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郑和下西洋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明朝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事,几乎人人皆晓。但是,关于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人们却说不甚清楚。

一些书籍中介绍说,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公元1398年,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病故,16岁的皇太孙朱允坟登上皇位,史称建文皇帝。他为了巩固皇位,采纳了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下诏削藩,集权中央。诏书发出后,西安秦王、太原晋王都先后交出了兵权,自守封地。唯独北京的燕主朱棣,抗旨拒诏,起兵攻进南京城。建文皇帝见大事已去,便在后宫举火自焚了。燕王登基后,号永乐,因未见建文尸首,很不放心,遣官吏到处查寻下落。有言建文帝为僧遁去,他的主录僧溥洽知此情况。永乐皇帝便囚禁:了溥洽。时又“传言建文蹈海去”了,遂派三保太监郑和以通商为名,行查寻建文下落之实而下西洋。公元1405年6月,郑和奉命率领大船62艘自苏州刘家河出发,历经西洋30余国,均未查到建文帝的下落和形迹。

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够全面的。从《明史》等史料记载来看,寻找建文皇帝并非是郑和下西洋的唯一目的。

不错,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中下落不明,确曾是朱棣的一块心病。他派胡夜以颁书和寻访仙人张邋遢为名,遍寻邯县去察访,又怀疑建文帝逃亡海外,于是派人出洋。而在《明史·郑和传》中,还谈到了下西洋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耀兵,就是炫耀武力。朱氏做了皇帝,要威加海外,扩大影响。史书记载,郑和率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每到一处,郑和便向当地君长宣天子诏书,并以皇帝名义给予赏赐。倘若有人不服气、不认可的话,就以武力震慑。这种情况虽然不多,在三佛齐锡兰山、苏门答腊还是发生了武装冲突,结果当然是郑和获胜。于是西洋诸国纷纷派使臣来中国朝贡。较能说明问题的是第七次下西洋。当时朱棣已死去五、六年,而建文帝的下落,朱棣死前已从胡夜那里得到了确切消息。宣宗朱瞻基也不再把建文的下落放在心上。他之所以派郑和出使西洋,完全是由于那些远方的番国还没有来朝贡,。认为明王朝的政治影响还不够大。

除上述两个目的外,还有一个目的是采买珍宝。下西洋的船号称“宝船”,船上满载金银绸缎和瓷器。这些东西除了赏赐各国君长外,主要用来交易,换得海外奇珍,以供朝延。据史书称,七次出海,换得的无名宝物多得难以胜计。

郑和下西洋的成果是伟大的,然而中国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天顺年间,二次上台当皇帝的朱祁镇想再派人下西洋去采买珍宝,当太监去兵部查找当年下西洋的资料时,侍郎刘大夏却将这些资料藏了起来,说:当初下西洋,耗费钱粮数以十万计,丧生的军民数以万计,,实在是一大弊政。这些资料应该销毁,以拔其根。”元末至明初,战事不断,朱棣又大兴土木修长陵建北京,人民的负担之重可想而匆。郑和七下西洋开拓海上丝绸之路,诚然是伟大的创举,但另一方面,它又同万里长城与骊山陵墓等建筑一样,不能不是统治者暴政下的产物。


郑和下西洋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喜欢作者的文章欢迎点赞关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