元,他每卖一斤糖浆也就能赚0.5元。这里的重点不是商人到底赚了多少钱,而是说在这个过程中,甲地糖浆的价格从9元降到了7元,乙地糖浆的价格从4元涨到了6元,岂不正应了那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真言?

经济学小知识:悟透这二句真言,你就懂得了经济学

第二个案例与此类似,也是平衡了两个差别太大的价格,所不同的是第一个案例发生在不同地域,是在空间上,第二个案例发生在不同时期,是在时间上。说一种枯叶病的蔓延将要导致玉米大量减产,虽然玉米还没有到收获的季节,但大家都知道今年的玉米产量必然要大幅减少,商人就会开始提前囤积,用户也会开始提前采购,这最终导致玉米的价格提前上涨。

假设玉米平时的价格是1元/斤,如果商人没有提前囤积,用户没有提前采购,那么等到天灾真正来的时候一下子涨个十倍百倍的谁也受不了,反倒是提前涨价平衡了这个过程,等到真正发生时也不至于一下子变的太快。由此可见,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有一个“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过程,这是自然规律,即天道。

经济学小知识:悟透这二句真言,你就懂得了经济学

对两句真言的论述就先到这里,伙伴们对此有何感悟呢?不妨一起讨论讨论。

PS: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案例不过是一种简化后了的理想情况,现实世界远比案例复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