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作画2分钟,售价2000万,中国画到底神在哪儿?

葫芦,音同“福禄”。

可盛了酒,别在诗家或是侠客的腰间;也能做成瓢,在寻常人家充当一个趁手的容器。

若被画成画,不过寥寥几笔,不若花鸟灵动,不比苍鹰雄健,更不如山水壮阔。

这样“简单”的葫芦,却是齐白石先生晚年最喜爱的题材。齐白石画了40多年的葫芦,甚至晚年封笔之作也是一幅葫芦。

木匠作画2分钟,售价2000万,中国画到底神在哪儿?


齐老越到晚年笔墨越率性。有时画长在架上的葫芦,有时画摘下来的葫芦,全用没骨法——以水墨画叶,以藤黄画果,不论怎样画,齐老的葫芦都满溢着生活情趣。

木匠作画2分钟,售价2000万,中国画到底神在哪儿?


“劫后残躯心胆寒,无聊更变却非难。

一心要学葫芦诀,无故哈哈笑世间”。

“山翁心事卻非顽,岁岁垂藤尺幅间。

因喜葫芦能解笑,笑人新样出根难”。

关于葫芦,齐老也写过一些诗,“劫后残躯”、“山翁心事”等语将他跌宕起伏的前半生一笔带过,酸甜苦辣尽尝过一遍后,沉淀于笔尖的,就是这一只只极普通的葫芦。

画面里不过一两只葫芦,三四笔叶片,五六根藤蔓,但静心去看,又恍若是一个阳光充足的小院,和一个看尽人间事,坐在摇椅上,扇着蒲扇的老者。任这世间千帆过尽,我自泰然处之,捧腹一笑,如这葫芦一般憨态可掬。

万事万物皆会腐朽,唯诗与画能得永恒。

木匠作画2分钟,售价2000万,中国画到底神在哪儿?


两只青、黄葫芦正方置于画中,色墨淋漓,灿烂而热烈。画这幅画的时候,齐老已经93岁。

木匠作画2分钟,售价2000万,中国画到底神在哪儿?


这幅《葫芦图》,不论是构图、行笔、着色,皆传神高妙。

以泼墨写出瓜叶,不着墨线勾筋写脉,笔法简洁传神。葫芦之黄色艳彩与浓淡墨色交相辉映,以焦墨渴笔写藤,宛转如飞,似游龙入江,挥洒自如,气韵充盈笔端。

木匠作画2分钟,售价2000万,中国画到底神在哪儿?


要说最绝的还是这一幅。

这是齐老的绝笔之作,题字时连“九”字都不会写了,问李可染:“这个九字是往这边拐还是往那边拐啊”?等到写“岁”字,怎么也记不起来,就写成了现在这个错字。

作画时齐老的精神状态已经算是“糊涂”了,但李可染对这幅画的评价是两个字:“绝了”。

这张绝笔《葫芦》起初一直秘藏于张仃宅,当年,每隔一段时间,李可染、邹佩珠夫妇、黄苗子等人,就要相约来到张宅欣赏这幅画。

邹佩珠先生回忆说:“隔日子长了没看这幅画,就像得了病似的,看完这幅画就像过足了鸦片瘾似的,精神头也足,人也兴高采烈了”。

木匠作画2分钟,售价2000万,中国画到底神在哪儿?


这幅画的魔力到底在哪?《糊里糊涂画葫芦》一文中是这样说的:

“这幅画最绝的是藤蔓,用笔用墨已经是天籁,是神在走,而不是手在走。”

“白石老人在糊涂的状态下凭本能作画,笔墨中的精、气、神完全超越了白石老人的身体健康状态,是一种修养在完全自由自在自为的状态下释放。一个中国画家只有到了这个境界才谈得上是‘天爵’,与此相比,包括白石老人以前的作品,所有人的画都只能算是‘人爵’”。

木匠作画2分钟,售价2000万,中国画到底神在哪儿?


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感悟,几十年的葫芦情结,幸得一支毛笔展现于人前。中国的大写意国画,在似与不似之间,是与不是之间,说的,尽是思考与人生。

这才是中国画,精妙之处,境界所在。

图文源自网络反供学习交流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