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花了兩千多,我沒掏一分錢,全因為這份保單

五年前,我和許多人一樣,一聽到保險兩個字就厭惡至極,主要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見過許多到銀行辦理業務的客戶在保險銷售人員的引導下,“存單”變“保單”,結果鬧出來許多糾紛;另一方面,許多人辦理的保險到真正理賠的時候,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無法順利理賠。

看病花了兩千多,我沒掏一分錢,全因為這份保單

保險拒賠

正因為此,我那時候對任何保險都沒有興趣。

但有時候會想,如果保險公司真的這麼坑,那為什麼還能順利發展安然無恙呢?如果大家都排斥保險,那保險的業務到底從何而來?全靠坑蒙拐騙?怕是不可能吧。

後來身邊發生了這麼一件事改變了我對保險的態度,老家一個伯伯外出打工不慎從高空跌落,不治身亡,我想這下子本就不太寬裕的家庭恐怕更是雪上加霜,後來得知公司那邊給每個工人都有意外險,伯伯身故後,家人得到了幾十萬賠償。


於是我才認真的考慮,明天和意外永遠不知道誰先到來,如果意外先來臨,那給家人能留下什麼?

所以在那之後我開始主動的去了解保險併購買了疾病和意外相關的險種,說實話,迄今為止,我對理財性保險依舊一知半解,所以這方面我也不不懂裝懂來講解,只是從我親身經歷上來說說疾病險的好處。

看病花了兩千多,我沒掏一分錢,全因為這份保單

我2018年購買的保險

為了避免有營銷嫌疑,我已隱去和保險公司關聯的所有關鍵信息。

事情原委是這樣:前幾天身體不舒服去醫院,項目檢查了一堆,留院觀察了兩天,雜七雜八費用算了2000多塊錢,今天所有理賠手續全都辦完了,沒有花自己一分錢。

可以看到我購買的這份保險內容是分兩項,一個是連繳20年保終身的一個重大疾病保險,一個是躉交保期1年的補償醫療保險,這次住院,之所以能夠報銷就是後面這項生效起到的作用。

這一項包括了一般醫療所產生的所有檢查費,藥品費,住院費用等等。

所以,雖然這次花費的錢不是很多,但如果全要自費的話,身體又沒什麼大問題,2000多元就花的有些不值了,最重要的是,讓我確信了一件事,只要你在購買保險之前認真的研究了合同中保障的範圍,心中有數,大概率可以“避坑”,防止“被坑”。

覺得被坑的原因可能有兩種。

一種是保險公司方面的原因,就像我開頭提到的“存單”變“保單”的問題。前幾年賣的最火的就是銀保理財,你去銀行辦業務,最熱情的業務人員大概率就是保險公司駐點人員,這其中有個別人為了自己的業績,故意不給客戶解釋清楚這中間彎彎繞,而客戶對這些更是稀裡糊塗,等辦理完之後猶豫期一過,想改也沒有辦法了。至於回訪是怎麼完成的,大家都心知肚明,客戶的手機恐怕都不會接到回訪電話。

另一種跟客戶自身也有關係。有些客戶對保險的理解比較淺,對所購買產品的可理賠範圍不清楚,哪怕一些敬業的保險人員解釋的再清楚,而在當時購買的時候客戶想著反正暫時用不到,自然有些不上心,等時間長了之後,真正需要用到的時候自然是隻知道理賠,如果條件不符合,就認為保險公司是騙人的。

看病花了兩千多,我沒掏一分錢,全因為這份保單

所以,不能說保險的名聲這麼差全是保險公司的原因,客戶“騙保”的案例也不在少數,再加上一些好事者的推波助瀾,更加深了外面的誤解。

我們應該都聽過這樣一句話:當你沒有置身其中的瞭解清楚一件事情來龍去脈之前,儘量不要妄下定論。

總之,這些年經過一些事後,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有一份疾病和意外相關的保險以防萬一。

但是,在選擇的時候,不要嫌麻煩,一定看清楚產品合同裡包含的範圍再去決定適合自己的產品。

如果哪一天,萬一這個“萬一”發生了,你也算有個安全墊,這能保護一個家庭的經濟基礎不在一場疾病中被撕的四分五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