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魯迅回憶性散文《朝花夕拾》看先生率直背後的溫情

前言:

清華新聞學院院長柳斌杰曾這樣點評此書:

《朝花夕拾》集中部分散文較多的傳承了傳統散文的特點,寫人記事均於平淡質樸的筆墨間蘊藉著深邃的思想,而且在對舊日情懷的回顧時,還常常發表議論,抒發對現狀的某些不滿之情。

從魯迅回憶性散文《朝花夕拾》看先生率直背後的溫情

《朝花夕拾》不是歷史書,但卻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近代史的若干側面,它也不是民俗著作,但卻涉及城鄉風俗。魯迅先生,在一個輕鬆,和諧的氛圍內,向讀者述說著自己內心的隱秘的快樂與痛苦。

《朝花夕拾》可以稱為是魯迅先生“回憶的記事”,共收錄有先生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從多方面反映出了先生少年時的生活以及先生性格志趣的形成過程。“朝花夕拾”寓意“早晨的花晚上拾起”,不難看出,這本書中所寫到的,皆是先生對往昔的回首回顧,是先生心底年少的溫柔。

十篇散文,滿滿的皆是回憶,文中所記錄的,是魯迅從幼年階段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生動的向讀者展示了清末明初的生活畫面,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有趣且又飽含深意的童年故事,抨擊著舊社會,表現著魯迅先生對“人的解放”的渴望。“朝花夕拾”這個極具內涵的詞,在那個歲月,像是一把抹了糖的利劍,讓無數讀者在感嘆童年快樂時又在心頭被狠狠一刺。

在魯迅先生童年的敘述中,長媽媽,藤野先生,範愛農,這一個個生動的人物背後,皆是有著屬於他們的那一份深層內涵。小說處處流露的都是魯迅先生童年時的歡樂如若僅僅淺嘗,必然不能感悟魯迅先生給予文章的深層含義,簡單的文字,卻蘊含著魯迅先生無盡的力量。

生活中的暴虐者——《狗·貓·鼠》

從魯迅回憶性散文《朝花夕拾》看先生率直背後的溫情

在此篇中,魯迅先生毫不避諱的坦言自己“仇貓”,表面上寫貓,實則寓意反諷與貓同習性之人。

文章開篇,就可看到那些“正人君子”在攻擊“仇貓”,攻擊者們那拿一句“狗不是仇貓的麼?”來想借此汙衊辱罵魯迅先生是狗,而魯迅毫不退讓,通過引用覃哈特博士《自然史的國民童話》這本書中所提到的狗貓結仇的故事,給予那些“正人君子”當頭一棒,把那些攻擊者喻為“沒眼力”的狗,接著,將他們與動物相比較,深刻披露那些所謂文人的虛偽性。

文章前半篇可謂皆為雜文筆調,筆至後篇,開始正式進入回憶序列:祖母講的貓與虎的故事,自己救下被蛇追殺的隱鼠的經歷,還有自己心愛的隱鼠被貓所吃,因此開始仇貓,打貓的故事。作者首先借祖母的故事,向讀者展示了貓的狡猾,接著,又借對鼠的描寫,表現了對大老鼠的厭惡和對不害人的隱鼠的同情,當魯迅知道自己的隱鼠葬身貓腹後,對貓,便有了深深的仇視情節,哪怕後來知道隱鼠不是被貓所殺,仍舊無法與貓“重歸於好”。

先生仇貓的理由,從兒時到現在都是有理有據,自己年幼時救下的隱鼠遭到摧殘這一部分,將作者對施暴者的仇恨以及對弱小者的同情寫的淋漓盡致,結尾處寫對付眼前“貓”的態度和策略,是對當時社會上層對邪惡,施暴者放縱不管的鞭撻。

魯迅先生滿腔正氣,但奈何所處年代黑暗,腐敗,不平等,他以筆為槍,勢必擊破那些黑暗麻木的現實,《狗·貓·鼠》一書,生動有趣,卻也同時飽含深意,足以給身處當時那個年代的狗、貓、鼠們當頭一棒:

說空話尚無不可,甚至於連自己都不知道說著違心之論,則對於只能嗥叫的動物,實在免不得“顏厚有忸怩”

其樂無窮,天真歡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從魯迅回憶性散文《朝花夕拾》看先生率直背後的溫情

張碩城先生曾對本文主題做過歸納:魯迅先生通過寫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美好生活的回憶,表現出了作為孩童,對自然的熱愛以及對新鮮知識的追求,天真,活潑的心理。關於這篇文章,從傳統來看,本文一直被學者冠以對封建私塾的批判這一主題,但在筆者看來,本文應是作者對兒時的回憶,不具有批判性質。

文章打開始對百草園的描寫,就讓人彷彿真的已經置身其中,菜畦、石井欄、皂莢樹的描寫,彷彿將我們帶入了那個世界,而對鳴蟬,黃蜂和叫天子的描寫,彷彿他們就在讀者的耳邊。

在這被人稱為:“陰森、冷酷、枯燥、陳腐”的三味書屋裡,我們不難看出,其實孩子們對美、對藝術的追求並沒有被“扼殺”,相反,成績還提升了不少,細讀文章,孩子們其實的對藝術的追求過程以及學習過程其實並不是痛苦的,而是輕鬆愉快的。由此可見,先生是一位和藹可親,教學有方的好老師。

三味書屋的生活和百草園的生活一樣的有趣。和百草園相同,孩子們對於三味書屋,其實也是有依戀存在的。但是,這種依戀卻與百草園又有不同:對百草園的依戀,是天真的,是一種從熟悉到陌生的反抗心理的體現而對書屋生活的依戀,更顯示出的是一種成熟的,理智的。

而在這一篇中,我們不難看出,魯迅筆下所展示的,是令無數讀者羨慕的童年生活,給大家展示出來的,是一種令人神往的童趣。多年以來,在諸多文學點評裡,百草園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一直和三味書屋枯燥乏味,無趣生硬的生活形成對比,但是再度細嘗此文,現在看來這兩個地點的描寫,更像是一種相互呼應的和諧的關係,通讀全文,屬於先生的美好回憶躍然紙上,而對自然的愛和對知識的追求也顯而易見。魯迅先生展示給我們的,是他的那顆充滿童趣的內心,這也是這篇散文真正蘊含的獨特美。

愛國的昇華——《藤野先生》

從魯迅回憶性散文《朝花夕拾》看先生率直背後的溫情

在《藤野先生》這一篇中,魯迅先生從東京到仙台求醫的許多生活片段被他寫的生動有趣,在閱讀完《朝花夕拾》所收錄的10篇散文後,此篇可謂觸動最深,雖是散文,可卻是真正的形散神凝,不難看出,貫穿全文的,是魯迅先生濃濃的愛國之情,正是因此,文章中每一個看起來平淡無奇的生活片段都可以觸動內心,觸發讀者無盡的思考。

藤野先生可謂對魯迅影響頗深,從此文中,不難看出魯迅對先生的真摯懷念,借自己手中之筆,向讀者展示出了藤野先生正直,對待學術嚴謹,且沒有民族偏見的優秀品德。除此以外,魯迅先生也在文中追述了自己棄醫從文的原因,字裡行間,皆可看出魯迅先生的濃厚的愛國之情。

文章雖以“藤野先生”為題,但有一半篇幅沒有提到藤野先生,其實這一點,可謂正是魯迅先生文章的魅力之處,不將其點破,一切緣由皆在文段之中:文中寫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這裡所寫,其實正是魯迅離開東京前往仙台見藤野先生的理由。寫日暮裡和水戶,其實是表現魯迅先生的憂國之情,這也是他學醫的理由。寫日本的“愛國青年”尋釁滋事,也是在為藤野先生做一個反面襯托。除了這些,其實魯迅還從其他很多方面突出藤野先生的優秀品德,先生正直、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真的是顯而易見。當然,藤野先生影響了魯迅的一生,這也讓魯迅在寫作疲憊之時能夠想起藤野先生的教誨,堅持用筆去和黑暗社會做對抗。

疼愛學生,理解學生,正是因為他對學生的愛,讓他有了十分強大的人格魅力,以至於後來影響學生的一生。

結語:

本篇所敘述的,僅為筆者本人所受益頗深的三篇,魯迅先生通過《朝花夕拾》,塑造出了一個個深入人心的鮮活角色,又借一件件往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的黑暗,帶給我們的,既有美的感受,又有無盡的深思。

從魯迅回憶性散文《朝花夕拾》看先生率直背後的溫情

當時的社會宛如一個無光的鐵盒子,每個人都安靜地躺在其中,不願意去挑戰這塊在他們看來無法企及的盒子,連光明,都無心去觸碰但是很慶幸有魯迅先生這樣的人,用鮮血撞擊鋼鐵直到破碎,讓這黑暗的盒子裡透入了光。

回憶不少見,但大多都是些風花雪月,閒情逸致,魯迅先生筆下的,給予我們不單單隻有回憶的衝擊,更多的是對筆墨所述的深思。朝花雖豔,但卻僅豔於其他時刻,而待得夕陽時刻再賞,反倒較清晨多了一絲韻味。文章也是如此,何謂優秀的文章,不過是能觸及人心;什麼是感人的語段,不過是當驚鴻一瞥之時,就已淚溼眼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