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那些王和南方楚国的智斗

前几日和朋友谈到“汉阳诸姬”时,对于它的作用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人以为诸姬的设立与楚国关系不大,我觉得有点不对。因此回来后整理资料,希望和大家探索一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楚国的由来。

周朝那些王和南方楚国的智斗

邮票上的高阳氏

楚之先祖出自颛顼高阳氏。颛顼帝后第五代吴回,是帝喾的火官,帝喾叫他为祝融,这也就是楚国尚火的由来。吴回的儿子叫陆终,生有六子,最小的叫季连,芈姓,这就是楚之先祖了。季连之后叫鬻熊,很有学问,于是周文王拜其为师。因为他辅佐周文王灭商有功,周成王念其功劳,封他的曾孙熊绎为子爵,建国于丹阳,领地50里。开始了一个屌丝的逆袭。

最开始的时候,熊老大们与周王室关系是良好的,周成王不用讲,周康王时,和楚熊也属正常。只是因为楚是周王朝的异姓国,一开始就受到周天子的歧视,甚至在诸侯盟会上,都没有与盟的资格,于是熊老大们对此开始耿耿于怀。其实,这种建立在“亲亲”、“尊尊”的宗法等级基础上的主从关系,必然会产生深刻的矛盾,从而导致征服与反征服的战争。

熊老大以及其后代是江汉流域最早的开发者,他们的创业可是相当的艰苦滴。从楚国开国国君熊老大至熊仪(若敖)、熊眴(蚧冒)等十余代君王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期,都过着艰苦奋斗的穷日子。正所谓穷则生变,所以自此以后,熊老大、熊老二等等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扩张行为(也是一种自保的行为)。而他们又一直处在南方,正统的中原诸国一直瞧不起这个荆楚夷蛮,故而双方数百年来战乱不断。加上以楚国为首的方国部落还时常去侵扰周朝疆域。周王室对这只蛮熊也是放不下戒心滴,于是,在周昭王时期,三次攻打楚国,最后一次还把昭王自己的小命送到了那里,可见当时的周王朝对楚国欲除之而后快的决心。

当然周昭王是否是死在楚人之手还有争议,但是这丫南征不返确是事实,由此一役,周王朝由盛而衰,楚熊却日益壮大,开始了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的时代。这也导致了后来周王朝分封汉阳诸姬的历史事件了。

另外,也有说法周昭王当时是为夺铜矿资源,而对楚国发动战争,但楚人位于鄂西北,并没有较多的青铜资源,甚至西周初期出土的楚国青铜器也屈指可数,仅仅一个荆子鼎,还是周成王所赏赐的铜矿所铸,并且从后世出土的青铜器(包括过伯簋)铭文上大量出现的“孚金”可以看出,其主要方向在鄂东,即经由南阳盆地绕到随枣走廊,而后渡过汉水,因此周昭王讨伐楚国的理由与想搞点铜没太大的关系,而是一直忌惮一个强大的楚国出现在自己的南方,所以才想出了分封诸姬的主意。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汉阳诸姬”到底是个怎么回事?

周朝那些王和南方楚国的智斗

汉阳诸姬地形图

在西周一开始的时候,其实就在汉水流域分封了一些诸侯,包括我们正在解说的鄂国等,但这些并不是专为了遏制楚国而封的,所以也就不算诸姬这块的了。直到西周末年,为了遏制这只熊北进的势头,就在汉水以东以北和江、淮间,分封了不少姬姓或姻亲诸侯国,即所谓“汉阳诸姬”。

在地图上看来,汉阳诸姬就像三条封锁线,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阻止着这头蛮熊向北挺进。第一条,也就是中部,是以随国为首的随、唐、息三个侯爵国。这也是汉阳诸姬的核心地带铁三角。第二条就是周宣王的岳老子申侯的申国,它背靠伏牛山,居于丹水上游,可以给铁三角以强力支撑。第三条就是位于铁三角以北的其他诸侯国。进可协助铁三角打击楚国,退可防止蛮熊北上。就这么一个铁桶阵,一摆就是一百多年,虽然期间桶子里面的成分有了一些的变化,但对于楚国,它始终还是不曾让步的。即便桶子的宗主国已经由西周换成了东周,哈哈。

周朝那些王和南方楚国的智斗

熊通画像

因此,被封锁了一百多年后的熊老大,就是那位自立为王的熊通,也就只好转而向南发展,拿下了巫郡、黔中郡和洞庭郡,让这些更荒蛮的地方也变得开化了。也算是汉阳诸姬对俺们长沙的一个间接的贡献吧。

再说说随国吧,它不仅仅是“汉阳诸姬”中的龙头,还占据梧桐山,对楚国形成居高临下之势,与楚国的地理冲突最为突出。因此,楚国与随国战争最为激烈。直到公元前706年,楚王熊通击败随国,这才逐渐开始“汉阳诸姬,楚实尽之”。

因此,综合来看,“汉阳诸姬”的设立就是为了防范南边的楚国向北进犯,保卫周王朝中原疆域的安稳。

周朝那些王和南方楚国的智斗

码字不易,请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