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集團公司內部審計體系的構建


論集團公司內部審計體系的構建

一、內部審計體系的具體構建

1、內部審計框架的設置

目前我國絕大部分的集團公司都屬於國有企業,無一例外要擔負著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重任。考慮到這些特點,本人認為其內部審計最好採取“審計”加“監察”的模式,以財務審計為基礎,以經濟效益審計為主線,最終實現對企業各項經濟活動的合法、合規性進行監督檢查。

通過在集團總公司設立“監察審計部”的方式,在審計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由“監察審計部”牽頭負責組織開展集團系統的內部審計工作,對集團管理層負責並報告工作。實際設置可採取分級負責的原則,由“審計監察部”負責對二級子公司開展內部審計工作;集團內部的三級和更下級企業的內部審計,採取在二級子公司總經理的領導下,由該公司財務部門在接受“監察審計部”業務指導的基礎上,履行審計職責並向總經理報告的工作原則。所形成的最終審計結果,由二級子公司的總經理通過集團專項會議(“監察審計部”是本會議的重要參與者)的形式向集團管理層報告。本人草擬的集團企業內部審計框架如下圖所示:


論集團公司內部審計體系的構建

2、內部審計體系的構建重點

結合上圖,在具體構建內部審計體系時,應注意把握以下方面:

①、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工作流程

內部審計框架建立後還需要制訂符合企業實際的審計程序與業務運轉流程,才能使框架體系發揮應有的效力。

原則來講,內部審計程序應包括審計準備階段、審計實施階段、審計終結和報告這三個基本工作階段。其中:

審計準備階段的主要工作包括:選派審計人員組成審計組並確定審計組組長及主審人員、初步分析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確定審計重點、制定審計方案、發送審計通知書等。

審計實施階段的主要工作包括:根據審計方案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情況以及對報表項目和財務會計報告進行測試和複核。

審計終結和報告階段的主要工作包括:根據審計結果出具審計報告,提出審計意見,歸集審計檔案。在此階段,如果被審計單位對內部審計報告和決定有異議,一般可採取“在收到審計報告和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修改意見或複審意見”的方式進行溝通。

內部審計報告和審計意見書經批准後,被審計單位必須執行,並將執行結果以書面形式反饋給公司總部及內部審計部門。公司內部審計部門可視具體情況進行後續審計,以保證內部審計結論或決定的執行。

結合上述內容,本人草擬的內部審計業務流程圖如下:


論集團公司內部審計體系的構建

②、建立上下結合、下審一級的內部審計體系。

為彌補內部審計無法對本單位領導者和同級管理層進行審計的內部控制薄弱環節,應由上級內審部門負責對下級管理層的審計,通過開展多層次的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對各級管理層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控制,以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

原則上,對控股子公司應每年審計一次。對重要控股子公司或運營風險較大的控股企業應加大內審的力度和深度。除常規年度審計外,審計監察部也可根據工作需要和集團管理層的要求,對涉及的重大投資項目、資產處置項目應根據其重要程度,採取審計監察部直接參與和對二級子公司進行原則指導的方式,實施非定期的專項審計、後續審計和責任審計。

③、明確審計對象。

在企業集團內部,除了有核心企業,還會有眾多的緊密層、半緊密層和協作層企業,因此內部審計的範圍必須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由於集團成員在企業集團中所處的地位各不相同,對各個基層法人企業的內部審計範圍也就應該有所差別,而不應一視同仁,應該按照各基層法人企業在企業集團中所處的地位進行有重點、有層次的內部審計工作。

  對於二級子公司這類核心型的企業,由於其是集團具體業務的運作實體部分,因此是內部審計的重點,對這類企業應該進行全面審計。

  對於三級子公司這類緊密層的企業的內部審計也應該比較全面,尤其是屬於集團支柱型的企業。

對於那些屬於半緊密型的企業,則主要是對投入資金的使用情況、成本、利潤及分配的真實性以及合同的履行情況進行審計監督。

④、明確審計範圍。

內部審計主要包括有財務審計、經營審計、內部控制系統的評價、經濟合同審計、建設投資審計、經營決策審計、電算數據信息審計以及經濟責任審計等八個方面的內容。

⑤、明確內部審計機構的權限範圍

為保障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必須以集團公司的名義對審計監察部門的工作權限予以明確。原則上應包括以下基本權利:

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以及其他與財務收支有關的會計資料和實物資產的檢查權;

會計報表、社會審計機構出具的審計報告、業務流程各環節形成的項目資料、可研報告、審批文件等管理資料的查閱權;

內部審計機構對被審計單位正在進行的違反國家和公司規定的財務收支和經營管理行為,有權建議相關部門予以制止。

除上述權限外,本人認為還應重點明確“當內部審計機構開展審計工作時,被審計單位不得轉移、隱匿、篡改、譭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以及其他與財務收支和經營管理有關的資料”。

⑥、轉變觀念,提升內審人員素質,推進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

內部審計要堅持依法獨立、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成本效益、監督服務、風險控制和重要性的原則。內部審計必須注重價值的創造,要立足於提供滿足企業內部管理與控制需要的服務。

內部審計人員的經驗,及其對公司管理與財務管理各環節的瞭解程度是決定審計質量的關鍵要素。為保證內部審計隊伍高效工作,應採取一方面從集團內部的相關部門與子公司吸收符合條件的人員進入審計監察部門,;另一方面若通過社會招聘方式吸收的內部審計人員,則應採取至少先到投資管理部門或二級子公司掛職工作半年到一年,以對集團公司的財務、管理、業務流程、企業經營管理現狀有一定程度的瞭解後,再從事內部審計工作。

來源:高級審計理論與實務

喜歡就: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