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的由來(一):党項為西羌後裔,隋時歸附,唐代兩遷後居夏州

西夏是中國歷史上北宋時期,由党項人在西北地區建立的一個政權。因為地處宋朝的西方,所以當時的宋人將其稱作為西夏,而其則自稱為邦泥定國或白高大夏國、西朝。不論於前期同北宋、遼朝等國共存於世,還是在後期與金朝並立於北方,西夏國雖小卻表現得極為堅挺:前後傳遞十帝、歷經189年。下面我們就講一講這西夏國的由來。


西夏的由來(一):党項為西羌後裔,隋時歸附,唐代兩遷後居夏州

西夏為党項政權,而據漢文獻記載,党項為漢時西羌後裔。《隋書》明確寫道:“党項羌者,三苗之後也”。在後來的《舊唐書》中,也有類似的表述:“党項羌……漢西羌之別種也。”早於南北朝末期,約公元6世紀後期,党項羌就開始在現青海東南的黃河上游和四川松潘以西的山谷地帶等地動,但是當時他們還處在原始社會的末期階段。

西夏的由來(一):党項為西羌後裔,隋時歸附,唐代兩遷後居夏州

早期的党項羌不發展農業生產,他們的衣、食、住全都都是從放養牲畜中獲取。不僅沒有文字,而且不用曆法,年月計算採用的還是最原始方式:以草木枯榮為準。因保持著對天神最原始的崇敬,党項羌尚武且勇猛。同氏族之間不僅互幫互助,而且在受到傷害時能夠做到有仇必報、一致對外。因党項羌十分崇尚白色,故自稱“大白上國”。

西夏的由來(一):党項為西羌後裔,隋時歸附,唐代兩遷後居夏州

公元584年,有一千多戶党項羌主動向隋文帝稱降。次年,党項羌各部落首領也紛紛率族人在旭州(今甘肅臨潭縣境)請求內附。其中有拓跋氏部落首領拓跋寧叢,被隋朝授予了大將軍一職,此人就是西夏的先祖。在596年,党項部落反叛,但在隋朝的鎮壓下以失敗告終。各黨項部落再次降附,紛紛派出族中子弟入朝謝罪,並向隋朝納貢。

西夏的由來(一):党項為西羌後裔,隋時歸附,唐代兩遷後居夏州

629年唐太宗招安党項,各首領率部歸唐後被任命為各州的刺史長官。635年,大唐為安置各族在其各自領地接連開設了16個州,吸引了約34萬党項人內附。而在當時的各個部落之中,就要數拓跋部最強,它還與吐谷渾王為姻親。但是最終拓跋部還是為唐兵所敗,被迫歸附了大唐。至此大唐就各族領地新開了32個州,並將它們統一劃為西戎州。時任拓跋部首領的拓跋赤辭則被任命為西戎州都督,此外還賜其姓李氏,並封其為平西公。

西夏的由來(一):党項為西羌後裔,隋時歸附,唐代兩遷後居夏州

隨著不斷繁衍與發展,党項各部落規模不斷壯大,拓跋氏部族更成為各部落中的盟主。自唐初吐蕃就在青藏高原開始崛起,不斷擴張北上滅吐谷渾。本來党項是與吐谷渾聯合共同抵抗吐蕃的,現在失去重要的隊友與屏障後,党項不得不向向中原求助。當時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一邊派兵抵抗吐蕃的侵襲,一邊將党項部落安頓到了慶州。於是散居在今甘肅南部和青海東南的党項部落,因對恐懼吐蕃而背井離鄉,舉族南遷去往慶州。

西夏的由來(一):党項為西羌後裔,隋時歸附,唐代兩遷後居夏州

​安史之亂平定後,有駐守汾州的河北副元帥僕固懷恩,因被人猜忌詆譭並遭宦官陷害而舉兵叛唐。郭子儀怕其周邊少數民族部落受煽動鬧事,於是就想唐代宗提議:將党項各部落遷到了銀州以北、夏州一帶居住。因為早在南北朝時期,匈奴人赫連勃勃曾在這裡建立平夏國,所以定居於此的党項部落就被稱為平夏部,此即為西夏皇族的先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