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大學生命關懷與心理健康課:心與心的“跨時空”相遇

未來網高校頻道4月23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吳江輝)疫情之下,心理“防疫”逐漸成為“抗疫”戰爭中的重要部分,《生命關懷與心理健康》作為一門能夠幫助學生探究生命意義、學習自我關懷和了解心理健康的通識必修課,以它獨特的方式在“雲端”為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生命關懷與心理健康》課具有學生多、範圍廣、教程短的特點。2月初至今,華僑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組織教研組全體授課教師共同探討課程框架,創新授課內容與方式,實時分享教學心得,協同解決教學困難。各位授課教師邊學習、邊摸索、邊反思,讓分處於不同時區、不同地區的學生、教師發生心與心的“跨時空”相遇。

疫情中的生命教育

疫情與生命息息相關,如何幫助學生理解疫情下的生命意義成為《生命關懷與心理健康》的教學重點。

趙冰潔教授運用藝術性創造的方式進行生命教育,在直播課程中邀請學生們製作自己的“生命面具”“得失環”和“希望之門”,幫助學生們將生命中的積極資源外化,以更好的生命狀態面對疫情帶來的困難。

黃凌雲副教授以課程作業為連結,每次課程都組織學生或小組進行關於“疫情生命狀態帶給我的感受”“最好的自己是什麼樣的”等問題的討論,並及時反饋給學生。7次課程,共批改了近1000份個人作業以及77份小組作業,他的用心與認真也受到學生們的認可。

教學形式豐富多樣

自2018年開始,該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總督導趙冰潔教授的帶領下不斷探究通過混合教學方式(線上視頻+線下授課+線下體驗)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學生的喜愛與歡迎。面對近期在線教學的挑戰,教研組老師在之前混合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教學方式以增加學生線上學習豐富性與多樣性。

羅陳娟老師、李瑩老師和徐翠老師採用“觀看網課+線上互動討論”的方式授課。學生們提前觀看好中心錄製的網課視頻,在上課時就網課內容進行主題作業和討論,比如“畫出你的人生格子”“為自己寫人生說明書”“畫出人際原子圖”等有趣、簡單的線上活動,讓學生能夠在互動中學習心理健康知識。

李小新老師、王海榮老師和吳琳老師將“項目學習”納入在線教學中,請學生運用線上視頻的知識點,通過小組合作寫一篇“有心理學味”的影評,幫助學生以製作項目方式來理解心理學知識,並促進同儕互動。

心理主播趣味直播

在線授課,意味著心理課老師多了一個特殊身份——心理主播。《生命關懷與心理健康》教研組的各位老師不斷增加自己的主播技能,在主播的道路上努力摸索。

蘭萌老師從零開始學習主播技能,結合時事與現代技術將受歡迎的直播方法帶到線上課堂上,比如“邀請嘉賓做客直播間”“線上抽書”“帶領線上冥想”等,這些互動方式增加了心理課程的趣味性與互動性。

張盛悅和王孟楠老師充分利用課外資源來充實在線教學內容,在線上授課的過程中通過“語音導學““課後推薦”“雙向打卡”等活動來進行線上授課,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心理學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