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終於“下狠心”,菜鳥迎來收費期:每單快遞收取一分錢服務費

文|小生

馬雲曾說過阿里不做物流,但這不代表阿里不參與物流體系的建設。眾所周知,菜鳥網絡是馬雲在物流領域的一張強有力的王牌。資料顯示,菜鳥網絡成立於2013年5月28日,由阿里、順豐、三通一達等共同創立,其中天貓投資21.5億佔股43%,圓通、順豐、申通、韻達、中通各出資5000萬,佔股1%。2017年9月,阿里再次投資53億,增持菜鳥網絡的股份,股權從原來的47%增加到51%,同時還宣佈,在未來五年之內,也就是2022年之前,還要繼續投入1000億。

阿里終於“下狠心”,菜鳥迎來收費期:每單快遞收取一分錢服務費

11月8日,阿里再次宣佈,砸233億增持菜鳥網絡股權,增持之後,阿里持有菜鳥股權從約51%增加到約63%。表面上看,此次阿里斥資200多億增持菜鳥股份,也是為了履行兩年前的諾言,實際上阿里增持菜鳥,是因為非常看好物流快遞行業的發展前景。另外,阿里還是百世、申通、圓通、中通這四家快遞公司的股東,雙方通過菜鳥一直保持著深度的合作,阿里本身也是做電商的,此次投資菜鳥之後,更有利於為天貓淘寶電商體系保駕護航。

阿里終於“下狠心”,菜鳥迎來收費期:每單快遞收取一分錢服務費

經過6年的發展,菜鳥也一躍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獨角獸之一,在胡潤全球獨角獸企業中,菜鳥網絡以1300億元估值排在第12位,超越京東物流的800億估值,成為34家物流獨角獸公司之首。

很多人都這樣想過:菜鳥網絡超過千億估值,那它靠什麼盈利的呢?

菜鳥的運營模式很簡單,就是通過管理協調各大快遞公司的物流來達到快速消化網購快遞的目的。2015年,阿里對外承諾菜鳥將永久免費開放,從那之後,菜鳥也確實是免費的,不收取客戶快遞公司的錢。但如今不一樣了,早在今年六月,菜鳥宣佈對快遞電子面單進行升級,將二聯式面單升級為一聯式面單。二聯式面單每張成本為5分錢,而一聯式面單成本為3分錢,相比之下,一聯式面單成本要比二聯式面單更低。

阿里終於“下狠心”,菜鳥迎來收費期:每單快遞收取一分錢服務費

一聯式面單(左)和二聯式面單(右)

這次升級之後,菜鳥宣佈要開始對快遞進行收費,每個快遞收取1分錢的技術服務費。看到這裡,也許你會問:菜鳥收費之後,快遞公司的成本是不是變高了?其實不是這樣的,剛好相反,菜鳥收了一分錢之後,會開放面單接口讓快遞公司自行打印一聯單,成本加上那一分錢的技術服務費,成本總共是4分錢。但快遞公司不支付這1分錢的話,那麼將無法使用菜鳥的一聯單,只能使用成本更高的二聯單,這樣成本便是5分錢了。所以,那些跟菜鳥合作的快遞公司,不但沒有增加成本,反而降低了成本,而菜鳥也賺了。

阿里終於“下狠心”,菜鳥迎來收費期:每單快遞收取一分錢服務費

菜鳥今年包裹預計處理量為400億個,通過面單收取的技術服務費為4億元,最後除去技術服務成本,菜鳥根本沒得賺。所以說,菜鳥這些年真的是給快遞公司和消費者當“免費勞動力”,還虧了一些錢。有句話叫“羊毛出在羊身上”,快遞服務費越貴,最後嫁接到消費者身上的成本也就越多,菜鳥把整個快遞行業成本下降了一倍甚至更多,菜鳥現在做的就是數據整合,不浪費資源,讓客戶享受高質量低成本的快遞體驗。

阿里終於“下狠心”,菜鳥迎來收費期:每單快遞收取一分錢服務費

物流仍然是未來最火熱的一個行業,中國快遞市場的體量還會持續增長,在這種背景下,快遞服務成本越低,質量越好,那麼就越受到消費者的喜愛。菜鳥通過資源整合,從中降低快遞成本,最終使消費者和快遞公司都受益,筆者已經預見,菜鳥在未來五年之內,還會上升一個高度,到時候估值可就不是1300億那麼簡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