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一方水土富一方人!雲南全力以赴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換一方水土富一方人!雲南全力以赴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百日總攻行動的號角聲中,一場易地扶貧搬遷的決勝之戰正在雲嶺大地打響。

99.6萬人有序遷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地區,規模居全國第三;全省2832個集中安置點成為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幸福新起點。雲南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各級各部門勠力同心、攻堅克難,堅持搬遷建設與後續幫扶並重,全力以赴推動政策落地、工作任務落實,確保上半年完成“安置住房100%完工、配套設施100%完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0%入住”的目標任務,實現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換一方水土富一方人!雲南全力以赴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出真招 力促搬遷見實效

易地扶貧搬遷是“五個一批”中難度最大的一批,也是挪窮窩、拔窮根的治本之舉。“十三五”期間雲南省搬遷人口占全國總規模的十分之一,其中2019年搬遷貧困人口數位居全國第一。如何打贏易地扶貧搬遷戰,是扛在雲南各級幹部肩上的重任與使命。

雲南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科學謀劃、精心組織,實化細化易地扶貧搬遷措施,倒排工期、掛牌督戰,省、州(市)、縣(市、區)、安置點四級聯動攻堅掃尾;聚焦重點難點地區和安置點,廳級幹部每月“蹲點駐守”,在全國率先建立“雙點長”制度,雙管齊下推進度;把好工程質量和安全關,推進基礎及公共服務設施與住房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投入使用;對安置區建設實行半月一調度,重要會議前緊急實時調度,安置點組織搬遷報備制度等方式,全面掌握工程建設和搬遷進度;建立“網格化”督導機制,全覆蓋進點入戶開展督導,嚴控建設成本、資金使用等,對發現問題堅決整改。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百日總攻行動中,雲南省提出對11個萬人以上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由省級相關職能部門實行掛牌督戰,集中力量攻克最後堡壘。對此,省發展改革委建立“分級、包片、駐點、全覆蓋督導”制度和“點、縣、片、面”四級督戰機制,對會澤、丘北、瀾滄、宣威、福貢5縣(市)實行掛牌督戰,對易地扶貧搬遷萬人以上安置點實行“點長駐守督戰”,對昭通、曲靖、怒江和紅河南部、廣南、瀾滄四大重點地區實行“片長督戰”,確保如期完成目標任務。

挪窮窩 搬出大山天地寬

聽說要搬出生活了50多年的老房子,家住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普拉底鄉禾波村的傈僳族群眾余文清有些猶豫不決,在駐村工作隊員耐心講解政策後,余文清打消了顧慮。得知部分村民對易地扶貧搬遷政策還有些不理解,他還積極協助村裡和工作隊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並帶頭搬遷。

在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城區安置點永安社區,村民郝月華剛搬進期盼已久的新家,還被聘為小區管理人員。“以前靠天吃飯,現在靠雙手過上好日子。”郝月華高興地說。他們僅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近10萬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代表。在峽谷深處,一批又一批的貧困群眾,正在從“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地方搬到新家園,開啟幸福新生活。

在會澤縣大山住了大半輩子的陳巧英,今年春節前夕和鄉親們一起搬進城裡的樓房,辦入住手續、打掃新居,歡歡喜喜過大年。目前,會澤在各鄉(鎮)完成119個安置點建設,搬遷安置群眾23811人,今年6月前計劃完成所有搬遷安置任務。

截至4月中旬,全省安置99.6萬人的244739套安置房已全部建成,安置點水、電、路、通訊等已全部達到入住要求,入住率達98.6%,剩餘的13899人計劃在5月底前全部搬遷入住;800人以上安置點49.08萬貧困群眾飲水、義務教育、基本醫療配套設施已達到要求或正在加快建設;累計已拆除舊房16萬套,復墾複綠面積1171萬平方米。雲南省易地扶貧搬遷“前半篇文章”已基本完成,全省搬遷安置實現“三個轉變”:建房方式由“統規自建和統規聯建”向“統規統建為主”轉變,安置點由“點多散小”向“適度集中”轉變,安置方式由“農村安置”向“城鎮集中安置”轉變,易地扶貧搬遷成為雲南省“十三五”時期促進貧困人口減貧、地方投資增長、有序推進新型城鎮化、人口市民化、生態環境治理的有效措施和途徑。

受疫情影響,昭陽靖安、魯甸卯家灣、會澤縣城、福貢江西原定搬遷工作按下“暫停鍵”。隨著經濟社會的逐步復甦,安置點正有序復工復產,各地全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掃尾工程建設,分級分類開啟“搬家模式”,確保按期保質保量完成易地扶貧搬遷歷史性任務。在各方努力下,全省100萬搬遷群眾生活穩定,未發生1例新冠肺炎確診或疑似病例,是全國搬遷任務前五位省份中唯一未發生病例的省份。

換一方水土富一方人!雲南全力以赴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拔窮根 後續幫扶“穩得住”

搬出大山不易,更重要的是要穩得住、能發展。

雲南省近期出臺了易地扶貧搬遷“穩得住”工作方案,提出40條保障措施;建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17家省級責任部門協同作戰、靶向施策,鞏固提升搬遷成效;積極爭取資金支持,對110個在為民服務、脫貧發展、平安穩定等方面成效突出的200人以上安置點實施5000萬元年度獎補,切實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按照“確保搬遷群眾中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的家庭至少1人實現就業”的目標,持續加大就業扶貧車間開發、易地扶貧搬遷幫扶就業等工作。截至目前,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共建成扶貧車間1260個,建立就業服務站362個,全省47.64萬搬遷勞動力就業培訓率達83.6%、就業率達79.34%,戶均就業1.24人。

“40條措施從房屋產權管理、義務教育、產業發展、就業幫扶等方面出發,切實保障群眾切身利益,僅對搬遷群眾物業費、水電費、電視收視費等實施減免補貼一項措施,在5年過渡期內,全省財政減免補貼資金就達3億元左右。”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魯甸縣卯家灣是雲南省安置建檔立卡貧困戶最多的安置區,新入住的貧困戶李德東最近忙得不亦樂乎,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動員和幫助下,他做起了食用菌種植生意,幾乎每天都要到大棚裡擺菌棒、看長勢。

“從去年11月到現在,大棚已摘了1.7萬多斤香菇,就地賣給粵旺集團後收入6.8萬多元,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們不但住進了新房子,還實現了致富的夢想,全家人再也不愁吃穿了。”李德東說。

不僅是李德東,在魯甸縣“兩園兩基地”的產業規劃下,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加入到產業脫貧隊伍中來。通過建設現代物流園、高原特色綠色食品加工園、食用菌產業園、扶貧車間,打造萬畝蘋果基地、萬畝蔬菜基地,卯家灣片區預計將實現搬遷群眾戶均1人家門口就業。

穩就業、促增收的同時,各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還結合當地實際,幫助搬遷群眾提升技能,拓寬就業渠道,統籌安排好就學就醫,提升公共管理和便民服務水平,開展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和文化活動,幫助搬遷群眾“快融入”,譜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挪窮窩、遷新居,“農民”搖身變成“市民”,到扶貧車間打工、就近就業就學就醫,易地扶貧搬遷開啟了群眾幸福生活的新篇章;斷窮根、強素質,搬遷群眾正在從貧困、落後的思想中轉變,凝心聚力打好脫貧攻堅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闊步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