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好的交情——管鮑之交:君子之交淡如水

前言

本文純屬為各位講個故事,不存在任何批判,只是讓大家能多瞭解一些歷史人物的優秀品德,和事蹟。

“管鮑之交”是個成語,也是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友誼的故事,最初見於《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此世稱管鮑善交也。”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的友情,已成為中國代代流傳的佳話。在中國,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親密無間、彼此信任的關係。

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好的交情——管鮑之交:君子之交淡如水

齊國的強大離不開齊桓公,齊桓公的成功離不開管仲,而管仲的成功離不開鮑叔牙。要講管仲,就必須從“管鮑之交”講起,因為把管仲推薦給齊桓公的,是鮑叔牙。

知我者鮑子也

管仲和鮑叔牙是好朋友。起初,管仲鮑叔牙合夥做買賣。管仲家裡窮,出的本錢沒有鮑叔牙多,可是到分紅的時候,他卻要多拿。鮑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興,罵管仲貪婪。鮑叔牙卻解釋說:“ 他哪裡是貪這幾個錢呢?他家生活困難,是我自願讓給他的。”

管仲曾經帶兵打仗,進攻的時候他躲在後面,退卻的時候他卻跑在最前面。手下的士兵全都看不起他,不願再跟他去打仗。鮑叔牙卻說:“ 管仲家裡有老母親,他保護自己是為了侍奉母親,並不真是怕死。”鮑叔牙替管仲辯護,極力掩蓋管仲的缺點,完全是為了愛惜管仲這個人才。管仲聽到這些話,非常感動,嘆氣說 “生我的是父母,瞭解我的是鮑叔牙啊!”管仲和鮑叔牙就這樣結成了生死之交。

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好的交情——管鮑之交:君子之交淡如水

各為其主,管仲射殺公子小白

當時,齊國的國君襄公沒有兒子,只有兩個異母兄弟。一個是公子糾,母親是魯國(今山東省西南部)人;一個是公子小白,母親是衛國(今河南省北部)人。有一天,管仲對鮑叔牙說:“依我看,將來繼位當國君的,不是公子糾就是公子小白,我和你每人輔佐一個吧。”鮑叔牙表示贊同。從此,管仲當了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老師。

齊襄公十分殘暴昏庸,常常無故責罵大臣,鮑叔牙和管仲料想這樣下去萬一哪天不幸被殺了,可怎麼辦。他們便找了個機會,帶著兩位公子出逃。一個帶著公子糾躲到魯國去了,一個帶著公子小白躲到莒國 (今山東莒縣)

周莊王十二年(公元前685年),公孫無知殺死了齊襄公,奪了君位。不到一個年月,公孫無知又被大臣們殺死了。齊國有些大臣暗地派使者去莒國迎接公子小白回齊國即位。

魯莊公聽到這個消息,決定親自率領三百輛兵車,用曹沫為大將,護送公子糾回齊國。他先讓管仲帶部分兵馬在路上去攔截公子小白。

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好的交情——管鮑之交:君子之交淡如水

管仲帶著三十輛兵車,日夜兼程,追趕公子小白。他們追到即墨(今山東省平度縣東南),聽說莒國軍隊已經過去半天了,就接著趕路,一口氣又追了三十多里。他們遠遠看見莒國軍隊正在小樹林邊生火做飯,公子小白端坐車中。管仲跑上前去,說“公子,您這是上哪兒去啊?”小白說:“去辦理喪事啊。”管仲又說:“公子糾比您年齡大,有他辦理喪事就行了,您何必急急忙忙趕路呢!”鮑叔牙知道管仲的用心,很不高興地對管仲說:“管仲, 你快回去吧。各人有各人的事,你不必多管。”管仲左右一看,那些隨從的人,一個個橫眉立目,摩拳擦掌,好像要和他拼命似的,再看看自己的人,比他們少多了,心想,硬碰硬非吃虧不可,便假裝答應、退了下去。

沒走幾步,突然回過身來,彎弓搭箭,瞄準小白,箭射去。 只聽小白大叫一聲,口吐鮮血,倒在車上。周圍的人窩蜂跑去救護,其中有人大叫“不好了!”接著,很多人一起大哭了起來。

管仲看到這個情景,認為小白一定死了, 便駕車飛圖回去,向魯莊公報告。魯莊公聽說小白已經死了,馬上設宴慶賀。然後帶著公子糾,慢悠悠地向齊國進發。

哪裡知道,管仲這一箭並沒射死公子小白,只射中了小白的衣帶鉤。小白怕管仲再派人來殺,急中生智,把舌頭咬破,假裝吐血而死。忙亂中大家也都被他瞞住了。直到管仲走遠了,小白才睜開眼,坐起來。鮑叔牙說:“ 我們得快跑,說不定管仲還會回來。”於是,公子小白換了衣服,坐在有篷的車裡,抄小路趕到了齊國都城臨淄。這時候,魯莊公和公子糾還在半路上呢!

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好的交情——管鮑之交:君子之交淡如水

齊國原來主張立公子糾為國君的大臣們,見公子小白先回來了,就對鮑叔牙說:“你要立公子小白為國君,公子糾回來了可怎麼辦呢?”鮑叔牙說:“ 齊國連遭內亂,非得有個像公子小白這樣賢明的人來當國君,才能安定。現在公子小白比公子糾先回來了,這不正是天意嗎?你們再想一想,魯莊公護送公子糾回來,要是公子糾當了國君,魯莊公肯定要勒索財物,齊國本來就夠慘的了,那樣一來,怎麼受得了呢?”

大臣們聽鮑叔牙說得有理,便都同意讓公子小白即位,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

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好的交情——管鮑之交:君子之交淡如水

齊桓公

管仲拜相

過了好幾天,魯莊公才率領大軍到達齊國的邊境。他聽說公子小白並沒有死,而且已經當上了國君,頓時大怒,馬上向齊發動進攻。齊桓公只好發兵應戰。兩軍在乾時(今山東省淄博市西面)混戰一場, 魯軍被打得大敗。

魯莊公大敗回國,還沒喘過氣,齊國大軍又打上門來了,強令魯莊公殺死公子糾,交出管仲。魯莊公一看, 大兵壓境,不願意為一個公子糾冒亡國的風險,就急忙下令將公子糾殺死,又叫人把管仲抓起來,準備送給齊國。謀士施伯對魯莊公說:“管仲是天下奇才,如果齊國用了他,富國強兵,對咱們是莫大的威脅,我看還不如把他留在魯國。”這時候,魯莊公只想著如何讓齊國退兵,哪還有心思考慮管仲能留下來輔佐他。魯莊公說:“那怎麼行,齊桓公的仇人,我們反而重用,齊桓公是不會饒過我們的。”施伯說:“您如果不用,那就乾脆把他殺了,也免得齊國用他。”魯莊公同意了,打算殺死管仲。

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好的交情——管鮑之交:君子之交淡如水

這時,鮑叔牙派到魯國去接管仲的隰朋,聽說魯莊公要殺管仲,慌了,急忙跑去對魯莊公說:“我們國君對管仲恨之人骨,非要親手殺他才解恨。你們把他交給我吧。”魯莊公只好將公子糾的頭連同管仲都交給隰朋帶回齊國。

管仲進了齊國的地界,鮑叔牙早就等在那裡了。他一見管仲,如獲至寶,馬上讓人將囚車打開,把管仲放了出來,一同回到臨淄。鮑叔牙把管仲安排在自已家裡住下,隨後去向齊桓公推薦管仲。

齊桓公說:“ 管仲不就是射我衣帶鉤的那個傢伙嗎?他射的箭至今我還留著呢,我恨不得剝了他的皮,吃了他的肉,你還想讓我重用他?”鮑叔牙說:“ 那時各為其主嘛!管仲射您的時候,他心中只有公子糾。再說,您如果真要富國強兵,建立霸業,沒有大批賢明的人是不行的。”

齊桓公說:“我早已經想好了,在我的大臣中,你是最忠心、最能幹的了,我要請你作相,幫助我富國強兵。”鮑叔牙說:“我比管仲差遠了, 我不過是個小心謹慎、奉公守法的臣子而已,管仲才是治國圖霸的人才哪!您要是重用他,他將為您射得天下,哪裡只射中一個衣帶鉤呢!”

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好的交情——管鮑之交:君子之交淡如水

齊桓公見鮑叔牙這麼推崇管仲,就說: “那你明天帶他來見我吧。”鮑叔牙笑了笑說“您要得到有用的人才,必須恭恭敬敬以禮相待,怎麼能隨隨便便召來呢?”於是,齊桓公選了一個好日子,親自出城迎接管仲,並且請管仲坐在他的車上,一起進城。

管仲到了宮廷,急忙跪下向齊恆公謝罪。齊桓公親自把管仲扶起來,虛心地向他請教富國強兵、建立霸業的方法。管仲講得一清二楚。兩人越談越投機,一直談三天三夜,真是相見恨晚。

齊桓公接著就任命管仲為相

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好的交情——管鮑之交:君子之交淡如水

管仲走馬上任,改革內政。經過管仲的改革治理,齊國的經濟、軍事力量日益雄厚。公元前681年,在管仲的建議下,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借周王的名義來號令諸侯。“尊王攘夷”非常適應當時的形勢,他立刻聚集了周邊的國家,

北擊山戎,南伐楚國,受到周天子賞賜。在齊桓公時代,桓公曾經九次會盟諸侯,其中,以公元前651年的葵丘之會最盛。那也是齊恆公霸主威望最高的時候。齊桓公之所以能夠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有很大的功勞,是他使桓公“九合諸候,一匡天下”。

孔子曾說:“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結合當時背景,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表揚管仲輔佐齊桓公的尊王攘夷之功。若不是管仲可能中原各地已經被北方少數民族佔領了。“左衽矣”便就是指北方少數民族服飾。

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好的交情——管鮑之交:君子之交淡如水

管仲薦相

周襄王三年(公元前649年),管仲奉齊桓公之命帶兵去援助周天王,回來不久,便病倒了。齊桓公很著急,經常前去看望。有一天,齊桓公去看望管仲,見管仲骨瘦如柴,病情嚴重,十分難過,握著管仲的手說:“ 你的病越來越重了,萬一你一病不起,我的國家又將託付給誰呢?”當時甯戚、賓須無等大臣已經先後去世。

管仲嘆了口氣說:“唉!可惜寧威早死了。”齊桓公問:“除了甯戚之外,就沒有別人了嗎?我想任用鮑叔牙,你看怎麼樣?”齊桓公心想,鮑叔牙是元老重臣,對國家有很大功勞,而且又是管仲的朋友、大恩人,他肯定會同意。不料管仲卻說:“鮑叔牙雖是個道德高尚的人 但是您不能讓他做相,管理國政。因為他對別人的過錯老是記在心裡,這是別人無法忍受的。度量不大,不能為相!”

齊桓公想了想,覺得很有道理,便問:“隰朋怎樣?” 管仲說:“隰朋為人很謙虛,不恥下問,又能公而忘私,可以為相。”說完、長長地嘆了口氣,自言自語地說:“怕隰朋年紀太大,活不了多久了。”齊桓公又問“那麼易牙怎麼樣?”管仲十分嚴肅地回答:“這是我必須要說的。

易牙、 豎刁、開方這三個,您千萬不要用,最好把他們趕的遠遠的。”

管鮑之交

易牙得知了管仲的話,氣急敗壞,馬上找到鮑叔牙說:“老將軍,誰不知道管仲是您推薦的啊!可是這個管仲卻忘恩負義,國君讓您做相,他卻說了您一大堆壞話,推薦了隰朋,我真替您抱不平!”

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好的交情——管鮑之交:君子之交淡如水

易牙

易牙滿以為鮑叔牙聽後會恨死管仲,誰知道鮑叔牙反倒哈哈大笑,豎起大拇指說:“管仲忠於國家,不講私人交情。這正是我推薦管仲的緣故啊!隰朋要強我很多。”易牙碰了一鼻子的灰,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了。齊桓公採納了管仲的建議,任用隰朋做相。沒過一個月,隰朋也死了。齊桓公請鮑叔牙做相,趕走了易牙、豎刁、開方三人,並且不許他們再入朝。

此後鮑叔牙繼續推行管仲的政策,使齊國仍然保持霸主地位。

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好的交情——管鮑之交:君子之交淡如水

所以,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從這個故事當中可以看出鮑叔牙是個非常有自知之明,獨具慧眼的人。他全力幫助管仲,在危難時刻為他挽留性命,管仲能遇到這樣的人,可謂是三生有幸。後來,管仲並沒有因為這個原因就推薦鮑叔牙接替自己做相,而是推薦了比鮑叔牙更賢能的人。鮑叔牙也並沒有因此產生怨恨,反而認為管仲做得對。管仲和鮑叔牙是好朋友,同時又以國事為重,心懷坦白,一直被後人所傳頌稱讚,這就是“管鮑之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